新年的来历精彩介绍

时间:2022-07-13 20:04:37 新年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年的来历精彩介绍(通用8篇)

  过年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过年也是“春节”的通俗说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年的来历精彩介绍,快一起来看看吧!

新年的来历精彩介绍(通用8篇)

  新年的来历精彩介绍 篇1

  你知道过年的由来吗?那么我现在就来告诉你吧!

  从前,有一种怪兽,叫做“年”,特别凶。一到冬去春来的时候就出来,不是伤人就是损坏庄稼,还叨走人们的猪呀、羊呀……

  有一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在院内堆起柴,又摆上桌子,放上猪、牛……就来了,张开口吃起来,饱餐一顿。就在这时候人们点着了柴,放鞭炮。火光冲天罗声、炮声……响成一片。“年”不知怎么了,被吓得逃了也不出来害人了。

  从此,每到这个时候,人们都放鞭炮,来赶走“年”。就成了“过年”的风俗,一直到现在。

  这就是过年的`来历。有趣吧!

  新年的来历精彩介绍 篇2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每到这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外来打工者都急急忙忙的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拿着一年的工资,心中暖洋洋的;我们小孩子,取得好成绩,心中美滋滋的,等待着家长们的夸奖。大街上、小区里、超市里,到处都洋溢着喜气,一派热闹的场面。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晨,金色的阳光撒满了大地。我和妈妈兴高采烈的去街上买东西,街道上一夜之间仿佛变了个样,大街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贴着“倒福”、对联,还挂着红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脸带微笑地走向各个市场,有的`购物,有的观赏,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到了晚上8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幽默风趣的小品,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节目丰富多彩,看的我眼花缭乱。“当当当……”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烟花和爆竹便齐鸣起来。我和爸爸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点燃了烟花筒,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展开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这时,一颗颗烟花又从烟花筒中喷发,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天空中还闪烁着其他的烟火,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此时的场面,被笑声、鞭炮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极了。

  新年的来历精彩介绍 篇3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临了。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新年的来历精彩介绍 篇4

  春节又称“过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

  这个节日人们会有贴春联、放爆竹、拜大年等风俗,一派喜气洋洋的气象。其实,关于“过年”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大年初一这天,“年”到处横行霸道,伤害老百姓,所以害得人们不敢出门。有一位爷爷发现,“年”非常怕红色和响声,这位好心的老爷爷就把这个惊奇的发现告诉了大家。于是,一天“年”又来了,人们在门上贴上大红纸,敲鼓敲盆,发出巨大声响,“年”这怪兽被吓跑了,第二天早上,人们互相问候,互相道喜,庆贺大家过了“年”关。后来,贴大红纸、敲鼓敲盆就演变成了贴对联,放爆竹。互相问候,互相道喜则演变成了拜年。

  这个风俗一直流传下来,给春节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同时也表示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

  新年的来历精彩介绍 篇5

  新年,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很是喜庆。不过,远古时代可不是这样的。想知道新年的来历是怎么来的吗?想知道为什么远古时代的人们在那一天会不开心和恐惧吗?就听我来告诉大家新年的来历吧。

  远古时代有一只怪物叫”年”,它有一张血盆大口,头上有一个比羊角还尖的`角,一对像拳头一样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你,让人感觉恐怖,浑身发抖。一身坚硬的鳞片,如同石头,连刀砍在它的身上都如同给它挠痒痒,最可怕的是它的爪子特别锋利,如果被抓到,可能连命都没有了。

  “年”这只怪兽凶神恶煞,每逢过年它都会去周边的森林里吃动物,可是由于很多动物要冬眠,它吃不到任何东西,又冷又饿的状态下,它便想到了吃人。周边村子的人们,被“年”闹的惶惶不可终日。很多人们已不堪它的骚扰,躲避到山上或者其它地方去,村里只留下一些孤寡老人。这天,一个村子来了一位无家可归的老先生,他看到这个村子很萧条,基本上家家都是紧锁大门,空无一人。正当他在寻思为什么没人时,走来了一个老婆婆:“老先生,你不是这里的人吧,赶快离开这里,去山上躲一躲吧,这里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整天出来吃人,唉!”老先生笑着说:“老人家,我有办法除掉这只怪物。”老婆婆没办法,只好给他一点粮食,便颤颤巍巍的离开这里,逃命去了。

  几个小时后,躲在周边山上的人们听到一声震耳欲聋的“年”的惨叫声,似乎还有一阵被人追赶似的慌乱的步伐声。大胆点的人们跑出来一看,原来是那个老先生在村子里贴对联、放鞭炮呢,“年”就这样被吓跑了。

  以后的新年,大家都以放鞭炮、贴对联来祝贺,那只叫“年”的怪兽也再不敢出来了。

  新年的来历精彩介绍 篇6

  新年的习俗

  春节,人们俗称“过年”。那么,人们过年一般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习俗了。

  在大城市里,除夕那天,人人都穿起新衣裳,接着清洁自己的房子,贴对联,购买年货,然后把买来的新花草摆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丰富的团年饭。人们吃完团年饭后,就在规定的路段上放烟花,或者在家看电视转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乡村的`除夕是这样过的:大清早,人们就起来了。换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门前贴对联,家家户户的院里都挂上了红灯笼。晚上,家家户户的灯笼都亮了,红红火火一片。每家门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声。人人挨家挨户到处串门,好不热闹。

  大年初一,城市和乡村的人们,都带着年货,有的去庙里上香;有的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还有的一家一起出去游玩。

  这就是中国人们过年的习俗。

  新年的由来

  人们喜欢把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叫做过年,也有人说是除夕夜,那又有谁知道是叫过年呢?还是除夕?别急,我这就告诉你。

  在很久以前,地上有两只怪物,一只叫年,一只叫夕,在大年三十那一天,年就会出去到各村庄去掠夺财物,食物,庄稼会被践踏,牛羊会被吃掉,只要年去过的村庄都民不聊生,惨不忍睹,人们也想过许多的办法来防御年,但是无一行的通,年它不仅个子大,力气也大,又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根本就没有办法防他,直到有一天,年来到“李”村,看到里面挂着红灯笼,开着灯,还咚咚的敲鼓,吓的不知所措就跑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就把他叫做过年。

  另一只怪物叫夕,和年一样的个大、力气大、眼观四面耳听八方,也和年一样大年三十会出来,他每一步像地震一般,一张嘴可以吃下一头牛,可是他并不怕红灯笼、灯光和鼓声,所以人们更拿它没办法,夕就作威作福,可以不管在什么时候,夕都会捂住脖子,这点引起了人们的怀疑,于是在今天,人们给夕送去了好几坛烈酒,把夕灌醉后,一个年轻人把它的头砍下来了,谁知,夕的脑袋到哪里,哪里便起火,于是那个年轻人就抱住夕的脑袋跳进了黄河。一样的人们为了纪念把这一天叫除夕。

  虽然只是两个简单的故事,但足以看出人民的智慧与勇敢,而年年挂灯笼就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古时候,科技不发达,才有人相信有怪物,到了现在已经证明了是传说,为什么呢?因为现在人类进步了,科技发展了,我们的一切都在向前走。

  新年的来历精彩介绍 篇7

  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这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商朝时期。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新年的来历精彩介绍 篇8

  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全身黑漆漆的,只有手是白的。祟喜欢在除夕的半夜出来摸熟睡着的小孩的头,小孩被摸就会发高烧,退烧后则就会变傻瓜。

  所以,大人在除夕这一整夜就会点着灯并守着小孩不睡,这就叫做“守祟”。村里有一对夫妻俩老年得子,在一年除夕晚上决定整夜守着刚满一岁的儿子不让祟摸到儿子的头。

  他们拿八枚铜钱和孩子玩,半夜孩子玩累了睡着了。夫妻俩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边,然后也不小心睡着了。

  突然咻的一声,矮黑的'祟已经站在床边正要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边的红纸里突然发出金光,吓得“祟”逃跑了。

  隔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很快这件事就传遍全国。隔年的除夕,大家都用红纸包着铜钱给孩子并放在枕边。果然祟再也不敢来摸小孩的头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从此以后,大家就把这种钱叫“压祟钱”、也因为“祟”与“岁”发音相同,加上过个年就多一岁,久而久之压“祟”钱就被写成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