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家生死观漫谈

时间:2020-11-16 13:28:07 哲学 我要投稿

中西哲学家生死观漫谈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人是怕死好还是不怕死好?国家是要鼓励人们珍惜生命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都知道,就国家的内部治理来说,其实是希望人们贪生怕死的,因为这样好管,但如果一个国家都是贪生怕死之人,当外敌入侵时,又没人敢上战场,这也是十分危险的。

  孟子的舍身取义的观点是值得发扬的,珍惜生命的口号也是要高声呼喊的。可是人除了有群体性还有个体性,一个勇敢无畏的人是很难谨小慎微的,一个胆小懦弱的人大都是宁可被吓死也不肯去战死的。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其实知道,勇敢和谨慎并不矛盾,吓死和战死也没有太大区别。事前诸葛亮和事后诸葛亮有多大的差别,就需要大家自己去判断了。

  日本民族确实是比较不怕死的.相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这和他们的教育肯定是有关系的,没有天生不爱惜自己生命的生物。教育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其实可以这样说,教育让我们拥有了人性,人性和我们的天性是有很大的联系的,我们人性的确立是离不开天性给我们潜移默化的指引。

  爱护自己的生命是我们每个人的天性,那为什么我们民族又会发展出舍生取义这种不符合天性的人性出来呢,其中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从长远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一个人如果有义,可以得到人们的喜爱,一个家庭如果有义,可以得到周围人的维护,一个民族如果有义,可以得到全世界的拥戴;相反,一个无义之人,没人喜欢,无义之家,没人维护,无义之国,没人拥戴,他们最终可能都不会有好结果。因此孟子从长远来看,得出舍生取义的结论。从以上的分析来说,不好找出毛病,其实,我们还是可以再思考,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都很复杂,舍身取义是一种选择,但绝不能说是最好的选择。

  要说生死,我很想说打仗,战场上有很多英雄,这些我们都不说,我们只说那些普通人当兵是怎样的心态。你被拉到战场,两军对阵,这时可算是一只脚踏进阎王殿,退回来,被自己一定会被长官毙掉,去拼杀,还有一线生机,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选择题。接下来,开打了,假如对面有一个敌人,说是说敌人,其实我和他不认识,要不要砍他?这又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砍死他,我不犯法,又有功,不砍他,他就会砍我,所以我肯定得狠狠的砍。到了战场,想不打都不行,因为不打后果真的很严重。至于怎么打,什么时候打,那对士兵来讲反而不是很重要。其实我是想说,这个时候个体生命的分量被降低了,被集体降低了,也可以说被别人降低了。每个人的心中,自己的命都是很宝贵的,但在别人眼里,那就真的很难说了。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现象,有很多权贵子弟争着上战场,其中确实不乏真正有能力想报效祖国的人,但更多的是想混个功名,你们拼你们的命,死多少人我不管,打了胜仗才最关键,我还要立我的功,升我的官,受我的赏,对于这样的人,我是十分鄙视的。平白无故的要一个人死是很难的,但是以生命来威胁生命,这招不可谓不高,大多数人都会作出“明智”的选择。

  生命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运转这样或许可以称得上是自由,对于自由,我们大可不必过于执着的一定想得到它,那样是没好处的。不过有一点我要说,当你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那就可以一心一意去寻求自由了。其实很好理解,在一条拥挤的路上你要按规矩来,但在一条只有你一个的路上,你当然可以自由自在的行走了。但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我们的最终目的一般都不是自由,在无人的路上,你确实可快可慢,可左可右,但行走的路程不一定会远于那条虽然拥挤却不乏规矩的路。

  我自己算是一个受过教育比较多的人,目前我的本性确实是比较怕死的。你问我想不想死,我肯定回答不想死。当然,如果你问我是选择被杀死还是战死,我也肯定会选择战死。归根结底,我最希望的还是能老死,这我无话可说,如果能不死,那当然是更加的喜出望外了。

【中西哲学家生死观漫谈】相关文章:

哲学家语录12-19

哲学家名人故事:悲观的哲学家——叔本华11-07

哲学家名人故事:疯狂的天才哲学家尼采11-06

哲学家毕业留言12-08

哲学家名人故事:邵雍11-07

哲学家名人故事:董仲舒11-07

哲学家培根名人故事10-25

哲学家寓言小故事09-27

漫谈职业礼仪的作用11-30

哲学家苏格拉底故事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