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孩子说话

时间:2022-07-13 13:10:34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么和孩子说话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跟孩子交流显得非常重要。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与孩子教育相关的随笔一篇,欢迎阅读!

怎么和孩子说话

  怎么和孩子说话

  周末,和朋友一家聚餐。席间,趁孩子们到外面玩时,朋友的夫人W向我们大吐槽:天呀,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跟我们家儿子说话了。朋友的儿子约四周岁,读幼儿园中班。

  W接着讲了一件近期的糗事。一天下午下班回家,W发现儿子窝在家看电视,目不转睛,纹丝不动,跟他打招呼,都没任何反应。W的婆婆抱怨:孩子今天上午睡过头了,不愿去幼儿园,起床就开始看电视,一直到现在,早饭午饭也是边看电视边吃的。W强压住呼呼直冒的火气,暗示自己不发脾气。她突然灵机一动,走到电视机旁,对儿子说:贝贝,你不能再看电视了,过来摸摸看,电视机已经发烫了,再不关掉就要爆炸了!儿子从沙发旁迅速跑过来,伸手摸了一下电视机的塑料外壳,赶紧缩手,大声说:妈妈,赶紧关掉电视机,赶紧啊!W关掉电视机,很是得意,好像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一个周末,W在家看了一上午的韩剧。儿子回家后,赶紧跑到电视机旁,伸手摸了电视机的塑料外壳后,迅疾“啪”地把电视关掉了。W大喊:贝贝,你捣什么乱,快点把电视打开!儿子振振有词地说:妈妈,不能看了,电视机都发烫了,再看就爆炸了啊!W无语,感觉脸上直发烫。

  听完,我跟着朋友们哈哈大笑。笑罢,我猛然想到:我们可能压根没有想到,许多教育的失败,其实是源于我们和孩子说话时的疏忽大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孩子的不同说话方式,导致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语言是教育不可穷尽的资源,父母或者教师怎么和孩子说话,其中沉淀了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缺乏对语言的敏感入微,脱口而出的尽是非教育性的话语,这是今天的教育日益粗鄙化的一大特征。如此看来,怎么和孩子说话,不可随性妄为,因为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教养以及精神的发育。

  也就是说,怎么和孩子说话,是教育水平高低的分水岭。作为现代父母或教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和孩子说话,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基本水准呢?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来回答这个问题。

  思考一:言为心声,一些带有价值判断的话语,难免勾连出我们隐秘的.思想和感情,它们对孩子稚嫩的心灵影响之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演员李冰冰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提到,她从小到大就是一个特别没有自信的人,因为小时候数学成绩不好,她一直笼罩在大人们这句话的阴影下:“小时候不会算算术的人都很笨。”她说,数学不好,导致什么都不好,以致一直没有安全感,恨不得自己能变丑一点,“我现在一直有点驼背,因为我从小一直这样走路,就是希望老师不要看到我”。爱美之心乃人之本能,却硬生生地被扭曲为“恨不得自己能变丑一点”,可见,这句话里有一只多么可怕的“看不见的手”,它甚至可以让人类这个“物种”慢慢地“变异”!这个例子,可作为资中筠先生以下担忧的鲜活注脚:“如果中国的教育再不改变,中国的人种都会退化。”

  有时候,一句话足以积累为禁锢孩子心灵的枷锁,也可成为促进孩子美好人性成长的福音,关键在于一些带有价值判断的话语,我们说出口时,如何拿捏好分寸。关于这一点,不久前的一件事情,让我体会深刻。

  一天晚上,我和太太在朋友家喝茶,女儿和几个小朋友在我们家里玩。突然,女儿打电话给我,带着哭腔说:爸爸,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我的心一缩,急忙问:怎么了?女儿用近乎抽泣的声音描述了事情的原委:一个小朋友要泡奶茶,到茶几旁烧开水时,不小心把茶几上插百合花的玻璃瓶子弄到地上,玻璃碎了一地,巧的是,其中一个玻璃片飞溅起来,落在茶盘上的一个茶壶上,结果茶壶的壶盖裂为两半。女儿知道,那个茶壶是我的最爱,价格不菲,且养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听完,心疼得不行,但我故意哈哈大笑,接着问:玻璃片有没有伤到你们?女儿答:没有,地板上的玻璃碎片和百合花,我们也清理好了。语气明显放松了许多。我继续笑着说:没伤到人,是多么值得庆幸啊!你还哭什么呢。不要哭了,也请千万不要责备某某小朋友,她也根本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吧?回到家以后,我和女儿谈了三个观点:一是,不管发生什么天大的事情,弄坏了再值钱的东西,都比不过人的安全。二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不管有多坏,都不要坏了自己的心情,就像把碗摔碎,再怎么懊恼、生气、伤心,也补不回来。三是,千万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也不要对别人的错误耿耿于怀,要多想一想,别人犯了错,心情已经很糟糕,我们可不要雪上加霜,一味地去埋怨。女儿不停地点头,若有所思。

  思考二:日常生活中,有些话语,积极向权力靠拢的官本位思想,我称之为“自我奴化语言”。很多大人在孩子面前说这些“自我奴化语言”,不仅习以为常,一点也不脸红,而且理直气壮,以之作为教育孩子的“思想资源”。

  自由开启心智,权力束缚思维,这几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人的思维一旦被束缚,久而久之就定势了,其面目可憎的僵化思想,自然会在言行举止中表露无遗,就像狐狸的尾巴,无处可藏。去年秋天,我偶然参加了某校的校庆活动,在开幕式上,面对操场上近两千个学生,校长热情万丈地致辞,开篇即为“感谢某某某、某某某……领导在百忙之中,还时刻记挂着我们基层学校,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领导们的到来!他们对我们的爱护和关心,是对我们最好的鞭策,是我们不断奋进的力量!”我无比愕然,这种领导天然为“上”,到学校即为“下基层”的思维,竟然在装修得那么现代化的学校里,还如此牢不可破。在这么多孩子面前,校长的发言,表面上看,是在例行公事,无可挑剔,实质上是加剧了官本位的人治色彩,加大了对自由心灵的压迫。吊诡的是,这份发言稿还印发在校庆资料之中。人类虽然没有尾巴,但教育却变着花招,唆使人们利用语言,去发挥狗尾巴的功能。

  其实,回过头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的老师也经常在孩子面前,有意无意地说一些“自我奴化的语言”。比如,一些老师布置学生大扫除,总忘不了提醒:某某领导或某某检查团某时要来我们学校,你们一定要把卫生做好,不许留任何死角……30多年前,我上小学时,老师就这么对我们说。没想到,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的许多老师还是这么对孩子们说。就在前几天,我还收到一位小学老师的投稿,谈到如何利用卫生大扫除,作为教育学生的契机,她在文中写到如是对话:

  “老师,明天是不是又有领导要来啊?”

  “是啊,那你还不赶紧把地板扫干净?你看,那、那、那都还那么脏。”

  “老师,领导要是天天来该多好!我们喜欢全班一起劳动。”

  这种不露声色的隐性教育,只能让我们一觉醒来,满眼皆奴隶。

  思考三: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老师随口说出的一句消极的话,有可能成为学生痛苦的刺激源,这就是现在大家普遍比较关注的语言暴力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以为,作为教师,还是能够清醒意识到,不顾学生感受的激烈言语,犹如火焰,稍不小心,极有可能引爆学生内在的“火山”,以致烈焰腾空,再美妙的教诲转瞬化作灰烬。

  教师的语言暴力,往往发生在情绪控制不住的时候。情绪爆发不过短短几秒钟,但瞬间说出来的话,其伤害程度之大,可能花几百分钟、几百个小时,甚至一辈子都弥补不了。浙江的张玲军老师就有过这样刻骨铭心的教训:一天上午第四节课,张老师像往常一样走进高二(3)班。他习惯性地打开教室电脑和投影仪准备上课。但投影仪怎么都打不开。问了学生,他们说语文老师刚用过,应该没有坏。“那怎么回事呢?”张老师自言自语。过了一会儿,传来一句阴阳怪气的话:“它也看人的!”张老师一看,是陈波。张老师头脑一片混乱,半天想不出什么话来回应,只有狠狠地瞪着陈波。空气顿时凝重了起来。恰好这时,张老师看到教室后面的垃圾筒,立刻来了“灵感”:“陈波,你说得很对,投影仪它是看人的。”张老师故作平静,又慢条斯理地说道:“垃圾都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部分,更何况人呢!”下面一片躁动。张老师看到陈波愣住了,很得意自己的表现,就接着上课了……后来,陈波转学了。因为一次偶然的经历,张老师幡然醒悟,在文章的结尾处写道:“陈波被我噎住的表情,一直在刺激着我,我知道这终将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转引自《“孩子嘛,总会犯错的”》/《教师月刊》2012年第4期)

  语言暴力是把双刃剑,在永远伤害学生的同时,张玲军老师的心中也留下了“永远的痛”。

  语言暴力这把双刃剑,割去的是教育中的人性之美。所以,老师们,当我们情绪激动的时候,固然做不到口吐莲花,但至少可以选择闭口藏舌。

  我以上三个方面的思考,皆指向现代教育的目的,即培养高贵、文明、走向世界的现代公民。这就是说,怎么和孩子说话,就看它有否最大限度地去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舌头的摇动,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和自尊,关乎教育能否绽放人性之美,它理应成为每个教育者自觉去探索的课题。

  奇怪的是,很多学校和老师都在为各种课题忙得团团转,却鲜有人真的把“怎么和孩子说话”当成一回事,更别提把它当成研究课题来实践了。

  说到这里,我还是闭嘴为妙,否则,很快就会飞来“居心不净”的帽子,或者霍霍作响的棍棒。

【怎么和孩子说话】相关文章:

销售技巧和说话口才01-25

跟孩子说话的好处分析08-08

物流客服怎么说话技巧08-27

孩子上课总是爱动爱说话的正确做法06-30

孩子说脏话怎么教育03-11

怎么给孩子写家长寄语01-16

怎么教育孩子懂得感恩07-10

家长对孩子期望和寄语12-19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07-10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