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于作文教学之中

时间:2022-07-02 03:11:32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寓德育于作文教学之中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要充分发挥作文成果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让成功激励成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寓德育于作文教学之中,欢迎阅读。

寓德育于作文教学之中

  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情就有什么样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文如其人,作文和做人相一致,教文和育人相统一。在作文的过程中育人,在育人的过程中作文。

  一、在审题中,激发情感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学生能否正确审题,决定着作文的成败。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少,知识经验相对贫乏,往往会出现思维的片面性和肤浅性,不能很好地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语去透视题目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审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扣准题眼,深刻剖析,弄清题目的写作要求,探明文章的写作目的:或赞扬一种精神,或说明一个道理,或吸取一个教训,或给人一种启迪,从而激发学生情感。

  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我爱家乡的__”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去探明文眼:“同学们,从作文的题目来看,这篇文章应突出哪一个词?”学生思考后回答:“这篇文章应重点突出一个‘爱’字。”接着,我继续设疑,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同学们再想一想,怎样才能对某种东西产生‘爱’呢?”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纷纷举手发言:“是因为对某种东西非常喜欢,以致于在内心深处产生由衷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此时,学生已较为正确地理解了题意。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进行口述,不仅要说出爱家乡的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说出为什么爱。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有的同学说:“我要写家乡的绿化带。因为它不仅四季常青,风光秀丽,是人们散步的好去处,更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见证。”有的同学说:“我要写家乡的桃子。因为它是勤劳的家乡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给家乡的人民带来了幸福,带来了小康生活。”这样,通过审题,扣住题眼,一步步地激起了学生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二、在选材中,把握德育契机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学生作文,不仅要学会审题立意,还要学会选材,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灵魂有血肉。

  材料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真实性、典型性。越是真实、可信的材料,就越富有表现力、感染力。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材时,要抓住契机,创设育人环境,拓展学生思想,让他们展开想象,去选取生活中有真情实感的材料,使他们在学会选材的过程中,顿悟做人的道理。

  如,在指导学生写作“记一件值得回忆的事”时,第一次作文交上来后,我发现有的同学选材不真实,把一些无中生有的好事安在自己的头上,还有的把一些成品作文的材料搬到自己的作文上。为真正做到寓教于文,以文悟道,我又进行了第二次训练。这次我重点对学生进行了“求真求实”的思想发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包括老师在内,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令自己后悔、伤感和内疚的事情。所以,‘值得回忆的事’既可以是对自己有教育意义的好人好事,也可以是对自己有鞭策、有启迪的其他类型的事情。但不论写哪种事情,都要突出一个‘真’字,一个‘实’字,要以真实取信于人,以真情去感染人。”经过一番的思想发动,同学们明确了要求,纷纷动笔成文。有的同学写:“自己经常撒谎向妈妈要钱玩游戏机,当妈妈问要钱干什么时,自己胡编一气,说是老师让要的,我太对不起妈妈和老师了。”有的同学写:“有一次,我在操场玩,不小心让石头砸了脚,当时鲜血直流,韩刚同学看见了二话没说,背起我上医院包扎,又把我背回学校上课,放学后还把我送回家。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每当我看见脚上的伤疤,就想起这件事。他这种助人为乐的品格,反映了同学之间真诚的友谊。”孩子们在选材中表现出来的求真求实的精神,正说明了他们在作文中逐步学会了识别人世间的真假美丑,是非黑白。

  三、积累素材,热爱生活

  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到实践中去积累素材,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这样,学生才会有所闻、有所见、有所感,才能有文可作,学生积累素材,会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学生的作文总会写下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写下他们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和看法,这些感悟、思考、看法,最初在脑海中处于杂乱、琐碎、混沌的状态,要把这些良莠不一的素材写成作文,就要进行筛选和整理,在整理成文的过程中,反复思考,某一思想逐渐明确、清晰起来。这一过程中的多次反复,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就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升华。平凡纷繁的生活,日出日落,春华秋实等自然现象,会引起学生的一些感悟,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件,会触发学生的喜怒哀乐,会有一些想法,但这些想法不一定正确,作为老师,不但要求学生敢写、常写,而且要求善写会写。启发学生在积累作文素材的观察中,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让学生懂得全面观察,做到“点、面”结合,要善于比较、鉴别,做到抓住特征,深入本质。实践表明在积累作文素材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品质健康向上是行之有效的。例如:有一位学生在考试时,看到别人作弊,心理极不平衡,自己内心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终于战胜自我,考出了真实的成绩,学生把这一事件写进作文,写出了深刻的思想认识。又有一位学生在英语课上,不服老师管教,与老师发生冲突,当时很冲动,说了一些无礼的话。事后这位学生写日记,进行自我反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生正是在这点滴学习中,从幼稚逐渐成熟起来,对事物的认识由肤浅变得深刻。作文教学中命题、半命题作文总会涉及到爱心、理想、公德意识、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学生作文时,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他们的思想品德、世界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作文在培养学生做人,提高思想水平上,有着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四、健康向上,作文生趣

  小学生阅历浅、吃苦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在教育人性化、社会开放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背景下,学生的个性意识空前膨胀,直至走向一种极端,于是,看任何问题总是习惯于片面、主观和偏激。时下,随着通俗的、武侠的、言情的小说以及网络文学对学生阅读领域的大举渗透,特别是一些“忧伤寂寞”作品的流行,一些中学生便莫名其妙地开始自哀自怜起来,作文中充斥着稚嫩的忧伤,他们“为赋新词强说愁”,极尽宣泄对生活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悲观情绪,好像不写点这些就与时代格格不入似的。其实,他们这种过分夸大地抒写悲观情绪的行为与其说是在“张扬个性”,例不如说是一种心灵空虚、意志脆弱和缺乏个人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表现,这诚如鲁迅所说的,他们“所感觉的范围颇为狭窄,不免咀嚼着身边的小悲观,而且就看这小悲观为大世界”。

  在作文教学中,应当从小就教育他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带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观察生活、去享受生活、去感受并创造生活中的真、善、美。要让他们知道,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不可避免经受痛苦、失意、挫折、打击,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放弃了对生活的希望,从而变得消极、悲观、偏激。进而,调动他们的作文兴趣,从培养他们写日记、周记,写读书笔记等方面做起,创造作文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作文情趣,养成积极生活,健康作文的习惯和心态。从这个角度来讲,语文老师绝不仅是语文学习方面的老师,还承担着孩子们朋友的义务在里面,还要当德育老师和心理老师,从思想与心理层面去帮助学生走出作文以及生活中的情感误区。

  五、通过写人,树立榜样

  写人的作文,必须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写的是什么样的人,写人的哪些方面,并全面地观察了解所写的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对人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人只分为“好人”和“坏人”两类。在作文中写好人什么都好,写坏人什么都坏。如:在写《同桌》作文时,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小刚今年十一岁,是我的同桌。他不但思想好,学习也好,一点儿缺点都没有……。”显然,这位学生的看法较片面,他并不了解“人”或不完全知道他要写的“人”。我及时地向学生提出:要全面观察人,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缺点部分不一定要写出来,但可以提出些希望,至少不要下“一点儿缺点都没有”的片面结论。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头脑简单,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还认识不清,在指导作文时应及时帮助。在一次布置写《我的妈妈》作文时,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我的妈妈是个人人都夸的贤妻良母,她不仅对我好,对我爸爸更好。爸爸经常抽烟、喝酒、赌钱,可妈妈从来都不管他。有一次,我亲眼看见她为爸爸还赌账……我们一家三口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在这位学生看来,妈妈一切都好,是非不分,自然而然地站到了错误的立场上。经过我的指导,这位学生分清了正误,明辨了是非。许多学生往往带着自己的主观偏见来写人。如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我的同桌,是前不久刚从乡下转来的,样子傻乎乎的,人人见了都讨厌……。”对写这类作文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教育,使之懂得写作文时要实事求是,跳出个人圈子,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消除心理偏见,实事求是地反映现实,培养其真诚待人的良好心理素质。同时,要求学生在写人时,不孤立地写人,而是要站在充分认识、了解的基础上来写,认识所写的人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哪些事例能足以说明,并将自己的言行与这些事例作一番比较,从中找出差距,不断克服缺点。

  六、通过记事,明辨是非

  要让学生知道要写的是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对人们有启迪作用的内容。一位学生写到:“早晨,我一起床就穿好衣服和袜子,又刷牙洗脸,接着吃早饭,后来上街买文具盒,回来了做作业,作业做好了就看电视节目。”针对这一现象,我要求他们了解生活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平时留心观察,注意积累,杜绝写无意义的事,经过辅导,现在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类的现象。一部分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不平事,竟漠然处之,很值得重视。有一个学生写道:“一次放学回家,一个大孩子打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那个小朋友被打得在地上滚着、哭着,观看的人很多,我也在旁边凑热闹。”这篇作文中连一个表示同情的词都没有!何谈见义勇为?我曾问过这位学生,“你为什么不解救那个小朋友呢?”他反问:“要是大孩子不听我的,打我怎么办?”多么值得人们深思。对写这类“事”的学生,必须从思想上找原因,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特别是用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的事迹对他们进行教育。学英雄,做英雄,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在作文时,将自己的立场摆正,在文中的语调、用词上有所流露,明确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观点要鲜明,这样做得主动,写得也生动,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七、在评改中,强化育人

  叶圣陶先生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

  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评论、鉴赏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篇文章无论写得好还是坏,它总要反映作者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和思想感情。所以,评论一篇作文,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小作者的道德品质、行为表现、认识能力、褒是贬非、扬善抑恶、爱美憎丑、留真去假的评论过程。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通过评改作文,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产生强化意识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强化德育效果,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为,真正做到“文如其人”。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写东西全都有所为”。这一精辟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揭示了“教作文与教做人”的辩证统一关系。作文教学的难度就在于它是一种作者思想、生活、知识、文学等各方面的综合训练;作文教学的深度就在于它反映在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做所为的相互渗透之中。实践证明,作文教学为德育工作、教书育人提供了基础,以文悟道、相机渗透又推动了作文教学。这就是寓德育于作文教学之中得天独厚的优越性。

  八、作文评语,渗透育人

  学校有这种现象,语文老师当班主任,往往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因为他们在批改学生的作文、周记时,发挥时间、空间的优势,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与学生有更多的接触与交流,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正确指导,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好的评语在教会学生作文的同时,更教会学生做人。作文批语在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学生健全人格上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殊作用。

  一次,我布置了一篇材料作文,一位家境贫寒、相貌成绩均一般的容易伤感的女生,在作文中写了她的挫折、痛苦,种种不如意,作文是消沉的,我看出这位学生内心的孤独与伤痛,看出这位学生的自卑与迷茫。我写了这样的批语:“你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我被你优美、忧郁的文字深深打动了,我多么希望你从孤独、伤感、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呀,生活把这么多不如意降临在你身上,也许是对你的一种磨练与考验,若干年后再看这段经历,也许是你人生的一笔财富,振作起来吧!以乐观的心态拥抱生活,最大的敌人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学生看了评语后,摆脱了心灵的阴影,找回了自信心。作文评语能帮助学生走出情感的误区。一个学生在作文中记叙了父亲打麻将成瘾,导致家庭破碎的故事,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严重的伤害,性格扭曲。我写了这样的评语:“正由于这社会有丑恶存在,我们才更应该努力磨练自己纯洁善良的人性,使自己在今后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中站得更稳,步子迈得更有力。只要我们努力,未来的社会一定是美好的。”好的作文批语能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褒贬美丑,抒发感情,激励个人,对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健康人格起着重要作用。

【寓德育于作文教学之中】相关文章:

让音乐舞蹈进课堂,寓美育于体育之中论文07-03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之中07-03

漫谈文化之中国作文07-05

小学作文:漫步在书籍的韵味之中07-02

许嵩想象之中歌词08-04

餐饮礼仪之中餐礼仪01-22

职场之中的四大谎言07-03

漫步在书籍的韵味之中日记07-03

精选托福作文经典范文之中心商业与农业养殖07-04

写给正在恋爱之中的女性的建议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