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教材内容

时间:2020-11-12 14:29:28 教材 我要投稿

论语的教材内容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有关论语内容,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论语的教材内容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目录、篇简介一览

  《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学而第一 (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为政第二 (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八佾第三 (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里仁第四 (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公冶长第五 (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雍也第六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述而第七 (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泰伯第八 (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子罕第九 (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乡党第十 (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先进第十一 (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

  颜渊第十二 (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子路第十三 (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宪问第十四 (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

  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季氏第十六 (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阳货第十七 (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微子第十八 (主要记录古代圣贤事迹、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及周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

  子张第十九 (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尧曰第二十 (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3]

  内容梗概

  道德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当仁不让于师。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爱人,知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修养

  君子无所争。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礼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政治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人格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唯酒无量。不及乱。

  食不语。寝不言。

  温。良。恭。俭。让。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知其不可而为之。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过犹不及。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礼之用,和为贵。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思不出其位。

  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的教材内容】相关文章:

论语的读后感11-05

论语中的励志诗句大全10-04

论语观后感11-05

来自《论语》的30个历史典故01-13

论语心得体会12-17

论语学而篇的读后感12-10

《论语》读书笔记15篇10-06

《论语》读后感(15篇)12-16

论语读后感15篇11-01

《论语》读后感15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