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外科护理论文

时间:2020-10-25 19:05:07 职场文书 我要投稿

口腔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人们意识的不断提高,口腔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也随之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小编收集了口腔外科护理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口腔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口腔外科护理论文范文【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上海市浦东医院住院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18例,男62例、女56例,年龄(41.6±25.4)岁。插管时间(6.5±4.5)d,住ICU时间(20.5±15.5)d。颅脑损伤39例,脑出血27例,外科大手术后16例,多发伤14例,重度有机磷中毒7例,胸外伤6例,脊髓损伤7例,运动神经元病2例。神志不清76例,神志清楚42例。排除插管前存在口腔及牙齿疾患者。将患者按插管顺序排序,规定序号1~60为观察组(60例),序号61~118为对照组(5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口腔护理方法

  观察组用EOW进行口腔冲洗加擦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冲洗加擦洗。两组患者从插管当日开始口腔护理,频率为每日2次,均由2名护士共同完成。护理程序如下:①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抬高床头30°~45°;②彻底吸痰,用5mL注射器将气囊内的气体抽空,检查是否漏气,再注入气体3~5mL,注意气管插管的气囊压力保持于2.45~2.94kPa,以防分泌物下滑至肺部;③评估口腔卫生状况;④先按护理学基础中口腔护理步骤擦拭颊、牙齿外侧面、牙齿咬合面、牙齿内侧面、腭、舌面、舌下及口腔中的插管部分,然后用20mL注射器去掉针头吸取EOW(观察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从上口角,牙垫孔处缓慢注入口腔,然后从下方口角插入吸痰管,吸出液体,反复几次,直至吸出原液为止;⑤操作后再次评价口腔卫生状况,测口腔pH值,检查口腔菌斑指数(PLI),确认插管深度后更换纱带重新固定,听诊双肺呼吸音。

  1.2.2评价方法

  ①PLI。本研究按照Ramfjord提出的方法,检查指定的六颗牙[2]。由同一检查者使用棉签蘸取菌斑显示剂(2%碱性品红)对指定的6颗牙进行涂抹染色,滞留1min后行口腔冲洗,留在牙面上的着色斑点即是菌斑。PLI采用Turesky等[3]改良的计分标准:0分为牙面无菌斑;1分为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2分为牙颈部菌斑宽度不超过1mm;3分为牙颈部菌斑覆盖宽度超过1mm,但少于牙面1/3;4分为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1/3~2/3;5分为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或以上。将各牙面的PLI相加除以检查的牙面总数即为患者的PLI。②按常规微生物化学方法取咽拭子细菌培养。③测量患者口腔pH值。以上指标评估时间分别为第1天、第3天、第7天口腔护理后。④口臭、牙龈出血、溃疡等口腔并发症。观察终点为第7天。其中口臭检测采用感官法(OrganolepticTest,OLT)检测。同一例患者的口臭检测由2名经培训的护理人员在口腔护理操作前完成,评分标准采用Oho等[4]提出的0~3分制:0分为没有口臭,1分为几乎察觉不出来的口臭,2分为轻微的但可明确闻到的口臭,3分为重度口臭。口臭值为1分者须另行再约复测核实,将口臭值为0分和1分者归为无口臭,2分和3分者归为口臭。牙龈出血、溃疡于每次操作前后2h观察。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14.0软件处理数据,行χ2检验及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2.1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及方法

  随着经口气管插管在ICU的应用日益广泛,由于气管导管和牙垫的存在使传统的口腔护理无法彻底清除口内分泌物,且在插管后,口腔长期处于持续性开放状态,容易造成患者口腔黏膜干燥、唾液减少,口腔的自净作用和局部黏膜抵抗力减弱,使大量细菌在口腔内繁殖[5]。口腔的细菌有机会下行至肺部,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增加。有研究发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会导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天数延长,并发症、病死率升高及医疗成本增加[6]。又由于经口气管插管和牙垫拦住了口腔护理的通道而无法进行漱口,实施口腔护理操作一直是ICU护理工作的棘手问题。王荣梅等[7]对北京市6所三甲医院105名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调查结果表明,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简化了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操作的过程,难以保证口腔护理的质量。因此做好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意义特别重大。

  2.2擦洗法和冲洗法联合口腔护理的安全性

  本实验采用了与国内外一致的口腔护理方法,即擦洗法和冲洗法相结合。而误吸致吸入性肺炎为冲洗法口腔护理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8-9]。我们在每次操作前正确安置好患者体位,头偏向一侧,确保每次冲洗液不宜过多,确认气管插管气囊充盈度,操作前后吸痰,操作后听诊肺部呼吸音。本研究中两组在实施冲洗法口腔护理过程中,未发现误吸和脱管意外情况。

  2.3EOW口腔护理的效果分析

  实验证明,EOW具有杀菌谱广、杀菌迅速、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对环境无污染、腐蚀性小、价格低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等优点,已在一些领域被广泛应用[10-11]。本研究中采用EOW和生理盐水对OETT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定期跟踪口腔护理后pH值和PLI变化及第1天、第3天和第7天两组患者口腔护理2h后咽拭子培养结果,发现EOW能显著降低口咽部细菌的粘附和牙菌斑(均P<0.01),而两组口腔ph值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分析两种护理液的作用机制,EOW具有低pH值(pH为2.0~3.0),高氧化还原电位(ORP≥1100mV),有效氯浓度20~60mg/L,使微生物膜电位发生改变,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和细胞酶受到破坏,进而杀灭微生物[11],发挥消毒杀菌作用后一段时间即转化成普通水,因而未改变口腔内pH值;生理盐水对病原微生物无杀菌作用,也无抑菌作用,对患者的口咽部病原微生物只发挥着稀释和机械冲洗的作用。本研究观察组口臭和溃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据报道,用EOW漱口治疗口腔溃疡有效率100%,治愈率76.48%,可防治牙周炎、咽喉炎等,且清菌效果优于生理盐水[12]。本研究结果与该报道相符。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后,水分蒸发成为高渗溶液,氯化钠沉积在口腔黏膜上,上皮细胞因脱水、皱缩而破裂[13],导致口干、牙龈出血等,故用生理盐水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效果不佳。

  3小结

  本研究用EOW进行口腔冲洗加擦洗预防口腔并发症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可减少或控制口咽部细菌寄居数和牙菌斑,具有一定临床实践意义。但还需进一步探索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最适宜的间隔时间及患者舒适度。

  口腔外科护理论文范文【二】

  目的通过对口腔科消毒室护士的职业暴露,进行自我防护,杜绝院内感染和职业感染的'发生。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在社会上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方法强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防护措施。对在日常操作中注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慎独精神的培养,强调消毒室护士在回收用过的污染物品器械时必须带防护用具:帽子、口罩、面罩、手套、围裙等,避免在消毒清洗过程中的飞溅污染,对用过的锐利器械连同治疗盘一起收回避免走动传递时的相互刺伤。如不慎被污染的锐器刺伤,立即处理伤口及时上报院内感染科采取预防处理,做到人人都熟知应急处理程序,提高对HIV、HBV、HCV的高度重视。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按操作规程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定期做好各种监测。(1)化学检测对各种器械包、储物容器贴有灭菌指示卡医学`教育网或3M胶带灭菌后看有无变色。(2)生物监测对高压灭菌器进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监测。(3)严格标明物品的开启时间。(4)质量控制随时抽查发现问题随时修改。结果多年来通过护理人员自觉主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认真执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没有引起护理人员自身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因口腔科器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污染比较严重。消毒室护士承担着回收消毒灭菌工作,污染的器械对护士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据统计口腔科医务人员因接触HBV患者发生污染机会可增3~6倍。口腔科医务人员血清HBsAg阳性率是其他科室人员的4倍[2],是感染HIV、HBV、HCV的高危人群。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无法确定每个就诊病人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我们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口腔科;消毒室护士;防护

  口腔科是医院交叉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消毒室是口腔科器械回收发放的重要部位,也是口腔科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口腔科器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污染比较严重,消毒室护士承担着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污染的器械对护士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消毒灭菌不彻底直接造成院内感染和疾病传播。为了杜绝院内感染和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我们强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防护措施,最大限度控制院内感染发生,把院内感染控制在零。强化职业防护意识确保医疗质量和职业安全工作顺利进行。

  强化各项管理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杜绝减少职业危害和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1消毒室护士危险因素

  1.1生物因素

  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HIV、HBV、HCV等经血液传播的病毒。口腔科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受到污染的器械,护士在回收消毒清洗传递过程中是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而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较严重的国家,乙肝病人唾液中HBsAg阳性率为50%~60%,说明通过病人唾液、血液而引起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较大[1]。口腔科医务人员接触HBV患者发生污染的机会可增加3~6倍,口腔科医务人员血清HBsAg阳性率是其他科室人员的4倍[2],是感染HIV、HBV、HCV的高危人群[3]。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无法确定每个就诊病人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我们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是很重要的。

  1.2潜在因素

  特别是经过病人唾液、血液污染的器械如口腔科专用镊子、探针、拔髓针、洗髓针、扩大针、注射空针等,在回收分类消毒清洗过程中不慎被刺伤都会造成感染机会。据统计护士在针伤中占80%,因血源性传染污染的针头刺伤占60%.

  1.3各种消毒液的应用

  常用的过氧乙酸、含氯消毒液、戊二醛对地面、物品、空气、桌面、消毒使用等都会引起工作人员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造成化学物品的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2方法和措施

  2.1加强预防感染知识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及操作规程

  强化防护意识,提高医疗安全,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结合本科室院内感染的特点完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化管理。

  2.2加强自我防护和预防措施

  消毒室护士应加强自我防护在回收用过的污染物品、器械时必须戴防护用具:帽子、口罩、面罩、手套、围裙避免接触消毒过程中的飞溅污染。对回收的物品分类处理、存放、浸泡在指定容器内防止交叉感染,对用过的锐利器械集中浸泡锐器盒内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2.3提高对HIV、HBV、HCV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按操作规程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对用过的锐利器械连同治疗盘一起收回避免走动传递时相互刺伤,不要将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注意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双方防护。在进行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伏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及时上报院内感染科采用药物预防处理。

  2.4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定期做好各种监测

  (1)化学监测:对各种器械包、纱布、棉球等储物容器贴有灭菌指示卡或3M胶带灭菌后看有无变色;(2)生物监测:用热耐受力较强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对高压灭菌器每月定期进行生物监测确定灭菌效果确保医疗安全实施;(3)使用的物品严格标明开启时间;(4)质量控制组随时检查、评估,发现问题随时修改并落实,对各种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3小结

  口腔科护士的自我防护和控制预防院内感染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院内感染在社会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已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我们在日常操作中注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慎独精神的培养,使护理人员自觉主动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而努力。多年来由于我们认真执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没有引起护理人员自身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方惠娜。口腔科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控制。中华护理杂志,1998,9:133-139.

  2冷泰俊。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医源性传播问题。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1,1:50.

  3卢爱工,李莉莉,刘东水,等。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研究。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