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时间:2020-10-24 15:18:36 考试 我要投稿

外国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知识也是期末开考的一个考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外国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外国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含泪的笑:是果戈里的描写小人物的作品的一种方法,他是以含泪的笑来写小人物的悲哀的。这种含泪的笑,有幽默也有讽刺,既有同情不平,也有鞭笞。这是一种“被深沉的悲哀和忧郁的感情所压倒的谐趣。”果戈里在深刻揭露贵族地主庸俗、卑劣和堕落的同时,又向这些寄生虫表现同情和哀婉。在揭示小人物可笑又可悲的命运时,既有调侃,又给与深切的同情。这种谐趣时而以发笑,最终催人泪下,这正是果戈里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果戈里的含泪的笑在杀尼古拉统治的黑暗年代,是鞭笞专制农奴制的一种特殊方式,它使果戈里的作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果。

  2、冰山原则: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海明威常用象征把抽象变为具象,在让读者从具体物象出发,去揭发经验想象和情感。从而挖掘其中的意蕴,其四大要素为: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

  3、人物再现:是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中使用的一种连接各部作品的方法。人物再现法有以下几个方面:A、同意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B、通过人物的叙述、隐喻类别将散见于其他小说中的人物和世界加以罗列交持;C、把多部作品中曾出现的人物放在某部小说中描写。巴尔扎克常用人物在线的方法,使以前作品中人物在以后作品中再次出现,从而把人间喜剧中的许多情节贯穿起来,在展现人物在不同阶级的思想性格发展。也表现了人物生活的全过程,以及时代变迁。

  4、湖畔派诗人:是19世纪初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主要文学流派,是当时欧洲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这一派作家,大多在英国昆布兰湖区居住过,因此,后人把他们统称为湖畔派诗人。他们大多经历过从拥护法国大革命到对大革命失望甚至反对的过程。又因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以及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极度反感。在隐居湖畔期间或前后,创作了大量歌颂自然美景、同情善良和不幸人的遭遇的诗篇。其代表作家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5、硬汉性格:19世纪30年代以后,海明威作品中那些被战争摧残的主人公,发展成为一种硬汉性格的形象。这些人多数是拳击家、斗牛士、猎狮者、捕鱼者,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作者50年代所写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提亚哥的硬汉性格升华到哲理寓意的高度,达到了硬汉子形象的顶峰。

  6、追溯法:是指易卜生用来结构剧情的一种方法。是指在戏剧开场之前,矛盾就已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戏剧一开场就已经有了渐入的矛盾冲突。而引起矛盾的原因,则要通过戏剧中人物追溯回忆,才能展现在观众面前。使用这种方法,能造成强烈的悬念,蕴含深刻的意义很赖人寻味。

  二、简述题:

  1、雨果美丑对照原则?

  答:A、雨果认为现实本身并不象古典主义者描绘的那样庄严和光彩,相反宇宙万物的美与丑往往处于一种复合的状态中,即“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常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他认为美丑是相生相共,存在于同一事物之中的,其本身就是对照。

  B、他认为美丑对照是自然的产物,喜剧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同时就应该做到崇高优美与滑稽丑陋的非常自然的结合。认为“滑稽丑怪是戏剧的一种最崇高的美,它不仅是戏

  剧中相宜的成分,而且每每是一种必须的要素。”

  C、雨果第一个认为浪漫注意创作方法的主要标志是美丑对照原则,提倡要造成一种兼有高乃伊似的悲剧和莫里哀似的喜剧的莎士比亚式的浪漫剧。他所强调的这一美丑对照原则,特别注重作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功能,他惯用理想化手法,极度夸张艺术中的美与丑,从而造成人物形象本身的尖锐对照。

  D、最能体现美丑对照原则的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2、安徒生童话的特点?

  答:A、描写贫苦人民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对苦难者和被压迫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他是一个废物》、《柳树下的梦》等。

  B、作家发现并赞扬贫苦人民正直善良的品德和他们奋发图强改变自己命运的努力,或战胜恶势力的斗争智慧这样一类。如《丑小鸭》、《野天鹅》等。

  C、揭露社会矛盾,描写统治阶级的昏庸、虚伪、怠惰、邪恶的作品。如《皇帝的新装》、《夜莺》、《园丁与主人》等。

  3、《双城记》的艺术特点?

  答:A、情节错综复杂而结构完整紧密。人物事件发生在两个国家,时间爱你跨度前后达30多年,但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以戴尔那的命运为中心把诸多人物事件安排在完整,严谨的结构之中。体现了情节的丰富性和结构完整性的.高度同一。

  B、生动性和严肃性的统一,是该小说又一艺术特点。《双城记》有很强的故事性、戏剧性,情节波澜起伏,紧张生动。但同时全书的格调严肃深沉,甚至时时流露出低沉、压抑的情调。

  C、语言的精炼和雄劲相结合,小说的粗线条勾勒和描写细绘并举,短剧和长句交叠。在描绘群众斗争场景时,显得气势雄伟,深厚有力,并反复地采用短剧,造成铿锵有力的章节。而描写人物的心理时,长采用细腻的笔触和凝练整齐的长句,显得委婉而深刻。

  4、勃朗特三姐妹有何代表作,三姐妹作家的出现有何意义?

  答:A、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

  B、意义:丰富和发展了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塑造了新的人物形象;在艰苦环境中登上文坛,这一事实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启迪作用,她们以自身百折不挠的努力,战胜社会偏见和种种阻碍。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妇女向社会争取平等权利谱写了震撼人心的凯歌。

  5、什么是多余人?

  答: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优秀的贵族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受进步思想影响,不满现实,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又不愿和统治者站在一起为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而斗争。但他们也瞧不起人民,不能与人民结合,他们长于语言短于行动。无所作为,在愤世嫉俗、自暴自弃中浪费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他们没有明确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对上层统治社会感到厌倦,心情苦闷,对人生的态度也很冷漠,得了时代的忧郁病。因此,成为既不靠拢贵族又不走向人民的社会的多余人。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每一个“多余人”形象。

  6、《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点?

  答:A、赋予浪漫主义色彩,该小说情节紧张、曲折,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充满了现实生活所不可能有的巧合、夸张和怪诞。如加西莫多一人在圣母院抵挡多人的进攻,加西莫多与梅拉达尸骨连在一起,都是想象奇特的产物,表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B、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是该小说的又一大特点,作者把加西莫多的丑和宫廷卫队的美加以对比。前者外貌丑陋不堪,后者却潇洒英俊,但在灵魂深处,加西莫多对爱情的忠

  贞不渝,而卫队长恰好相反。作者把副主教浮罗洛与加西莫多加以比较,显现出浮罗洛在道貌岸然下的狠毒,打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法。

  三、论述题:

  1、试分析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

  答:是一个贵族妇女,是一个在贵族阶级的道德压抑下,激励争取个性解放和爱情权利的悲剧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幸的,当他还是少女时就由家庭做主,把她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彼得堡大官卡列宁,他们之间缺乏真正的爱情,他们结合只是为了维系封建贵族关系而已。她得不到真正的爱情和生活的乐趣,他的内心深处感到一种长期压抑的痛苦,与沃伦斯基的相遇。唤醒了安娜潜在的爱情,她越来越认识到过去生活的空虚和虚伪。进而认识到整个上流社会的虚伪,她不愿过体面外表掩盖下的虚伪的生活。她以全部力量来保卫自己的生活和爱情的权力。她和丈夫决裂了,并对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安娜的行为遭到上流社会的非难和攻击,而实际上当时整个社会的轻佻妇女甚至比他坏上一千倍,但由于他们安于虚伪而视为合乎常规。他们可以在体面外表下干出一切“荒淫无耻”的勾当,却不能原谅安娜真挚的爱情。

  安娜在与上流社会展开了力量悬殊斗争中,处境越来越困难,人情越来越痛苦,她剩下了唯一希望就是以全部身人来维系,她与沃伦斯基的爱情。但由于安娜在重重压力下,所产生的疑虑和焦燥。也由于沃伦斯基对上流社会的留念,他们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最后在上流社会重压下,在卡列宁的逼迫下,在沃伦斯基逐渐变冷的态度刺激下,安娜决定以死向一整个社会抗议。临死之前,安娜对贵族社会作了判决:“这里全是虚伪,全是荒淫,全是欺骗,全是罪恶。”因此,可以说,安娜既是封建贵族道德的牺牲品,又是批判贵族阶级的腐朽和虚伪。同时热烈追求真挚爱情和诚实精神的典型。

  2、试分析巴尔扎克《高老头》形象?

  答: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宗法观念的商业资产者形象。就经济状况来说,他是资产阶级暴发富,就道德观念说他还保有浓厚的封建宗法社会家族观念,他爱钱但更爱女儿,为了女儿,他可以耗尽自己所有的钱财。可是这种宗法制观念在两个女儿身上就完全没有了,他们爱的只是金钱......因此,高老头的悲剧是宗教宗法制的观念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战胜的悲剧。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度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旧交替时期出现的悲剧。高老头的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过时了,他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最后像鬼一样死去。”

  作者对高老头是充满同情的,但并没有全面赞扬他的品德,只是赞颂他的父爱。作者对高老头的父爱的描绘中,巴尔扎克把封建道德理想化、抽象化、作为一种普遍的人性加以赞颂。同时也宣传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巴尔扎克否定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即希望于封建伦理道德,对资本主义金钱关系,破坏封建家庭关系作了愤怒抗议。

  作为现实作家,巴尔扎克也分明看到了自己的保守的宗法制家庭观念是行不通的,所以高老头就是一个悲剧的结局。

【外国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相关文章: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08-04

外国文学新颖论文题目11-03

历史中考复习资料12-13

工程管理硕士复习资料04-22

历史中考复习资料(12篇)12-13

历史中考复习资料12篇12-13

期末考试心得06-27

政治期末考试反思01-02

教师期末考试总结12-31

期末考试感想作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