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文教学随笔

时间:2020-10-21 12:25:14 其他 我要投稿

诵读经典诗文教学随笔

  语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古诗词诵读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学科性质所担负的责任,更是历史赋予的传承职能。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诵读经典诗文教学随笔,欢迎查看。

诵读经典诗文教学随笔

  诵读经典诗文教学随笔【1】

  一、诵读活动形式多样化

  诵读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只求记忆,对诗文的理解不作硬性规定,学生悟多少算多少。为了避免学生因重复记忆而感动枯燥乏味,教师要群策群力,想方设法,积极探索诵读教学的新途径,尽量借助各种游戏、竞赛等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同学间相互检查、教师定期抽查、分组开展古诗名句对句比赛等,使学生对诗文诵读保持长久不衰的兴趣。学校可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喷绘墙画等建立经典文化诵读园地,利用广播定时播放经典诗文朗诵录音、乐曲,并在班报、校报、文学诗刊上登载经典诗文和学生读书心得,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课堂教学模式宽松化

  与此同时,诗词学习的目的和着重点在积累和感悟,教学的总要求应该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具体地说,教学中要做到一“虚”一“实”:词语、诗句的理解要“虚”,“似懂非懂、雾里看花”即可;而朗读必须真真切切,背诵要求扎扎实实。教师要有爱心、恒心、耐心等,了解教育的本质。

  三、制定经典诵读方案,强化对古诗文的诵读

  主要有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可开设校本课程,辅助诵读经典美文,学校营造的浓厚的经典诵读氛围的校园环境,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定内容,把经典诵读课真正纳入学校的课程管理。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可诵读情况进行评价。如“中华经典诵读擂台赛”、“优秀诗文朗诵会”、“经典诗文知识大考场”、“读书小能手”等活动,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诗文经典的熏陶,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学生具备了诵读经典的技能和习惯,很容易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能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我们的教育,目的在于打好人生的底本。这个底本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中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又一关键时期,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诗歌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

  诵读经典诗文教学随笔【2】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经典古诗文是何等重要。而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古诗文诵读教学,以其声情兼备的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为强烈的古为今用意识、更为浓烈的人文色彩,进而在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出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我在班级中开展了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实践,并且有了一些感悟:

  一、诵读内容,精挑细选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欣赏水平也还有限,所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得精挑细选。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有益有趣的原则,结合课文中的古诗学习,适当拓展延伸。每学期开学初就列出应诵读的课外古诗文的篇目二十五篇(全学期)及校本经典教材内容,印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有的放矢,心中有明确的目标。

  二、固定时间,诵读经典

  规定学生于课前十分钟为诵读古诗的固定时间,老师事先进行朗读辅导,加强老师及优等生的范读,让每位学生能读出诗味儿。利用语文课前约两分钟时间进行汇报,并要求诵读给父母听,要求家长积极配合签字。坚持天天积累,持之以恒。

  三、诵读经典,提高兴趣

  诵读古诗文经典让学生们的谈吐变得非同一般,出口成章。因为诵读古诗文经典,学生们变得喜欢看书了,因为他们要知道更多的关于李白、杜甫的事情,更想明白《两小儿辩日》的真正结论。于是各种有意义的书籍充盈着学生的生活。

  四、诵读经典,学会感恩

  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一直教育我们要通过自身修养成为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人。读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时,学生说到了自己妈妈的辛劳;读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时学生谈到了老师的伟大……学生通过诵读在心灵的深处,优秀的思想文化荡涤着每个人的灵魂,反复诵读,专心揣摩,自然会感同身受,意韵深长。

  五、课堂渗透,落实经典

  将近一年课堂教学经典古诗的渗透,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有了语文的韵味,也让古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落实,如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时,在教学中我有意渗透了孟郊的《游子吟》,通过诵读,体会了母亲的辛苦,母爱的伟大,充分地落实了教学目的,也让教学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诵读经典,学以致用

  对于学生已积累的古诗文,老师应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从中真正享受到无穷的乐趣。如组织班级 “经典诗文朗诵会”,开展“诗配画”活动及课后仿写,如在学了《我想》这首诗后,鼓励学生仿写,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大量诵读古诗文,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有了底气,才有灵气,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作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古典诗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古典诗词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之一起高高飞翔,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是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研究。

  诵读经典诗文教学随笔【3】

  “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一位资深教师也说过:“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领。”而今年我带的这一批学生,用我们当地的话说真是“读书都读不成流”,更别提流利有感情了。没办法,只有从最基本的诵读开始,引导他们进行诵读和欣赏诗文,从情趣入手,寓教于乐,将诗文教学变成一件愉快的事,让朗朗的读书声回到课堂。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许多大师级的人物,鲁迅、胡适、巴金,无一例外不是在青少年时下了诵读功夫的。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诵读经典的兴趣。为此我充分利用自习、课前三分钟和黑板报、墙报开辟了诸如“走进一代才女——李清照”等专题学习园地,并为学生补充了《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易学易诵的古诗文。班级内也开辟读书角,让精美的图书与学生亲密接触。不仅如此,还与家长通过飞信、电话、网络沟通联系,密切配合,争取家长的支持,进而开展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等活动。

  二、漫卷诗书喜欲狂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让学生“喜”,让他们喜欢经典、喜欢读书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好在现在社会上对经典诵读还比较重视,教师要鼓励学生处处留心,读课外书、看电影、电视、新闻中的古诗要加以引导,推广背诵。

  当然要让他们“喜”,我们老师更要喜欢,更要在学生中有意放大这种喜欢。作为老师的我更是留心露了一手,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我就很看似自然实则精心准备地朗诵了一首白居易的《琵琶行》,令他们大为惊奇。就这样多管齐下,学生也渐渐地对古诗词喜欢起来。就在这个暑假就有很多学生计划要背过《长恨歌》呢。

  三、晨昏忧乐书相亲

  学生的生活是单调的,读诗应成为生活中的“乐子”,我们老师要带领他们开展有趣的读诗写诗活动。

  课前一诗。让学生在每天的语文课前准备一首古诗,要求会背,会讲。轮流教古诗,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诵读比赛。每学期学校总要举行演讲比赛,古诗诵读比赛,我们班里更要借这些比赛鼓励学生认真训练,大胆参与,努力提高。

  推荐诵读。教师要为学生推荐优秀的诵读书目、读书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读书》等,引导学生观看有价值的电视节目,朗读有意义的文学作品。

  读写结合。古诗文教学读是基础,写才能真正促进提高,不妨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写作,甚至是打油诗,调皮诗,顺口溜也无妨。例如学生学完《陋室铭》之后就写出“斯是教室,惟吾闲情,课本翻得快,考试来得勤”的打油诗,有趣好玩,令课堂妙趣横生诗意浓浓,学生乐在其中。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总相亲。”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绝非易事,这还要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提高。

  诵读经典诗文教学随笔【4】

  诗是一门深入浅出的艺术,是诗人情感领域的艺术升华,也是展示客观世界的人文艺术。古诗教学起始于一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材编选特点,要求学生以吟诵积累为主,对于诗情诗意点到为止,不求甚解。进入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此时的古诗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受到全身心的陶冶,领略中国文化的精髓。在诵读欣赏古诗词时,如何才能发掘出古诗词中的丰富内涵?如何才能品读出诗词中的'别样韵味?我们不妨由以下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的艺术之美。

  一、格调切入,铺垫主题

  人们习惯根据诗人的创作风格与流派对他们进行分类例如:李白被誉为“诗仙”,是浪漫主义的诗风代表人物;杜甫则被誉为“诗史”,是现实主义的诗风代表人物;还有,像王维的田园派,岑参的边塞派等。诗风的雷同让诗人在诗歌内容的创作上有了一个类的导向。因此,在诗歌教学中,不妨以格调切入,作为对主题的铺垫。例如教学高骈的《山亭夏日》这首诗时,我先出示了杨万里的《小池》,以其中的一组名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为导入,让学生感受夏日荷塘的恬静与勃勃生机。再出示《山亭夏日》这首诗时,学生对“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夏日山亭风光便能一览无遗了!雷同的景物描写,相同的季节特点,由熟知的诗入手,便能让学生迅速读懂诗。

  再如,教学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我以李紳脍炙人口的《悯农二首》导入“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学生一经诵读,就揭示了诗歌的主题,再来读《江上渔者》,便不废吹灰之力了!相同的(背景)主题描写也是一个抓手。所谓:“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找准格调,是提高学生古诗赏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被后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事实上,“诗情—画意”是诗人传情达意的创作产物。自盛唐始,禅风画韵相互交融,禅机画理交互渗透,产生了唐朝王维、宋朝苏轼这样的诗画,书画大家。例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教学中,我先出示了插图,让学生根据图意大胆猜测诗歌内容。由于画意明晰,学生一下子便猜出了诗歌的大意。此时,再出示诗歌内容,我让学生进行图文对比,深入研读。学生发现,画面虽能一目了然地传递出内容信息,但诗人的心境却是难以品味的,例如:弹琴为何要复长啸?“独”坐幽篁里的“独”字是否有“孤独”之意?带着这些疑惑再去看图,学生的感受就不同了!竹林深处的一份静谧,远离尘嚣,正是诗人追求一种“物我两相忘”的心境啊!此时,学生对古诗的赏析才真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咬文嚼字,豁然开朗

  “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这些语法词法的理解对学生学习古诗是一个难关。怎样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呢?例如:在教学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这首诗时,其中有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学生在自学时,产生了疑惑。按理“荷”的解释离不开植物,荷花啦,荷叶啦 ,可是代入诗句中意思就太奇怪了。于是,我引导学生避开“荷”,理解“带月锄归”的意思,这倒方便,学生理解为“晚上扛着锄头回家”,正确!那再看看,诗中和译文中哪个字词的意思对上号了?学生明白了,“荷”还能解释成“扛着”。再读诗,嘿,又读错了!“荷”还能怎么读?翻开字典一查,学生终于明白了,“荷”作动词时解释为“负荷,扛着”,读音也变了,在这里读“he”。真没想到,“荷”也是多音字。再读,没一个学生出错了!古诗教学中,这样的情况不少见,如果能让学生发现问题后好好咬文嚼字一番,那样,学生对古诗的重新理解才真正是豁然开朗;那样,学生的古诗赏析能力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强。

  四、聚焦背景,探寻诗境

  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境遇对诗人的作品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谓“相由心生”“我手写我心”。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常常会出现不了解历史背景,而只做字面理解的情况。例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有这样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学生普遍理解为春天,江南景色宜人,杜甫遇到了好朋友,心情格外愉快。可是,如果把诗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就远不是久别重逢的喜悦了。事实是:家国沧桑,彼此都充满着无限的身世凄凉之感。风景依旧灿烂,却物是人非。“落花”在这里已不是让人心醉的美景,而是让人心碎的“同病相怜”(就在这年冬天,诗人杜甫凄凉地死去了!)所以,古诗的教学切忌“字面功夫”,如有教学需要,必须让学生聚焦诗歌创作背景,这样学生才能探寻出诗人的心境与诗境,才能真正把握诗歌的鉴赏。

  五、名句积淀,出口成章

  如果说,诗歌是文学的精华,那诗中的名言警句就是诗歌的精髓。纵观中国古代教育体制,学童启蒙教科书无外乎《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唐诗三百首》等,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引经据典,灵活运用。汉语言(国学)教育,首当推崇这些经典名句的积累。每次教学古诗,我总是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积累。例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等,或是写景或是抒情,学生通过反复吟诵,也就“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自见”的途径是多读,但不是机械性重复进行,在意境中去体会,去记忆。诵读的动力是情感,灵活引用的基础则是读懂。可见,有效地诵读名句对激活整个大脑系统,发展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有效积累名句会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那样深厚的积累似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出口成章,让学生下笔如有神。

【诵读经典诗文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诵读感悟12-24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01-04

国学经典诵读感悟范文-国学12-25

国学经典诵读感悟(13篇)12-25

国学经典诵读感悟13篇12-25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作文12-19

小学经典诵读讲话稿10-23

国学经典诵读领导讲话稿01-12

国学经典诵读感悟(合集13篇)12-25

国学经典诵读感悟(通用13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