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重阳节古诗

时间:2022-06-27 19:31:25 重阳节 我要投稿

关于过重阳节古诗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下面请欣赏关于过重阳节的古诗!

关于过重阳节古诗

  关于过重阳节古诗

  1、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2、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3、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作》

  4、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5、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6、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重阳席上赋》

  7、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8、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9、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10、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11、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九日登巴台》

  12、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3、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4、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

  15、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16、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17、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18、自摘霜葱宜荐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19、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20、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2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

  23、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24、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25、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九日》

  26、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27、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28、菊花清瘦杜秋娘。——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29、记长楸走马,雕弓{扌笮}柳,前事休评。——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30、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1、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2、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梧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33、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34、只座上、已无老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35、愁不肯、与诗平。——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36、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37、初见雁,已闻砧。——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8、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39、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40、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41、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重阳日酬李观》

  42、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43、中秋才过,又是重阳到。露乍冷,寒将报。绿香催渚芰,黄密攒庭草。人未老,蓝桥谩促霜砧捣。照影兰缸晕,破户银蟾小。樽在眼,从谁倒。强铺同处被,愁卸欢时帽。须信道,狂心未歇情难老。——李之仪《千秋岁》

  44、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45、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重阳阻雨》

  46、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47、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旅中过重阳》

  48、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49、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50、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5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52、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53、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54、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55、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杜甫《九日寄岑参》

  56、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57、凤城歌管有新音。——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58、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59、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60、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扩展】

  重阳节节日起源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过重阳节古诗】相关文章:

过故人庄重阳节古诗07-02

过新年的古诗01-28

过零丁洋古诗07-05

过元旦的古诗07-05

重阳节经典古诗07-07

重阳节古诗07-07

重阳节的经典古诗09-16

重阳节的古诗09-15

重阳节古诗08-04

重阳节的古诗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