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介绍

时间:2020-10-19 08:00:38 端午节 我要投稿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介绍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介绍

  秭归是端午习俗和龙舟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屈原的故乡。千百年来,秭归人民为纪念屈原形成了独特的岁时节令习俗,也就是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下面小编为你介绍屈原故里的端午独特习俗。

  1、三过端午

  屈原故里秭归民间端午习俗神奇而独特,当地民众从农历四月底就开始筹备过端午节,而每年的五月,当地人要过三次端午节。

  在农历五月初五过“头端午”;五月十五过“大端午”;五月二十五再过“末端午”,整个五月都飘满粽子和艾叶的清香。

  2、躲端阳

  “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已婚女子带着丈夫和子女回到娘家过端午,是端午节的另一项重要习俗,民间称之为“躲端阳”——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而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

  “躲端午”的起源在秭归有另一个版本,原本民间女子出嫁后很难再返娘家,屈原被放逐归乡后,其姊返乡劝慰屈原,“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同乡已婚女子纷纷效仿屈姊回娘家,此后这一习俗也被保留至今。

  3、“骚坛”诗会

  在诗人屈原的出生地——乐平里,这里起于明清时期的农民诗社——“骚坛”延续至今。“骚坛”诗社是一个民间诗歌组织,诗歌内容以凭吊屈原、讴歌时代为主题,社员以爱好诗歌的农民为主,素有“中国第一农民诗社”之美誉。

  每年在艾粽飘香的五月端午,乐平里总要举办一次诗会。骚坛诗社的农民诗人们相聚屈原庙,比文赛诗,他们用屈原故里的土腔土调吟唱着自己的诗作,以骚体诗凭吊屈原。这种文化习俗代代沿袭,成为乐平里独特的人文传统和景观。

  4、游江招魂

  在端午节里,很多地方划龙舟,但在划龙舟前举行游江和招魂仪式,却是屈原故里所独有。相传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抱石投江,以身殉国,消息传到屈乡,乡亲们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演变为现在的游江招魂。

  临江祭祀屈原,龙舟是最为重要的,几天前就将龙船打磨好,擦上油漆,到祭祀时,首先将龙头安插到龙船上,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为龙点睛。杀鸡宰羊将血倒入碗中,一饮而尽,将碗重重的摔倒地上,告示,赛龙船开始。然后在鞭炮声中龙船缓缓出水。白龙作为孝龙在前,其它龙船随后,在哀婉的招魂曲中,开始游江招魂。仪式结束,才开始正式比赛。

  5、向江中抛棕子

  在端午节包棕子吃棕子,是很多地方的习俗,但在屈原故里还有一个在游江时向江中抛棕子的习俗。相传乡亲们在打捞屈原尸体的时候,将粽子纷纷投入江中,让鱼龙虾蟹吃饱,以免鱼虾蚕食屈原的`身体。

  在秭归,粽子则寄托了父老乡亲对屈原的思念和崇敬。青色叶子寓意屈原万古长青,雪白糯米表示屈原纯洁如玉,分明棱角表示屈原刚正不阿。一颗红枣,代表屈原爱国丹心。

  6、喝雄黄酒、稻场娱乐

  喝酒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的习惯,但喝雄黄酒却是屈原故里独有的习俗。相传在乡亲们找寻屈原时,一位老医师想到蛟龙水兽怕雄黄,便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蛟龙水兽伤害屈原大夫。

  五月二十五“末端午”,秭归当地会有稻场娱乐。末端午夜,家人团聚,亲友云集,同时喜庆夏收,由一家或数家牵头,邀请全村乡亲邻里自娱自乐,跳花鼓戏,唱山民歌,吹打乐合奏,划旱龙船,玩狮子等,往往通宵达旦。同时,末端午还有“送神船”活动。至此,秭归的端午节才算正式结束。

  7、公祭屈原

  从南北朝开始秭归就有了由官府出面组织端午祭祀屈原的历史,为区别于民间祭祀而称为“公祭”。在婉转凄切的鼓乐箫声之中,主祭如歌如吟地读着歌颂屈原美德的祭文,百姓则依次向屈原牌位(或塑像)叩首焚香,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除此之外,端午习俗还有悬挂艾蒿、菖蒲,消疾病、驱鬼邪、避晦气;饮雄黄酒,免受虫蛇伤害;悬钟馗像,消灾避难;写符念咒,避邪驱鬼;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保安康等等。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介绍】相关文章:

端午节话屈原演讲稿10-22

端午节的来历之屈原故事07-31

苏州端午节习俗12-13

端午节的习俗11-05

端午节的习俗08-05

祭灶节习俗介绍07-24

美国新年习俗介绍11-26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11-20

端午节传统习俗11-18

端午节习俗(15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