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的读后感

时间:2020-09-29 14:38: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友情的读后感

  也许正如老师说的,读书人在一起,会产生更多的猜疑和误会,但在我内心深处对友谊的渴求已不再沉默,已经被作者唤醒。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友情的读后感,欢迎参考!

关于友情的读后感

  关于友情的读后感一

  余秋雨写友情这篇文章,给我的感觉是他对友情也存在着疑惑,而且这种疑惑是他自己也没有搞清楚的。

  友情本身是一个名词,是对一种情感的命名。情感是属于感性范畴,和对于这种情感的命名却是属于理性范畴,用一种理性的目光去分析感性的事物,是不是不合适?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是因为对方对我们的理解、信任或者为我们做了一些事,或是彼此相谈甚欢,而将对方定位于朋友,那么,当这个人对我们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对我们产生怀疑,或者不再为我们做一些事,或者交谈不欢而散时,这种友谊就会被动摇,甚至是破碎。可见,友谊是不适合与任何其它东西在一起的。

  他在文章中强调不要背叛朋友。可是,什么是背叛朋友呢?背叛朋友的什么呢?我们因为不知道哪一个人会在什么时候背叛我们而处处提防,小心谨慎,那么这样的友谊能愉快吗?有的时候,我们背叛了朋友,可是我们并不知道。毕竟,人生有许多事情要对付,手忙脚乱,头昏脑涨之时,难免会出错。而这种无意之间,你可能将朋友推上了绝境,而你却不自知,或者当你知道时已经太晚,无力回天,只能惋惜,后悔莫及。其实这种情况说得轻一点,就是误会的开始。那么这样的背叛也算是背叛吗?也不可原谅吗?

  其实,我倒是觉得,即不必刻意去寻找友情或知己,也不必将友谊用框框架架勾勾叉叉圈圈点点起来。你即是你自己,在山水间弹奏,倘若让你遇上个知音,便可以有一些欣慰,但不必将他如神明一样供奉起来,小心翼翼。你只需尽情地享受这种默契,并将他珍藏于内心即可。倘若你遇不上一个知音,也没有必要消极悲凉,你同样可以继续弹奏,你从哪里得到灵感、谱曲,就将曲子在哪里弹奏,又何必非要人听懂不可呢?这青山绿水,长河落日,难道就没有值得你弹奏一曲的地方?何苦要提出高要求来自我折磨?

  可能有人认为不去寻找,呆着等他自动送上门来的做法太消极,不上进。但是如果寻寻觅觅了许久找不到理想的对像会使人痛苦,我们又为什么往痛苦里钻呢?

  而且知己本身是对友情的局限,必须是知己,才能拥有可贵的友谊么?如果不知己了,友谊也便不可贵了吗?我认为未必,友情其实和爱情很很像,不需要任何理由,也许一次目光的接触,便有了一种感应,仿佛开启了内心深处的一扇门,仿佛是上辈子熟识的人,难以抑制自己想去认识对方的冲动。也许认识很平淡,忙忙碌碌之间,身边有一个人突然引起你的注意,让你止不住的想去关心他,爱护他,帮助他,了解他。

  也许双方的交集并不多,但是漫长的时间冲不淡,遥远的空间隔不断思念和牵挂。在相处的时候,尽所有地真诚对待,即不要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也不要计算自己付出太多会吃亏,即便是对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甚至是刻意地陷害了自己,气愤是难免的,但也不要过于气愤,只要轻轻地将不愉快的事情抛开,将快乐的回忆打包,继续走你的路,你也算是拥有过友谊。虽然也许是你单方面的付出,但又何必在意。当然这种做法说起来轻松,却不是世人适用的,那么我们将这个房间陷害自己的人剔除出我们的世界,可是他陷爱我们之间的种种美好却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因为他后来的恶,磨擦掉先前的美。但是如果这种美使你感到不舒服,那就将它全部抛下。

  关于友情的读后感二

  《关于友情》这个标题吸引了我,“人生在世,能有几个知己?”这是每个人都会感叹的,友谊对于许多人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文章却对友情作了全面的诠释,其中提到了许多人们熟悉的'话语,也提出了许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关于友情的问题。

  余秋雨老师从自己的童年友情的转折点写起,一幅连环画只是一个引子,真正让作者发出感慨的是昔日的小友已黯然失色。四十年的岁月也没有让作者确切的回答是否找到知音,可见友谊是多么珍贵、稀有,知音则更难寻觅,而友情的真谛又是什么呢?是迷失自我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文章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文中三个“他们说”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在耳边萦绕的。正如作者所说的在人们心中“友情来自于共同的事业”,“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这三句话仿佛已成为人人平衡友情的准则。

  文中也提到了真正友情的重要意义,“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这句话好像否定了许多段被视为真正的感情,友情并不是一味索取,只要有“朋友”这个称谓就足以理解你为他人所做的或他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一切,也许这是友谊的最高境界,而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其中举了李白、杜甫的例子,他们相见恨晚,他们的友情无所求。而在读其之前我也发现了两个真正的知己,就是恩格斯和马克思。我们学过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话》这篇文章,了解了他们之间伟大无私的友谊,他们不仅对人类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成为人们称赞友谊的典型事例。

  作者引用了周涛、楚楚的诗句,指出了人世间许多份无奈而悲观的友情。而作者提出的“强者捆扎友情”,“雅者淡化友情”,“俗者粘贴友情”让我自省,从小到大仿佛没有多少朋友走到最后,有时想想自己的友谊历程也是欲哭无泪,日记本上也曾多次记录下对友情一次又一次的质疑。也许是我有自己的想法,因为珍视友情而竭尽全力去维护,这是不可避免的,但维护过了头,最后造成了连自己都无法挽回的伤和痛。

  小学的我正属于强者捆扎式友情,似乎班里的每个同学都是好友,互诉衷肠,幸福拥抱,甚至抱头痛哭。小学老师也曾说过同作者一样的话“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但如今联系的小学同学已经屈指可数,好像时间、空间如同隔离带,把友情圈禁住了。初中的友谊是最动荡的,让人捉摸不透,会发现昨天还形影不离的朋友,今天竟不说一句话,好像是两个世界的,一段友谊就这样告吹。高中三年,与朋友交谈的时间少了,这就容易产生作者所说的“心理过敏”、“心理黑箱”。而在意识到这些以前,或许我们之间的友谊已不再坚不可摧。在我看来,朋友是需要磨合的,在转瞬间抓住属于自己的知心好友并不是一件易事,这就是许多人一生也没找到一个好友的原因。

  也许正如老师说的,读书人在一起,会产生更多的猜疑和误会,但在我内心深处对友谊的渴求已不再沉默,已经被作者唤醒。

  读完文章,我的心还在砰砰乱跳,这就是大家的杰作所产生的效果,令人深思、回味、反省、憧憬。

  不禁让人思考在以来的道路上和多少注定的好友说了永远的再见,不禁让人想起在多少次误会中断送了一段本属于自己的珍贵友谊,不禁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多么希望在一生中能遇到一个知己,这就已足够了。

  我是个把友谊看得很重的人,也许正是这份沉重把我压得喘不过气,在今后应注意对友情的把握,要坦然面对,抓住每一个相遇的人,用心经营每一段可贵的友情。

  余秋雨老师的话让我印象深刻,更引人深思,该怎样拥有友情,这是一个敏感、深刻的话题,有多少人关注着这一话题,文章更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像我这样迷失在友情的道路上的人应该有很多吧!

【关于友情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关于友情的广播稿12-03

我有友情要出租读后感01-14

关于友情说说心情短语10-18

关于围城的读后感08-15

关于教育的读后感10-11

关于意林的读后感10-18

最新友情的广播稿范文08-01

友情说说心情短语10-14

友情祝福语01-22

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