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人听闻成语故事

时间:2022-06-23 05:57:12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骇人听闻成语故事

  【注音】hài rén tīng wén

骇人听闻成语故事

  【出处】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

  【解释】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结构】兼语式

  【相近词】危言耸听、耸人听闻

  【反义词】司空见惯

  【同韵词】丧门神、节用爱人、北道主人、设棁良辰、舍命救人、附翼攀鳞、开国济民、未亡之人、知幾其神、出卖灵魂、......

  【年代】古代

  【谜语】谨防隔墙有耳

  【英语】shocking

  【德文】haarstrǎubend

  【日语】聞く人をびっくりさせる

  【法文】effroyable<épouvantable>

  【俄文】чудóвищный

  【语文同步】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高中一册·课文·10

  【成语故事】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任命曾在北齐、北周都作过官的王劭为著作郎。到隋炀帝杨广时,他还是著作郎,他靠的就是散布离奇故事,歪曲奇异现象,为皇帝散布永坐江山等离奇谣言,真是骇人听闻

  【成语示列】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

  封建时代,皇帝是万民之主,一国之尊。君父观念神圣不可侵犯,为人臣子在言及或书写君父名字时,必须避忌,以示尊重,违犯者则称为“犯讳”。避讳分国讳和家讳两种:

  皇帝和孔子之名,全国共避之,谓之“国讳”。

  长上之名全家共避之,谓之“家讳”。 避讳之风始于周朝,行于秦汉,盛于隋唐,严于赵宋。明朝初还不甚严苛,然而到了明末天启、崇祯以后,也逐渐严了起来。清朝的避讳最为厉害,因犯讳造成文字狱而被杀头者不计其数。直至民国改元,才废止了奉行两千余年的避讳制度。

  避讳的方法,各朝不同,常用之法有空字、改字、缺笔和改音等。

  改字,即用同义字代替。如秦始皇名嬴政,讳“正”字,凡遇“正”字改为“端”。汉明帝刘庄,讳“庄”字,凡遇“庄”字都改写“严”字。隋文帝名杨坚,讳“坚”字,凡遇“坚”字改写作“牢”、“固”、“刚”等字。

  缺笔,如唐太宗讳”民”,若单写“民”字的缺笔为“民”,若偏旁有“民”,则缺上画而作“氏”,如“岷”写作“山氏”等。

【骇人听闻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07-04

经典的成语故事07-04

2016经典成语故事07-04

简短的成语故事07-04

中国成语故事07-04

成语故事图片07-04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07-04

叶公好龙成语故事07-04

历史成语故事07-04

亡羊补牢成语故事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