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集读后感

时间:2020-09-13 15:30: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林徽因精选集读后感

  导语: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本文是品才网pincai.com小编精心编辑的,希望能帮助到你!

林徽因精选集读后感

  林徽因精选集读后感

  喜欢林徽因的作品,更多的是因为喜欢林徽因其人,带着欣赏一代才女的情怀来欣赏她的作品,品味的不仅是人间四月天的清新婉丽,更有那一树一树花开的诗意人生。

  读林徽因的诗,感觉到的是轻盈、空灵、智慧、优雅,诗人眼见的景、身经的情全部转化成思想的跳动,如行云流水、风清月白;有人说林徽因是天上飘动的一朵白云,飘动着、俯视着大地及大地上的风景和人情。

  读她的诗能深切地感受到,她就是一朵云,一朵纯洁无暇、变幻不息的白云;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她写到“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里早天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撒在花前……”在《灵感》中她写到“此刻像风在摇动着我/告诉日子重叠盘盘的山窝/清泉潺潺流动转狂放的河/孤僻林里闲开着鲜妍花/细香常伴着圆月静天里挂…直到灵魂舒展成条银河,长长流在天上一千首歌…”如果不是天上的云,怎能把天上的景、人间的情描述的如此轻盈漫动! 其实我更喜欢的是林徽因的散文,她的每一个句子都透彻着美,即便是描写最平凡不过甚至于我们看起来丑陋粗鄙的东西。如《蛛丝和梅花》中,她描写的蛛丝“真真地就是那么两根蛛丝,由门框边轻轻地牵到一支梅花上。就是那么两根细丝,迎着太阳光发亮…再多了,那还像样么”她写梅花:“拿梅花来说吧,一串串丹红的结蕊缀在秀劲的傲骨上,最可爱,最可赏,等半绽将开地错落在老枝上,你便会心跳!梅花最怕开;开了便没话说。索性残了,沁香拂散同夜里炉火都能成了一种温存的凄清。”这哪是散文,这分明就是诗。

  她的散文又通透着艺术性、思想性,将人生的大美、大爱、大智慧都融入了她的文章中,如《一片阳光》中写道:“所谓人类文化?这人类文化到底又靠些什么?我们怀疑或许就是人身上那一撮精神同机体的感觉,生理心理所共起的情感,所激发出的一串行为,所聚敛的一点智慧—那么一点点人之所以为人的表现”

  又如她在写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中“写诗,或又可说是自己情感的、主观的,所体验了解到的;和理智的客观的所体察辨别到的,同时达到一个程度,腾沸横溢,不分宾主地互相起了一种作用,由于本能的冲动,凭着一种天赋的兴趣和灵巧,驾驭一串有声音、有图画、有情感的言语,来表现着内心与外物息息相关的联系,及其所发生的悟理和境界”!

  对于她的文作,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她是这样认为的:“我们的作品会不会长存下去,也就看它们会不会活在那一些我们从不认识的人,我们作品的读者,散在各时,各处互相不认识的孤单的人的心里的,这种事它自己有自已的定律”。

  我想,其实所有人写的文章或其他艺术作品不都是一样吗,它们是否有价值,关键是看这些文字或画作能否引起那些我们不认识的人的心理共鸣?是否有生命力,就看它们能够走进多少时间段里的`那些不认识的孤单的人的心里。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便成为了又一个互相不认识的孤单的人。

  说林徽因是天上飘着的白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的旷世奇恋。她与徐志摩的恋情,使世人有幸欣赏到“悄悄地你走了,正如你悄悄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精美诗篇!她与金岳霖的恋情让世人能够知道这世上还真有痴情到死的男人;她与梁思成的恋情让世人感受到了中外古今的建筑文化。在与三个男人的情感中她的理性、她的果敢决断,如果不是飘在天上又怎能如此把人世间的情感纷扰看得如此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我知道,即便是林徽因在世,我也成不了“太太的客厅”里的座上嘉宾,我辈观林徽因及其作品,就如同欣赏那变幻不息的朵朵白云!

  林徽因精选集读后感

  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一生。她,就是林徽因。

  在今天,一代才女林徽因依然拥有众多追随者。不同于张爱玲的以文字立身,对林徽因来说,则是以身世个性传奇。她身世氛围,更多的折射着那个时代的文化风尚,流逝的时光之水也冲洗不掉她的传世风化,反而更加迷人,令人追寻。林徽因秀外慧中,多才多艺。她曾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之真谛,英文水平极佳。她兼具中西之美,既秉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又具备中国传统女性所缺乏的独立精神和现代气质。在北京的文化圈里,她一直以才貌双全而闻名,由于徐志摩的文学引领,她写得一手音韵极美的新诗,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以她为中心,聚集了一大批当时中国的第一流文化学者,而她就是一个高级文化沙龙的女主人。她是建筑史中研究中卓有建树的学者,卷起袖子就可以赶图设计新房舍。她骡子骑得,鸡毛小店住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她不顾重病在身,经常颠簸在穷乡僻壤,荒山野岭,在荒寺古庙,危梁斗拱中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

  她还是三个著名的爱情故事的女主角:一个是与徐志摩共同出演的青春感伤片,浪漫诗人对她痴狂,并开中国现代离婚之先河;一个是和梁思成这个名字并置在一起的婚恋正剧,建筑学家丈夫视她为不可或缺的事业伴侣和灵感的源泉;另外,还是一个悲情故事的女主角,她中途退场,逻辑学家金岳霖因她不婚,用大半生的时间“逐林而居”,将单恋与怀念持续终生。可想而知,她确实是一位倾倒众生的佳人。在她身后,似乎还真难找到一个能及得上她的成就和魅力的女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可以如夏花一样绚烂,死若秋叶一样静美,林徽因做到了,她这一世应该算不长不短,相比长寿者来说,虽然有些许缺憾。但她一生华美,比起庸碌的凡人,当是无悔了,她活着的时候喜欢被人簇拥着,在热闹中度过每一天。死后则想独自与春天留下最后一个约会。她像青鸟一样倦而知返,在月色还没有散去的晨晓离去。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就像一出戏,虽没有大起大落,却也一波三折。那些来往于她生命中的过客,在戏台上出将入相,忙碌不堪人物性格。也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本就是一本美丽的诗集,在人间四月写着青春的赞歌。还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就像是一锅小米粥,用时间的炉火慢慢熬煮,越久越香。千万个人心中,就有千万个林徽因,所以对于她的人物性格,以及心情故事,有所争执亦属平常。就像久远的历史,早已在岁月的风尘中销声匿迹,我们也只能凭借一些书籍典故来探看模糊不清的昨天,这让我想起了昙花,总是选择在暮色时分开放,开时极其绚烂,仿佛要在瞬间将一生的美丽都释放。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花开只有今宵,难见明日。所谓昙花一现,赏花之人打个盹儿,便错过了那个绽放的过程,极致之后是惨淡的消退。林徽因是那束昙花么?年轻的时候她是朵白莲,在月光下独自清雅,如今被岁月打理过得容颜不复当年。她选择做一朵昙花,灿烂得开过便作罢。林徽因是真正的才女,她在设计方面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超凡的见解。她的成就,一半是缘于她的努力,然而更多的则是她骨子里的灵性。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所设计的作品,都离不开那份灵逸。所以与林徽因相关的事物我们无需深入探寻,便会生出一见如故之感。她优雅的气韵,斐然的才情似一缕春风拂过每个人的心田,清新,温和,柔美又生动。

  我若离去,后会无期。不知为何,每次想到这句话,心中会莫名的苍凉与酸楚。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那些突如其来的离别往往将人伤的措手不及。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有些转身,真的就是一生,从此后会无期,永不相见。其实我们都知道,人生存于世是多么的艰难,无论你内心有多强大,但在死亡面前都是软弱无力的。林徽因知道自己是一株植

  物,是一朵洁净的白莲,只因不舍姹紫嫣红的春光,所以早早地绽放在清凉的初夏。许多时候,她不愿世人看到她的柔弱,所以她努力让自己坚强,让自己行走在拥挤的人流中,让所有人察觉不到她不同凡响的美丽。林徽因的洁净不禁让我想起了《红楼梦》里的林黛玉,那个美丽绝伦,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女子。她是仙,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她来凡尘是为了还债。所以她一直以孤绝的姿态生存于世,纵是在勾心斗角的贾府,始终不改她初时的性情。林徽因与林黛玉的确有相似之处,但她们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她像是一只展翅的白鹭,在岁月的柳岸扶摇直上,掠湖而过,朝着她想要的生活飞去。只是她的灵魂依旧是那朵白莲,安静的长于淤泥之中,出尘绝世。在所有人心中,林徽因就是那朵洁净无尘的白莲,无论她经历多少风霜,都丝毫不影响她天然端雅的美丽。只是莲落还会有莲开之时,这位绝代红颜,一旦老去,再想得见芳容,又该去哪里寻找?

【林徽因精选集读后感】相关文章:

《灯光》读后感01-22

鞋子读后感01-17

小学读后感11-21

皮囊读后感11-06

恶意读后感10-31

红楼读后感10-26

城堡读后感10-26

《甜酸》读后感10-23

科普读后感10-16

《优雅》读后感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