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实践报告

时间:2022-06-24 06:08:00 行业 我要投稿

感恩教育实践报告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感恩教育实践报告范文

  “我打死你”一个孩子暴躁地向自己眼前的一位老人怒喊着,仿佛与老人有着深仇大恨,可谁能想到这位眼前的老人,其实就是这个孩子的爷爷,而孩子愤怒的原因,只是因为爷爷不答应给他买校门口小店里的肉串。这耐人寻味一幕就曾经发生在我校校门口,当时正是放学的时间,有许多家长和老师都目睹了这一刻,看着愤怒的孩子,爷爷沉默了在他苍老的面容上有的只是惊讶和无奈。围观的家长们在议论“这孩子怎么这么霸道”、“这爷爷也真是的,不就是几串肉串嘛,就买给他好了”、“原来不止是我们家的孩子会吵着闹着要买这个买那个”、“学校老师是怎么教的”这时,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心中一阵翻腾,脸上也不禁传来阵阵燥热。我们开始思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 、“尊老爱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唾弃“忘恩负义之人”痛恨“恩将仇报之徒”这些传统美德怎么在我们的孩子身上看不到一丝踪影?是我们教育者的疏忽,还是家长的纵容;是孩子本性始然,还是环境的影响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如何孝敬和尊重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看待父母、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很难想像这个人怎么还会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我们的孩子迫切需要经受感恩教育,孩子们心灵深处那颗感恩之心急需唤醒。因此,我们学校认为有必要将感恩教育列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框架,并希望通过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懂得——知恩·报恩。

  二、研究设计

  (一)课题界定

  感恩教育:

  感恩“即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感恩教育最先起源于西方一些国家的感恩节。西方国家的感恩节只是一种形式,但它告诉人们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

  国内很多机构和学校在感恩教育研究上作了很多探索,如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是《尊重 基础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通过“尊重”作为传统道德和现代道

  德的结合点。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提出:学会感谢,感谢生活,感谢帮助自己的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如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感激教育”、孝丰镇中心小学的“孝文化教育”、江苏淮阴师范附小的“生活教育”、丹阳师范附小的“情育课程”等,都在感恩教育研究中作探索。

  本课题中提出的“感恩教育”,是通过建立学校“感恩教育”管理网络——系统性;创设良好的校园感恩教育工作环境——体验性;成立一支强大的校外“感恩教育”辅导队伍——参与性;成立课堂主渠道实施小组,在各门学科中渗透感恩教育——学科性;开设传统节日感恩教育实践体验活动——活动性等措施来培养学生形成知恩、感恩、报恩的道德素质。

  (二)研究的目标及预期成果

  1、本课题预期通过一年半的时间达到以下目标:

  (1)师生、学校在感恩教育中得到提升

  ①学生初步具备知恩、报恩素质。

  ②学校形成感恩氛围。

  ③老师具备感恩素养。

  (2)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生的以传统节日为特质的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预期成果:

  (1)撰写第一二阶段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报告。

  (2)积累感恩教育的相关案例,作出相应的解读。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西方国家的道德教育主要以宗教为基础。重视拯救灵魂和培养良好行为目的。道德教育从初始就与宗教密切联系,与宗教一起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西方孩子从幼年起就接受了“要感谢上帝的赐予,感谢他人的帮助”等感恩思想,并通过感恩节等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处处受到感染。美国人非常重视每年的感恩节,在这一天,他们会采用各种形式表达对上帝的感谢,表达对亲友的感谢美国在90年代初提出的10点建议中,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等美德,并在行为上有所体现。美国中小学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和美国精神教育的课程,一般有社会课来承担。同时也注重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学习任何一门专业课都要回答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他说涉及的社会和经济的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日本的一些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他们的感恩教育主要是讲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给予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

  们应该感谢老师;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人。这些看似朴素的感恩教育中却蕴藏着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而中国的感恩教育更是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

  1、研究策略

  我校主张由点到面,先研究后推广的方式。

  2、研究的操作思路

  知恩教育、报恩体验:问卷调查,摸清现状 联合教师、家长、德育专家对现状会诊 系统总结问题原因 寻找相关的有用点 整合传统节日和学科教学、校园环境、教师教学策略、大队部工作、家庭教育策略 制定知恩教育和报恩体验具体实施体系 具体操作 达到研究目标。

  三、操作实践

  (一)以学科渗透为方法的知恩教育

  1、设定教育目标

  通过研究、开发传统节日文化中的适合对当代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资源,使不同年龄的孩子都能够不同程度地懂得感恩。为此,我们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设定了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低段学生要懂得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同学、感谢环境;中段学生要懂得体谅父母、感谢生活、懂得心中有他人;高段学生要懂得为父母分忧、感谢祖国、回报社会。

  2、各门学科的整合

  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都蕴涵着丰富的感恩因素。其中,语文、思品教材中就有许多感人至深、充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如品德课中的《父母的疼爱》、《我从哪里来》、《祝你生日快乐》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为此,我们对各学科中的感恩教育资源进行了筛选和整合。

  3、以思品课为教学主渠道

  思想品德课是实施感恩教育的主渠道,但感恩教育不是独立于其他诸课程之外的单独存在的一育,也不是只在特定的思想品德课以及“感恩实践体验活动活动”中存在。现在的思品课教学中有许多课程内容中就包含着感恩教育,例如:一年级的《我的爸爸和妈妈》中就要求学生叙述爸爸妈妈为自己所付出的辛苦,让孩子们从心里爱自己的父母,以父母为荣,感谢父母,让孩子们体会父母的辛苦,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及长辈对自己无私的关怀,从而分担家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不乱花零用钱我们力图

  让孩子们在课堂中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长辈的关爱之恩、祖国的培养之恩、环境的给予之恩

  (二)以活动体验为途径的报恩教育

  1.利用每月节日特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如三八妇女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教师节、国庆节、春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尊老敬老、亲情友情、勤劳节俭等教育。

  2.探索实践体验活动

  我们力图开展各种丰富多采的实践体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恩教育。我校结合实际,在寒假和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学会孝敬、学会感恩”、“孝敬实践五个一活动”、 “走向社会、学会关爱”等。

  实践体验活动主题的产生是先由教师发现或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从中捕捉或提练感恩教育活动主题,然后利用综合实践体验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去见识、接触这一方面的所有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亲身体验的活动,让孩子们从真实的感知,深深体会到父母、长辈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感恩的情怀!

【感恩教育实践报告】相关文章: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08-07

感恩的心实践报告06-28

教育实践报告总结07-03

感恩社会实践报告06-23

幼儿礼仪教育实践报告07-05

关于教育实践报告论文06-22

关于教育的实习的实践报告06-21

学前教育实践报告08-05

感恩于行社会实践报告06-27

感恩社会实践报告范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