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的答题策略

时间:2022-06-24 07:46:37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中考的答题策略

  十个必备的中考答题策略

关于中考的答题策略

  一、要不要把卷子先看一遍?

  这个问题不需要统一认识,完全依照考生的习惯而定。有些考生习惯把卷子浏览一遍,然后再做答,这是可以的。有些考生习惯于做一题看一题,这也是可以的。但是的题还是要先看一看,知道是什么题就可以了,不必构思,千万不能一边答题一边构思,这样容易出错。

  二、遇见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正式时,有一个答题时间分配问题,平时训练要有意识地培养分配答题时间的习惯。如果遇到一些找不到切口的或者做了一半就做不下去的可以做个记号,暂时放一放,先做下面的题。停留时间过长不仅耽误时间,还会影响情绪。

  三、新材料、新情景没见过怎么办?

  中题基本没有书本上的成题,即便是一些容易的题也是书本上的成题经过改造后呈现出来的。材料没见过,情景是新的这是命题者的初衷。在"篇"中我们提到过命题专家在命题时表现出来的几个特点,"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熟悉当中考查陌生,陌生当中考查熟悉",就是说命题专家要给考生创造新情景,提供新材料,让考生直面社会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让考生运用已有去解释、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新材料、新情景完全可以用我们已经掌握了的,已经具备了的去解决它。

  四、如何提卷选择题的得分率?

  一卷选择题有一个正确选项,其它三项叫做"干扰项"。命题专家在设定干扰项时要围绕正确选项进行干扰,一要干扰,二要干扰有效,三要干扰出典型的错误。因此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就是要提高抗干扰能力。一要明确选择题的具体要求;二要仔细审题,确定试题内容;三要提高信息筛选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做到自信、精神集中,排除分数的压力,不猜不押。可以采用选择法,也可以采用排除法。

  五、有的学科试题一开始就不容易,怎么对待?

  理论上说试题的梯度由易到难,而且近几年大多科试题也是这么做的,但也有些学科发生过前边的试题开始就不容易。考生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紧张,是难度的考试,是速度的考试,同时也是的考试。考生一遇难题就闭锁,就产生障碍,这是不成熟的表现。前面有个别难题 初中历史,不一定后面的题就都难。命题专家在前面也设置一两个难题目的就是考查考生的品质。考生要有心理准备,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

  六、要学会"挤"!

  中考试题是"题题设防、题题把关",中考试题每一道题都"长牙",每一道题都"咬人"。只有这样试题才能达到区分度的目的。另一方面中考试题是分步赋分,做对几步就可以得到几分,因此考生在答题时要学会"挤"。考生好比是漏斗里的沙子,每一位考生就是一个沙粒,沙粒进了漏斗就可以得分了;沙粒挤到漏斗中间又可以多得几分;沙粒从漏斗当中挤出来就可以得了。因此考生在考试时,不急躁,不气馁,要学会用"挤"的办法提高自己的得分率。

  七、答不完怎么办?

  有些学科的试卷在规定的时间里做不完,特别是数学、理综这些理科试卷,这也是正常现象。试卷有一个长度标准,试卷长度是指试题量与考试时间的一个相宜程度。命题时对试卷的长度有一个限制:中等程度以上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可以完成全卷,这就是试卷长度的标准。为什么规定是中等程度以上考生可以答完?这和录取率有关,就全国而言我们的平均录取率是在50%,因此指标就设定在中等程度以上考生。有一个问题要提醒考生,没有做完是不是就上线无望呢?这不一定!第一,决定上线与否是总分,某一两个学科答不完不见得总分不够;第二,"做完"与"做对"是两个概念,如果后面个别题没做完,前边的题正确率高,也完全可以得高分。

  八、答不完还要不要检查一遍?

  一部分考生在规定的时间里答不完试卷,特别是数学、理科综合,在这种情况下,要不要抽出时间把前面的试题检查一遍?结论是肯定的。在考试还剩二十分钟左右的时候,如果还有个别题做不出来,不会做的,那就干脆舍去,一点也不可惜,因为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个别难题是给考名牌预备的,对于一般考生来说花过多的时间是没有意义的,不如用这点时间把前边做过的题再认真检查一遍,多年的高考实践证明:许多考生在最后时段中检查前边的试题都能找出错误,挽回损失,争取到了分数。这一失一得,值得考生深思。

  九、最后一道题一定是最难的吗?

  不一定!许多考生对试卷梯度的认识有一种定势,总以为最后一题是最难的,当时间不充裕时,连看也不看了,走出考场再一看,这题并不十分难,起码可以做几步、得几分。因此每一道题都要认真看,每一道题都要认真思考,能做几步就做几步,中考是按步赋分,千万不能产生定势。中考试题为了达到理想的压分度,往往是难度逐步加深,对于考生来说就是能做几步就做几步。

  十、送给考生一个顺口溜:

  "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也不浪费,舍去全不会。"

  最后一句话"舍去全不会"要慎用,中考试题不是一看就会的,信息要提炼,知识要整合,问题才能解决。"舍去全不会"是指十分难的题,是指做了一半做不下去的难题。一看不会就舍去,那中考就得不到分了。对于优秀学生来说不但不能舍,而且要做对。

  中考指导:“三步两法”攻克语文指代题

  在阅读科技类文章时,同学们常常会遇到“文中‘这’指代的是什么?”这样的题目。这类试题,我们简称为“指代题”。实际上,指代题考查的是考生筛选并提取信息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从阅读材料中区分有关的与无关的,主要的与次要的,关键的与非关键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等,筛选并提取出自己所需要的或适合要求的信息。

  指代词“家族”的“威力”

  常常出现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既可以替代实词、短语、句子和语段,也可以替代具体的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

  何谓“三步两法”

  我们结合例子来具体分析:

  读选段,简要回答文中的两个“这”分别指代的是什么?

  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汉字,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中国、日本患失读症少的原因。

  题目分析“三步”走

  第一步:定位

  a.在文中找准题目考查的代词。b.大致确定代词指向的范围。即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基本确定代词指代的内容是在本段还是涉及其他段落。

  本文段中,第一个“这”指代的是前一句话的相关内容;后一个“这”指代的是“经过多次实验……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部分的相关内容。

  第二步:搜索(分析—概括)

  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概括。经过分析,我们明确“这是为什么?”主要是针对科学家调查发现的现象,而非“科学家调查”这个行为,因此提取的信息应该是“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

  第二个“这”指代的范围较大,提取筛选信息时要切实理解文本的意思。“这”个原因其实就是“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依据标点符号的知识,我们明确“事实”后的冒号是起提示下文具体内容的作用,即冒号后的句子是“这”指代的内容。但题目要求简要回答,所以需要我们进行提炼,即: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

  第三步:代入

  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合适。

  回答问题用“两法”

  一、直接摘取法

  提取要点比较简单、涉及的范围小,可就文中某个现成的词语或短句,采取“直接摘取”的方法,把文中的重要词语或短语摘取出来即可,有时需要稍加整理。如回答本文段的第一个“这”指代的内容。

  二、概括提炼法

  如果涉及的范围大,提炼要点就可能变得复杂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同学们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和技巧,把信息区分开来,然后再把有效信息加以概括,提炼出所需信息,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即可。如回答本文段的第二个“这”指代的内容。

  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按照这样的“三步”“两法”提取筛选信息,我们能较准确地完成指代题。

【中考的答题策略】相关文章:

考试的答题策略06-29

小升初择校考试答题策略07-04

中考复习策略03-22

中考政治答题技巧06-16

中考数学答题技巧11-03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06-01

文科专业主观题答题策略06-21

关于中考复习策略06-22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06-26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的技巧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