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德育工作总结

时间:2022-06-25 02:16:22 行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音乐德育工作总结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作为音乐教师,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音乐德育工作总结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教唱歌曲《上学歌》时,让小朋友们懂得上学不迟到,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以情激情。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三、渗透情感因素,培养高尚情操。

  在教学中,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纽带,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因此,在音乐欣赏中,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在音乐欣赏中,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触景生情”。例如,歌曲《巧巧手》时,向学生讲歌词:“你帮我来我帮你,好像十个好朋友”时,就对小朋友们说,咱们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手拉手这样咱们就是一个个的好朋友。让缕缕情丝与美好的歌声一道流进了学生的心田。因此,只有当学生进入音乐的情境中,歌声才真挚动人,才具有生命力。

  音乐能够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音乐德育工作总结

  音乐教育是渗透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整体化的音乐教育中,以音乐为主体,智育为脉络,德育为灵魂,把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善良高尚,旨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使其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让学生做到终身受益。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哪些有效途径呢?和新课程一同走来,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做了以下方面的尝试:

  一、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诸育德为先”,音乐的变化与词义表达的感情变化有很重要的相似之处。声音运动的速度、力度、长短、音色上的律动性变化,正好与人感情上的喜、怒、哀、乐等复杂的情感变化相适应。声音的抑、扬、顿、挫,快、慢、强、弱都能表达感情的喜、怒、哀、乐。音乐作品恰恰是抓住这一规律来塑造艺术形象的,所以音乐善于表现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用典型的艺术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在教唱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时,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歌曲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给学生讲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的爱国故事,使学生明白人民音乐家的爱国精神和他们的作品一样永世长存,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例如:在教唱《国歌》时,首先对国歌的时代背景作详细的介绍,着重向学生介绍在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占据了我国大片大好河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国著名诗人田汉和音乐家聂耳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敌人的无比愤恨之情,在极其危险的时刻写下了这首《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后来的国歌,这首歌曲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的热情。当这首歌曲流传开以后,更是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和巨大的鼓舞作用,有了深刻的了解。在进行乐曲分析时,又着重讲解了乐曲是怎样反映出作者的心声的。在演唱实践时,特别注意要求学生把歌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歌曲的主题“爱国主义”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结合切身体会,谈谈在现阶段我们怎样做才能充分体现我们热爱祖国作新中国的主人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教会学生很好的表现国歌,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达到了将德育渗透于音乐教学之中的目的。

  又如:在教学生学唱《学雷锋》、《摘草莓》等歌曲时,注意向学生进行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懂礼貌等教育。当学生了解旋律会唱歌曲后,便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内容有:

  (1)用故事的形式把歌词的内容讲述出来。

  (2)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主题是什么?

  (3)我们应当怎样做?

  学生们各抒己见。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讲解,加深了对歌曲主题思想的认识,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关心他人、懂礼貌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演唱时,还引导学生边唱边动,用恰当的动作和舞蹈把歌词的内容表现出来,使学生有了一种形象化的感性认识。这样就把形象的美与音乐的美,把乐曲的情感与思想上的认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既享受到了艺术的美感,又得到了思想上的升华,陶冶了情操。

  2.在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的欣赏课中主要应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培养美的判断能力。通过对事物及其属性的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美好的事物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生活、艺术中去理解创造美好的东西。只有具备了区分美与丑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抵御和防范各种低级、庸俗的审美情趣对自己的侵蚀。

  例如:在给学生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斯的作品《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天鹅》一段时,首先向学生介绍组曲的作者及《动物狂欢节》是描写一些动物的音乐。描写“天鹅”的乐曲有很多,不仅仅只有圣——桑斯的,还有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科萨科夫的歌剧《萨丹王子的故事》,都用美好的音乐刻划了“天鹅”的形象,这是为什么呢?传说天鹅从不轻易唱歌,把歌声藏在心里,但是一旦面临死亡,它却引吭高歌。作曲家已把天鹅拟人化,作为纯洁、高尚、典雅、端庄的象征,在音乐中,对这些优美的品质加以歌颂。音乐中天鹅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在众多描写天鹅的名曲中最受欢迎,最通俗易懂的是圣——桑斯的乐曲小品《天鹅》。它是由大提琴独奏、钢琴伴奏。钢琴伴奏部分从一开始就出现了轻柔、透明的钢琴分解和弦、音型清澈,明亮的印象,使我们想起了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的湖面。在这背景上,大提琴奏出了天鹅昂首遨游、端庄娴静的神态。在这美好的画面中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和美的享受,从而在这激情冲动之际,完成人格美的塑造、心灵美的完善、情操美的升华。在这里不用任何说教,完全用音乐感情来陶冶学生优美情操,并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看到学生出神的眼神儿、充满遐想的表情,或是愉悦的笑容就知道了,音乐在敲击着他们的心灵,天鹅的形象在他们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又如: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我们引以自豪的大型声乐套曲,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在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了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抗日救国的。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品格,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为我们描述了抗日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人民遭受的沉重灾难,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勾画出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豪壮情景。整个作品自始至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及坚定的革命信念,强调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运用录像屏幕上出现激动人心的画面,打动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欣赏是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欣赏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结合思想教育的侧重点在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题材、风格、形式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美的享受、陶冶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全面的思想教育和艺术熏陶。但要强调的是,要选择最好的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那些劣等的作品只能使人消沉甚至变态。作为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应用音乐的特殊形式,生动、具体的形象给学生以正面教育。使学生的情操受到熏陶、思想受到教育、道德受到影响、心灵受到启迪。要注意的是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地显现出来,它要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二、 在音乐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音乐课外活动这块阵地很重要。合唱是一项高度审美的艺术活动,它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艺术的想象力,从而达到陶冶高尚情操、净化心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学校合唱队作为音乐教育在课外的延伸,对学生进行唱歌技巧、技能的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唱歌及技巧训练的浓厚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得到审美教育和艺术实践的锻炼。

  人们的生活是离不开音乐的,学生也要天天唱歌、听音乐。如果我们不带领去唱、去听健康向上的优美歌曲,他们就要去听、唱那些低级庸俗的音乐作品。为了使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健康地成长,我们音乐工作者就必须占领这块阵地。通过组织学生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器乐训练、技能技巧训练、合唱训练、卡拉ok活动等。通过活动培养他们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良好风气。

  我们的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也富于好奇和幻想。他们接受能力强,但对事物是非的辨别能力还不强,容易接受好的东西,也容易接受不良影响。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的组织教学中,要长期坚持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工作。充分利用艺术教育这一特殊的手段,引导和教育学生提高音乐修养、树立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风尚。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陶冶他们的情操,将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合格的新时代人才。

【小学音乐德育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音乐德育工作总结11-22

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01-21

音乐德育工作总结4篇11-22

音乐德育渗透总结07-04

音乐教师德育工作总结03-26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06-21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05-10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07-31

音乐德育工作计划07-02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总结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