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乌鸦喝水的故事

时间:2022-06-25 07:55:00 行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简单乌鸦喝水的故事

  让儿子理解《乌鸦喝水》的故事

简单乌鸦喝水的故事

  我早些时候,给小老虎买过几本连环画书,儿子能看懂,并能喜欢看的就是《小猪》《狐狸和乌鸦》。最近儿子在乡下,他对《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百听不烦,这大概也是晚上非要与我睡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一直想给他讲一些其它的故事,可是小老虎阅历太浅,他还无法听懂一些较为复杂的故事,这让我的特长一直无用武之处颇为不爽,昨天我想到了一个好方法。

  为了让儿子能理解《乌鸦喝水》的故事内容,(我已多次讲给他听过)昨天下班回到老家后,我拿了个杯子,盛了大半杯子水,带他来到石子堆边,边讲这个故事,边自己当作乌鸦有演给儿子看。先是半杯水不倒过来无法喝到,然后将碎石子一颗颗放入杯子,小就渐渐溢满,我就容易喝上水了。晚上我又给他讲这个故事,相信他已经能理解了乌鸦喝水的方法了。

  今天一早,他一直在后门口玩水,在我出门前,我让他自己去玩《乌鸦喝水》,他高兴得很,当我回来向母亲问及此事时,母亲说,儿子一边念叨,一边玩得开心,我想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到孩子的小房间看看

  要开家长会了,我觉得应该要讲这样一个内容:

  孩子的小房间神圣不可侵犯吗?

  孩子说:“我在做作业(我在复习),你别过来影响我(别过来打扰我)。”

  孩子总有他自以为颇有道理的理由拒绝家长的到来。其实正在专心读书,很投入的孩子,会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也许感觉不到家长的到来。

  作为家长,趁送上一份削好的苹果,可以看看孩子在干什么?可以提醒孩子注意读书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一尺一拳一寸),更要关注孩子预习、复习了没有。家长也要了解孩子在读什么课外书?

  温故而知新,无疑,这对孩子是一大帮助。而一些孩子前一阶段从偷偷看,发展到迷恋于网络小说,也有的在看一些漫画书,还有在读低中年级的书,自以为在学习,其实是装模作样,给家长看的。读这些书很轻松,有时候还很好笑,虚幻的故事情节很感人,十分吸引他的眼球,真是爱不释手。在这样美好的时间里,作为高年级的孩子,应该读些名著,看看《读者》、《微型小说选刊》、《少年文艺》、《百科知识》等,开阔眼界,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在这里,希望家长回家后看看孩子的书架,枕头边、车屉里的书本。不要打草惊蛇以免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在这方面多个心眼,抽空多关注为好。

  家长要到小房间走走、看看。因为孩子是未成年人,需要我们的监护,试问:你不进去了解孩子,怎么教育孩子,怎么能尽到教育、监护的责任?

  真的对孩子的学习有干扰的时候,孩子的房门应该关上,否则大可不必。

  终身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一.终身教育提高了学前教育的地位

  终身教育思想带动了人们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更新,各个国家不但把学前教育纳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都采取了与终身学习相适应的学前教育改革。终身教育思想主张的教育过程贯穿于整个人生各个阶段的理论,是以对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化,尤其是关于早期儿童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

  二.终身教育改善了学前教育的内容

  终身教育思想提出的终身学习要求学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愿望、积极的情感和态度。终身教育思想所提出的四大支柱丰富了学前教育的内容。

  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它不但包括使儿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而且要乐于理解、知识和发现这个世界。

  学会做事是指教会学生实践他所学到的知识。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立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

  学会共同生活是指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在学前期,使儿童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对话、沟通、理解和互相帮助,对他将来与人和谐地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儿童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游戏来培养儿童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一个具有学习能力的儿童远比掌握了一些知识的儿童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当学前教育能够培养儿童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他掌握的知识、并乐于与他人共处时,这样教育可以说是使儿童学会生存、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教育。

  三.终身教育扩展了学前教育的思路

  终身教育思想认为,学前教育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儿童可以在各种教育环境下学习和发展。终身教育提高了儿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地位,也扩展了学前教育的思路,不仅仅把对儿童的教育局限在幼儿园里,可以向社会各界寻求教育的协调合作。像家庭、社区、文化机构和媒体都可以成为学前教育的合作对象,共同完成对儿童的教育工作。

  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家庭的管理、家庭生活方式以及家庭的教育环境等在终身教育的初期起着极为微妙的决定作用。儿童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补充。社区是个人成长的最直接的社会环境,社区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良好的社区环境有助于儿童发展与人共同生活的能力,并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儿童对文化机构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剧院以及本国特有的文化场所等的了解,可以使他具有审美观和不断接触各种人类精神作品的愿望。学前教育与这些机构的合作,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还能从小培养儿童尊重并保护文化遗产的思想。

  教育者一方面要学会利用媒体协助教育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儿童自我控制和独立判断的能力。终身教育思想使学前教育意识到要利用社会提供的一切机会。

  留洋妈妈谈外国幼教

  随着国际教育交流的广泛深入,留学低龄化已经影响到学前教育,去年便有人开了5龄童赴新西兰留学的先例。“外国幼教是啥样?”许多中国的年轻父母很关心这样的问题。在南京市三八保育院的一次家长会上,记者结识了一批留洋归来的年轻妈妈,她们接触过外国的幼儿教育,让我们请她们谈谈外国幼教的一些情况,听听她们对中外幼教的比较与评价。

  生活教育是日本人幼教的重点

  泉已经在日本生活好几年了,因为回娘家生第二个孩子,便将4周岁的儿子带了回来,并让他在幼儿园插班上了三个月。因为孩子的缘故,几年来,我很注意观察身边的日本人如何教育孩子。生活教育是日本人幼教的重点。他们从小就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外面,我们经常会看到两只脚的鞋子和袜子穿得不一样的小孩,那是孩子自己穿的。日本人很重视孩子的生活,尤其是孩子的饮食。衡量一个母亲是否称职,只要看一看她有没有很用心地给孩子做便当就行了。在日本,有专门的俱乐部教年轻妈妈们把饭菜做得多种多样,比如将胡萝卜做成星星和月亮的样子;将米饭捏成各种形状的饭团,让孩子拿在手里吃,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食欲。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一般家庭都会给孩子准备几种造型的便桶和牙刷等用具,让孩子在兴趣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对孩子在生活上的细心照顾,孩子一般都没有什么不好的生活习惯。像我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不往地上乱扔小纸片,也不随地吐痰,遇事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意大利坚持幼儿免费入园

  莉曾经在意大利工作和生活了几年,先生是意大利人,女儿安娜两周岁。孩子10个多月的时候,她们全家来到中国。为了让安娜多学点中文,我决定送她上幼儿园。原本我们夫妻俩对中国的幼儿园并不了解,以为只要将孩子送去就行了。经过与园长的初步接触,我们才知道进幼儿园除了要交必要的费用外,还得交一部分赞助费。虽然家庭的经济条件很好,但我的先生对此还是难以理解和接受。因为在意大利,幼儿园属于社会公益事业,上幼儿园是完全免费的,而且对于适龄的孩子,有关人员会主动上门动员你去上,这里却还要交钱。由于出生率很低,意大利幼儿园每个班只有几个孩子,而中国的幼儿园看起来就像一个小学校,从人员配备到课程设置都很系统。

  法国幼儿园不再隔离手足口病患儿

  要嫁给了一个法国人,儿子已经3周岁了,现在在幼儿园上中班。孩子1岁半的时候,他们来到中国。中国的幼儿园和法国的幼儿园很不一样,这里布置了很多精美的墙饰,非常可爱,而且孩子很多,很适合小孩子。但是我们没有想到在很多方面尤其是管理规定上,中法幼儿园是有很大差异的。因为保健制度上的差异,我们和幼儿园还发生了一次冲突。有一天,我到幼儿园去看孩子,发现老师将他单独留在房间里,别的孩子都在外面玩。我便去询问老师,原来保健老师发现孩子患了手足口病,按照儿保所的规定,该病属于二级传染病,必须隔离。因为患病的孩子抵抗力下降,在大环境中,不利于孩子康复,也有可能影响其他孩子的健康。回去以后,我踉先生讲了此事。他很生气,立刻打电话询问他在法国的家庭医生,以及法国幼儿园的有关规定。得知,法国幼儿园已经不将该病作为传染病,孩子是无须隔离的。他说“是不是因为我是外国人,幼儿园老师排外,所以歧视我的孩子,剥夺他与其他孩子相处的权利!”当晚,他便带着我赶到幼儿园,找园长与之理论。园长对我们进行了详尽的解释,我也做了许多工作,直到11点多钟,才将我先生的怒火平息。

  外国孩子儿园率龄较晚

  梅和先生在美国工作,女儿放在国内跟外婆一起生活,孩子已经上中班了,他们隔一段时间回来看她一次。因为美国幼儿园没有小班,我们也想让孩子多学,或中国文化,所以让她在中国上幼儿园。从根本上讲,外国人的教育观念和中国人有差异。中国人都想让孩子提早入园,以后再提早入学,而在国外,比如美国、奥地利、英国、法国、阿根廷,一般都在孩子四周岁以后,父母才会考虑送孩子去幼儿园。甚至因为许多妈妈一直停职在家照顾孩子,孩子都有可能不上幼儿园,在这些国家,有的幼儿园还只是半日制的。在座谈会上,她们都认为是教育观念、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中外育儿方式的差异。外国的幼教方式并不见得比中国先进,相反,就教育本身来讲,她们觉得,中国的幼儿教育非常好,从基础设施到人员配备方面,都很完善,老师也非常负责任,特别是许多单位有自己的幼儿园,大大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这在国外是不可能的。

  《早期教育》(南京),2001.12下.2~3

  家长——与孩子共享成长快乐的伙伴

  儿子的出生,给我们温馨的小家带来了无限乐趣。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这种乐趣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总让我们感动不已,如:儿子多年被评为学校的“道德实践小明星”、“三好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了嘉兴市的少代会;20多篇文章在各级刊物上发表;顺利通过了电子琴的10级考试;拥有的博客“响丁丁”时常位居学校“童心苑”前列;平湖电视台“佳音有约”曾以《在感动中感动》为主题对儿子作了专题报道等。如今,儿子已是一位六年级的小学生了,一路走来,我们共同分享着他成长的快乐,同时,更收获着为人父母的欣慰与自豪。点点滴滴,似乎一下子很难言表,只能略说一二。

  一.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感恩

  学会感恩,懂得回报,这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为此,我们首先做到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榜样行为来影响孩子,如适时地给父母买件衣服,父母生病时悉心照顾,和孩子一起买了水果看望等,让孩子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亲情,学会照顾,学会感恩。所以,在儿子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

  从小到大,妈妈在我身上付出得真是太多太多,那么,我们该怎么回报呢?妈妈生病了,爸爸又出差了,我想,我是家里的男子汉呀,于是,我就先把晒在外面的衣服收进来叠整齐,然后走到床前,轻轻地给妈妈敲敲背,捏捏腰,揉揉肩,还不时地问妈妈:“现在好多了吗?”“妈妈,您还需要点什么?”这样,妈妈的病好得可快了!

  有时,我的调皮会惹妈妈生气,但是,我会用写短信的办法和妈妈道歉、交流、;在母亲节到来时,我会亲亲我的妈妈,向她说:“母亲节快乐,妈妈,您辛苦了!”;在教师节到来时,我又会对妈妈说:“妈妈,教师节快乐,您可要注意身体啊!”在妈妈过生日时,我会亲手给妈妈做一张贺卡,写上我对妈妈的祝福;我还给妈妈洗过脚呢。我知道,我为妈妈做的事情还很小、很少,但妈妈说:“我是个会感恩的孩子,感恩的孩子最可爱!”同学们,让我们都来做懂得感恩的孩子吧,这样,世界会更精彩!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儿子虽然皮肤黑了点,但是,他会关心人,会照顾人,包括学校的同学、老师,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他,夸他是个可爱的孩子。由附小出刊的《英雄教育》第23期上对儿子进行了专门的报道——《真正的孩子“响丁丁”》。06年5月的“母亲节”,平湖电视台“佳音有约”还以“因为感动所以感动”为主题,专门为儿子拍摄了一个专题片进行了播放。

  二.环境营造——让孩子学会读书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爱看书的孩子可以获取无穷的知识和智慧。为此,我们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看书氛围,一方面,在家庭中为孩子开辟书橱,并借助生日等时机把书当作最好的礼物赠予孩子,另一方面,晚上或双休日,尽可能地自己也看书,让孩子在良好的看书氛围中喜欢看书。同时,与孩子经常性地逛书店,让书店成为孩子向往的地方。如今,孩子已深深地喜欢看书,临睡前是一定要看会书的,出去走亲戚也时常会带上一本书,甚至上卫生间也手捧一本书。07年4月,我们非常荣幸地被平师附小评为“书香型”家庭,相关的照片和文字材料在学校展出,当然,这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激励,从这以后,孩子看书的热情更加高涨了,知识面和表达能力也就日趋提升。从一年级到现在,儿子已有20多篇文章在全国各级刊物上发表,其中的一片文章还获得了全国“安徒生童话杯”一等奖的好成绩。

  三.赏识鼓励——让孩子学会奋进

  孩子需要赏识,他们的人格需要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地位,让孩子对各种活动感兴趣,为此,我们尝试着这样做:如:每学期竞选班长,我们都积极鼓励他争取机会,他也总是每次把竞选稿写好后念给我们听,所以,儿子从一年级到现在,基本上都是班干部,并且多次被评为“小鲁迅”奖、“三好学生”等。平时我们与孩子一起读读老师在作业本上留下的称赞的评语,让孩子把各种奖状珍藏起来;让孩子自己去领取第一笔稿费,并存起来……让他逐步体会到学习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并懂得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努力了,必定能够获得成功。

  孩子正在逐渐长大,他有权利,并且也能够支配自己的时间,因此,在寒、暑假来临之际,我们会和孩子这样说:“寒假、暑假是让小朋友休息的时间,但在休息的同时,你觉得你还可以做些什么呢?”在他回答之后再建议:“你想做的事情确实很多,但怎样合理安排好呢?我们一起来订一个计划吧?”由这种方式产生的计划,孩子易于接受,所以,执行起来就更有坚持性,从而让孩子在寒、暑假中的学习和生活还是很有规律。

  温馨的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民主的父母是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我们将继续边学边做,努力当好孩子学习、生活的伙伴,与孩子一起共享成长的快乐。

  父母与宝宝沟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要相爱

  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只是把家庭当作休息和睡觉的地方,有的父母在家中说一些消极负性情绪的话,如对社会不满等,孩子在青少年时代常常感觉不到快乐,也会出现消极抑郁情绪。父母之间感情冷淡甚至出现争吵等不良家庭氛围都会给孩子的情绪带来不良影响。

  · 父母要关心自己

  有的父母自己有抑郁、焦虑的情绪,在和子女沟通的过程中,无法理解子女的思想。父母本身是一个快乐开朗的人才能用更宽容的心去理解孩子。所以,父母也要经常检查自己的情绪。

  · 父母要学会了解孩子

  针对不同个性的孩子,父母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要注意,

  (1)花时间倾听孩子说话。

  (2)花时间陪孩子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 父母要多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

  父母本身固有的某种个性弱点会带到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本身的个性局限,以能够顺畅地和孩子沟通。

  · 尊重孩子,并给予孩子较大的发展空间。

  ·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情绪障碍,这时父母经过努力仍然与之无法沟通,可带他到医院的心理门诊咨询,如果发现是焦虑症或抑郁症,可给孩子以百优解之类的抗抑郁药物治疗。

  家园共育: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怎么办

  1.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通过发泄对老师的不满来反抗家庭

  孩子的年龄越大,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越来越强烈。有的父母和老师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好问行为表现得十分不耐烦,简单粗暴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对父母的反抗经过多次尝试发现作用甚微,何况自己又要依赖父母生活,不能对专制的父母进行反抗,于是不满情绪就转移到老师身上,一股脑发泄给老师。

  2.老师忽视或冷淡孩子,孩子通过抵触来引起老师注意

  孩子在学校里,除了学业的优秀能给他带来成就感外,老师的关注与重视是他最大的心理满足。有的孩子经常碰到上课时老师不给他提问,自己鼓足勇气与老师讲话时老师也是一副漠不关心的表情。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为了引起更多的注意,就通过抵触老师的方式来实现被注意的愿望。

  3.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当有许多人认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教育改革是步履最慢的,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式都已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孩子的需要,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偏激,但不无道理。有的老师习惯为学生贴标签,对学生产生刻板印象,好学生一好百好,坏学生本性难移;有的老师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对孩子提出了不恰当的过高或过低的要求;有的老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会尊重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如此等等,都会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再定义:其实,在抵触情绪的背后也隐藏了许多积极的因素。孩子的抵触情绪表明了这些孩子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独立性强,不事事言听计从,依赖别人,这样的孩子以“抵触”的方式维持心理平衡,敢于发泄心中的不满,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抵触情绪还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呢!从另一方面来讲,孩子的抵触情绪也折射出我们教师教育方式的不够合理的一面,它也会提醒教师和学校改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呢?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尊重孩子,让孩子发表对学校和老师的看法。当孩子产生了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后,家长首先要以一种温和的态度与孩子交谈,不要制造压力,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发泄对老师的不满,这种发泄还可以起到一种平衡心理的作用。家长提供了一双耳朵,认真地倾听,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烦恼得到了尊重,就会毫不隐瞒地把自己的态度,抵触老师的原因讲出来。家长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与孩子一起冷静地分析事情的利弊,客观地看待抵触情绪。如果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孩子,就要合理利用孩子争胜好强的心理,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提高孩子认识自己缺点的能力。

  ★让孩子学会共情,从老师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作为家长,切忌对孩子的抵触情绪一棒子打死,让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老师,这样只会加剧孩子对老师的反抗。有的家长仅仅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过分溺爱孩子,甚至与孩子一起指责老师,更甚者跑到学校里与老师大吵一番,其结果只可能更糟。孩子的认识有的时候有偏激的一面,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在这点上,家长要学会培养孩子的共情心,有的时候也称之为换位思考,与孩子一起站在老师的角度重新审视,必要时还可以创造场景与体会老师的情绪和难处,让孩子学会多体谅别人,为他人着想。这样的话,在家中就可以改善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减轻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教孩子学会了尊重老师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有想法,善于提问题,不能从此之后噤气噤声,因此,教给孩子一些提意见的策略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积极配合好老师教育孩子。有一些孩子,在学校里与在家中的表现迥异。在家里非常勤快,又懂事又听话,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可一到学校,就情绪低落,不爱学习,表现糟糕,经

  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也经常顶撞老师。家庭与学校教育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孩子的这种反差极大的性格表现。在这时候,家长要主动地、心平气和地与老师沟通,向老师提供孩子在家的一些日常表现状况,让老师也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的另一侧面,对孩子的行为有一个全面的评价。家长要与老师一起分析双方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存在的差异,求同存异,给孩子一个接近的教育价值观,不至于让孩子无所适从。

【简单乌鸦喝水的故事】相关文章:

乌鸦喝水的故事07-04

乌鸦喝水的故事简介06-22

乌鸦喝水的故事内容06-22

听《乌鸦喝水》的故事活动教案07-02

关于乌鸦喝水的故事文字(精选10篇)08-26

新乌鸦喝水07-03

乌鸦喝水教案07-03

乌鸦喝水作文10-27

一年级乌鸦喝水的故事07-03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