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

时间:2022-06-25 17:07:11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2017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导语:地质泛指地球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育历史等,包括地球的圈层分异,那么同学们你们实习之后有什么想说的?本文是品才网pincai.com小编精心编辑的,希望能帮助到你!

2017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2017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金龙谷地质考察报告

水资111 祖成庆 1108100251

考察地点:龙里县金龙谷

考察时间:2011年11月5日

考察内容:

1.金龙谷矿岩,构造及地貌参观

2.编写调查报告

1.调查准备

时间已经是秋天,早晨的天气极为凉爽,首先进行的是全班的集合,我们是集体包车去金龙谷的,之前老师清楚地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下午,在老师的介绍下,我们简要了解一些金龙谷的地貌特征,还看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等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还有观看了常见的造岩矿物,岩石的产状,结构和构造,了解它们的工程地质特征。虽然听得不是很懂,之后还是增进了我们的地质专业知识。

下午天气晴朗,在听完老师的一番分析,使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开始进入金龙谷切身体会这种地貌的特征。为使我们能了解不同倾斜程度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的特征,老师简要地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的特征。但是人太多,都围在老师身边,老师讲话的声音被分散,所以听的不是很清楚,结合书本的内容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还是学会了阅读各种

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规律,还掌握了褶皱、断层的形成原因。

2.景区介绍 金龙谷其实离贵阳不远,只因它所在的位置不在贵阳行政区域,而隶属于黔南地区龙里县,与贵阳市乌当区渔洞峡交界,多年来,极少为外界所知,就是在贵阳市,也很少有人知道金龙谷这个地方。不知从何时起,金龙谷在消息灵通的驴友中传开,这个纯原生态的峡谷景区,成了驴友们亲睐的地方,常常相约结伴,来这里游玩。

从贵阳出发,经东风镇渔洞峡景区大门口沿后山公路而上,到达金龙寨停车坝子,约25公里,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穿过寨子前的田埂小路,一条杂草丛生的石径蜿蜒而下,小路的尽头,便是金龙谷的入口处。一栋旧房子、一道斑驳的旧铁门,好象是用于景区管理,却没有见到人。

进入景区,可分水路和山路栈道游览。游客多选择乘船。坐在船上,顺流而下,河水清澈透底,或许是受了惊扰,一群群大小不一的野生鱼疾速游窜;两岸断崖绝壁上,怪石嶙峋;石壁间参天的树木顽强地挺立着,它们的根深植于岩间石隙,不禁让人感叹,它们在这里究竟生长了多久年;野百合也长在岩壁上,细长的枝干似乎承受不住硕大花朵的重量,弯下了腰,伸手可及。抬头仰望,阳光也似乎不能直

接照入谷底,只是透过林间树枝,把光怪陆离的影子映在岩壁上。这真是个静谧的世界,一潭碧波,两岸翠绿,悬崖绝壁,宁静幽深。

在金龙谷景区内,有两个布衣族村寨,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在游览了自然风光后,可以到布依寨子里去感受乡村风情。寨子里有农家乐山庄,条件虽然不是太好,既入乡间,就入乡随俗吧,也许,吃腻了城里餐馆大厨做的筵席,你会喜欢上这些布依山寨的乡村美食,老腊肉、炖土鸡、野生鱼、素豆腐、凉拌野菜,全是绿色食品,这在城里,可是难寻的.好东西.

久闻金龙谷的风景名胜,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贵州龙里县金龙谷旅游风景区,从贵阳至乌当区渔洞峡景区上行4公里,就到了距省城约20公里处的金龙谷景区。在那里,山与树、岩与洞、谷与水无不神奇而美妙。那里的峡谷与岩洞更是引人入胜,当地布依人把岩比作硬朗汉子,取名大岩、小岩;把峡谷河比作慈祥的妇人、水灵灵的姑娘,叫观音洞河、神仙洞河。几年前,75岁高龄著名旅游开发专家汪朝阳先生来此考察,他执意要把这一绝妙景观开发出来奉献给世人,便取名为“金龙谷”。经过这些年艰辛的开发,“龙”终于向人们展示出来。

金龙谷景区北支流为山间小溪,它蜿蜒曲折,是醒狮镇大岩村和小岩布依寨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东南支流,流量大于北支流,在

石笋沟大白岩,石板塘切割较深,形成较宽阔的湾塘、河滩、阶地,是贵阳市永乐乡的一大主要农田灌溉水源。南北两支流在小岩轿子山脚下相汇,形成深切蜿延、深幽曲折的峡谷,景区内最高点为大横坡山,海拨1335.6M。最低点为贵阳市东风镇来仙阁,海拨970M,属于苗岭山脉,其地形地貌属黔中山原,表现为岩溶谷地,岩溶洼地,岩溶峡谷,称为中山岩溶地貌。

金龙谷景名胜区座落于鱼洞河上游,东支流发源于龙里县醒狮镇境内流经贵阳市乌当区永乐乡的石笋沟,羊角桥、石板塘,北支流发源于龙里县醒狮镇与贵阳市乌当区偏坡乡境内,流经龙里县醒狮镇大岩村,穿过小岩布依寨,上述两条支流在小岩的轿子山脚下汇入鱼洞河,穿过鱼洞峡,在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头堡村与鱼梁河相汇后,注入南明河。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雨量1220mm左右 ,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贵州高原上有着众多美丽的山水奇观,它们中的一部分,如同珍珠,散布、藏匿于深山峡谷,多少年来,不为外人所知。金龙谷就是其中的一颗明珠,深藏于山中,直到最近几年,才渐渐被推出,逐步显现它耀眼的光芒。

3金龙谷的构造位置和地层简介及分析如下

有两组图片:

1 2 3

据说,金龙谷这个美称一点也不夸张,梦龙弯、龙窝、盘龙壁、龙潭、金龙堂、龙爪池、腾龙桥、朝龙桥、盘龙桥、拜龙桥,无处不出现“龙”,又无处不踩着“龙”,真是龙的天堂,人的乐园。到金龙谷,你不到龙窝,就领略不到龙的神奇。200万年前,惊天动地间,天桥在一声猛烈轰鸣中倒塌,隐藏在暗河里的“龙”暴露出来,爬在半山岩壁上,变成一条活化石“龙”,故称盘龙壁。龙窝处盘龙壁凹进40余米,亿万年前的造山运动把岩壁挤压得褶褶皱皱,曲曲折折,层次分明,有着较高的科技含量和一定科考价值。龙潭水清澈如镜,登高100米之外仍能看到潭底水草和鹅卵石。在这里有22座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桥,顺桥漫游龙窝,胸襟开怀,心旷神怡。

“盘龙”可堪称贵州最大的一条“龙”,全长2000多米,庞大的身躯盘踞在两岸半山绝壁上蜿蜒而去,弯曲而来,时而穿洞,时而露背,时而显足,哪是头,哪是尾,谁也无法弄清。无论你从北岸或南岸观赏盘龙,你都不会走回头路。踏

着龙背游览,视野大开,多处迷人的景点使人惊喜交融,水帘洞、天龙洞、北天楼、南天楼

从图片上看来,所言果然非虚!

分析1

贵州具有著名的喀什特地貌,而在金龙谷完全体现出来了,褶皱,断层就这样通过图片呈现出来.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各种洞穴系统以及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布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在观赏的过程中,由于人太多,我们走散了,最后在图五的地方找到了老师,终于归队! 图四、五、六中的断层其实是一些岩石群,板块形状不一,但错落有致,岩性为棕红色砂岩,岩石层理构造明显,上部有植物覆盖,岩石上出现了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倾斜节理,还有波浪型节理,有的节理几乎贯穿了整个岩石群。很明显是岩石受到比较大的拉应力,还有生物风化作用。四周的砂质岩石经过长年日晒雨林风吹,野生物生长,其风化程度强烈,部分岩石表面已经出现破碎削落,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老师说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分析2

喀斯特地貌特殊性又在于它不仅有地表的,而且有与其成因联系的地下喀斯特形态——洞穴。喀斯特地貌是长期发育的产物。地表形态类型属正地形的主要有峰林、孤峰、残丘、喀斯特丘陵和石芽。负地形主要类型有落水洞、斗淋、竖井、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波立谷、喀斯特平原、喀斯特峡谷、溶沟和溶隙等。地表正、负地形间及地表与地下喀斯特类型间常有成因联系,构成一定的地貌组合。 中国仅裸露型喀斯特即约90万平方公里以上,是喀斯特分布最广、类型最全的国家。因喀斯特地貌特殊,使其区域经济开发和工程建设的问题也很突出。如干谷是一种因侵蚀基面和地下水位下降,使地表河转为地下河,遗留干涸的渗漏河谷。它在水利上划为悬托谷,一般不宜建水库,即使建水库也要采取铺盖和帷幕灌浆等防渗措施。

喀斯特地貌因形态奇特和地下洞穴,以及一些洞穴空气和水的特性与有益成分而成为旅游资源。如金龙谷的溶洞: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地表水在运动过程中对所经过的沉积物或岩石有着重要的侵蚀作用,既包括水动力作用下的碎屑物搬运,又包括水对岩石或沉积物的化学溶蚀作用,还包括碎屑物在搬运过程中的磨蚀作用。喀斯特地貌就是地下水对碳酸盐岩侵蚀作用的结果。在水流作用下,形成陡峭的海岸、弯曲的沟壑、高高的冰蚀悬谷、气势磅礴的大峡谷。“滴水穿石”也是水的化学侵蚀作用的写照。

4.总结

当我们从图四再次相聚在一起时,一天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原本打算把实习当游山玩水的我却发现有收获,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

无法学到的东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通过这次野外考察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要考察的对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至于到时不知所措。

2017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第一章:绪言

(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

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 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仅2.2公里,均有等级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势东连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铁索、椽板。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而取名少华山。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

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

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

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6)实习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

第二章:岩石。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 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其中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多呈黑色风化面黄褐色或灰绿色。细粒或隐晶结构呈斑状结构并长有气孔、杏仁等构造。火成岩根据其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排列,分为超基性岩. 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根据岩石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第三章:构造。

实习地区构造概况:少华山在大一级地质构造中属于秦岭构造带,进一步划分属于东秦岭地质构造带。

少华山隶属于秦岭山系,是由于渭河地带地壳下陷同时又由于上古时期形成古地台时的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以及印支运动等,其中海西运动的影响之为明显:在晚古生代末期伴随着广泛的岩浆侵入活动秦岭及其周围山脉相继隆起。少华山山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少华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构成复杂,背斜较易观察,向斜成山不明显。岩层层理较清晰。岩石表面风华严重,节理较为明显。

2017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20xx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 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三、实习的内容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03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二、 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继续前行,所以未能近距离观察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2、认识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灵岩寺附近,开始下午的实习,主要是认识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习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详细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颁岩,三号的实习结束,

3、认识苏庄断层

六月四号,我们开始了第二天实习,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4、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判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 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四、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馒头山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地质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地质实习报告07-24

地质实习报告06-29

地质实习报告07-03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07-06

地质工程实习报告08-05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12-06

地质工程实习报告06-24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06-23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07-03

地质实习报告 范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