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宣传资料

时间:2020-08-28 19:42:31 社会 我要投稿

师德师风宣传资料

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

师德师风宣传资料


范文1

师德是社会文化长期积淀的特定的一种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行为的综合体。同时,作为社会的一种道德观念,它与其他的观念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师德观必定反映出其不同时代的特征,新时期的师德内涵也应体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因此,人们应从时代特点看待教师形象,教师更应以新的风貌展现于改革的浪潮中,社会应赋予师德以新时期所特有的内涵。否则,错误地理解师德内涵不仅会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造成不良后果,还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业。清楚的理解师德的内涵,对新时期的师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应怎样理解师德。

首先,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对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为建设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奉献自己取之于社会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这种使命和责任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

其次,新时期的师德应体现时代赋予教师的时代特征。不仅体现在教师自我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修为,还包括先进的社会观、教育观、教学观、师生关系观。

再次,新时期历史时期虽为师德加入了新的内涵,还应认识到师德也表现为一种文化传统、道德传统,教师的形象有历史赋予的光环。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有学问等素质便是历史赋予师德形象的必要因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又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远影响的是教师的人格因素。有人将教师喻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 第四,教师还应认识到教师本身在时代的社会价值,不宜妄自菲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作为教师要看重自我,懂得自重。陶行知先生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

二、社会应怎样理解师德。

首先,教师是一种社会人。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就具有一般普通人从业的特点,教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在社会上,人们特别是家长及教育行政的领导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教师首先是普通人,然后才是从事教育行业的教师。

其次,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与其他职业一样,有着本行业的特点,人们应尊重行业的特点,应尊重学校那样的育人圣地。教师在社会上是一种具有双层人格形象的群体,在学校是教师,他们这时具有教师的一面,他们应为人师表,恪尽教师的本职,这是他们应尽的职责;走出校园,出没于大街小巷、留连在集市、拥挤在公共汽车里等等时候,他们是社会的普通一员,必须允许他们做社会的普通一员,这是他们应有的权利。

第三,教育行业肩负着与其他行业所不同的责任,教师是传承文明的载体,是培养下一代的园丁,他们的从业行为理应受到社会的监督;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理应挑选社会的精英,对于无师德不适宜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理所当然要从本行业清除出去;对社会如此重要的行业理应受到相应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待遇。

三、对师德的错误认识。

教师本身对师德的错误认识。一种认识,认为自己是教师,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他们自诩清高,盲目尊大,最终走向孤独,他们将像隐居山林的“隐者”在不被理解的挫折中倒下,谈不上树立师德形象。另一种认识,无论在从事职业还是非从事职业时,都将自己划为普通人一类,只不过是上完自己那堂课了事,他们不注意教师形象,只认为教师也是一般的人,这种人完全丧失了师德。还有一种认识,自己是教师要处处谨小慎微,在保持自己的形象的同时筋疲力尽,最后,认为自己得不偿失而最终丧失师德形象。还有的自以为是知识分子,人民教师,理应得到最好的待遇,没有认识到自己首先是社会人,在没得到自己期望的待遇后自暴自弃,丧失师德。这些都应为教师认识戒。

社会对师德的错误认识。教师理应思想好、行为端、知书达礼、对人礼让三厢、谦和恭顺;教师的言行举止,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是社会的表率和楷模。他们在与教师有争执时,他们可说粗鄙话,但教师不行,他们动辄说:“还说是当老师的。”

四、教师、学校、社会共建师德。

1、就教师自身而言:人文关怀,努力学习,修炼人格,实现自我。

我们认为,新时期的教师对待职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对待自己的知识修养树立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观念以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对待自己品行要从小节从严要求,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以奉献的精神实现自我的价值。2、就学校、社会而言:理解、关怀、规范、监督。

加强师德建设时,我们对广大教师也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建构,我们不能仅仅要求教师怎样怎样,只关注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知识结构的改善,还应充分理解他们的要求,重视他们人文精神和物质精神的充实,建筑起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长城,使广大教师切实感受到教师职业的优越与光辉,让师德自立于教师心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教师不仅成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使者,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特使。另外,学校、社会应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设立相应的条例、准则,进行一定的监督,建立起良好的师德环境,让环境熏陶教师,以社会的力量、行政的力量以及教师群体的力量框正教师的个人行为。

只要我们正确的理解师德内涵,构建树立师德规范的.科学体系,良好的师德旗帜就一定在教育改革的今天高高飘扬。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范围内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行为规范和职业要求。教师道德主要是以行为原则和规范的形成表现出来的。由于教师长期从事教学活动,有着共同的劳动方式,经受着共同职业训练,因而有着共同的职业习惯和传统的职业心理。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为人师表,从而产生了特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是人民教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的表现。它是履行师德要求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这是说,只有首先具备这一道德感情的信念,才能做到自觉履行其他师德规范,为人民教育事业尽责尽力。

教师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大多数教师在工作上不计地位,不计名誉,不计报酬,不计时间,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长年累月默默辛勤耕耘,为培养下一代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因为如此,人民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敬和赞扬。人们把教师比喻为用知识雨露浇灌幼苗并使之茁壮成长的“园丁”;比做吐尽最后一口洁白明净的纤丝,一心一意为人类谋幸福的“春蚕”;还比做将全部心血化为火焰,照亮了青少年心灵的“红烛”。如果说科学、技术事业及其他事业需要有人梯,那么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就是这部人梯的最初几级;人们常常赞美大厦的高大、壮观、但却忽略了根基,没有大厦的根基,大厦就会倒塌,而且根本不会有大厦。这“园丁”、“春蚕”、“红烛”、“根基”、“人梯”,就是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把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这种热爱教育事业,以献身教育为乐、甘为人梯的精神,正是高尚师德情感的表现。

⑵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国古代早有“师表”的提法。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法的表率。孔子作为教师,能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绝非偶然,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提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而最可贵的是身体力行。孔子从事教育的一生,也正是“以身立教”的一生。他热爱教育,倡导教师要有良好的举止、语言的修养,也很重视教育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正因为如此,孔子受到他的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也受到后世教育工作者的敬仰。

⑶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调整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的师道规范。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因此,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天职。何谓爱呢?所谓爱是人的一种伟大感情,是主体之间诚挚而亲密的感情联系。教师尊重和信任学生,需要诉诸理智和感情,这种理智感情的联系,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是热爱的根据,热爱是尊重的表现;没有尊重便没有热爱,没有热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尊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热爱学生,还要坚持正面教育,要始终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学生人格,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然,坚持正面教育并非迁就落后,姑息错误,而是要向学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热爱学生,更要做到对所有学生不分彼此,不分厚薄,不另眼看待。孔子有句名言,叫做“有教无类”,意思就是说,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好的学生要教育要爱护,差的学生同样要教育要爱护,绝不能分高低贵贱、远近亲疏。对于差生,不但不能嫌弃和歧视,反而更应倍加爱护,对他们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实践说明,差生是可以教育好的。

⑷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是处理教师与教学劳动关系中的教师道德规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人类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因而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掌握教学规律,是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决不单纯是个业务问题,而是个社会道德责任问题。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把精通业务的要求看作是师德的主要内容之一。“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古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这些都是颇有道理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每个人民教师都必须勤奋学习,精通本行业务,要有学而不厌的进取精神。

人民教师不仅应当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精通所授课程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当懂得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

学而不厌还包括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这是人民教师的又一美德。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如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就是鼓励教师要博采众长,包括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从总的方面来看,教师的知识和才能当然要高于学生,但是在某一点或某个问题上,学生有独到见解,甚至比老师高明,这也是正常现象。遇此情况,教师应虚心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以彼之长补己之短,这是高尚师德的又一体现。

⑸互相学习,团结协作

一般说来,教师的工作既较多地表现为个人的劳动,但同时又是一种集体的活动。整个教育过程既凝结着个人劳动的智慧,又反映了整体劳动的力量。教师工作的这一特点要求每个教师既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发挥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即同一学科教师之间,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班主任与班主任之间,新旧老师之间,教师与其他教辅人员之间的关系等等。

在教师之间还要提倡:有教学资料,公之于众,大家使用,不搞资料保密;有教学经验,及时交流,切磋琢磨,不搞知识私有;有意见分歧,展开讨论,共同探讨,不要互相攻击。在新老教师之间要提倡: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尊互敬,不搞文人相轻。一般说来,老教师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情操高尚,青年教师要向老年教师虚心求教,认真学习,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朝气蓬勃、敢冲敢闯、上进心强,老教师也要学习青年教师的这些长处,对他们要关怀爱护,精心培养,切勿求全责备,埋没人才。

同样,在教育过程中,搞好教师与领导、工人、干部、教辅人员之间的关系,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教师与领导之间要提倡:教师应尊重领导,服从领导;领导应尊重、信任和依靠教师,不要互相瞧不起,互相攻击。在教师与工人、干部、教辅人员之间要提倡:教师应尊重工人、干部、教辅人员的劳动,尊重他们的人格,学校职工要尊敬教师,以教学为中心搞好本职工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方便的条件。总之,教师与职工之间应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团结,形成“团结协作,勉励共进”的校风。

互相学习,团结协作,搞好教师同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贯彻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对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昌盛,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广大人民教师一定要奋发向上,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

范文2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范围内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行为规范和职业要求。教师道德主要是以行为原则和规范的形成表现出来的。由于教师长期从事教学活动,有着共同的劳动方式,经受着共同职业训练,因而有着共同的职业习惯和传统的职业心理。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为人师表,从而产生了特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是人民教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的表现。它是履行师德要求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这是说,只有首先具备这一道德感情的信念,才能做到自觉履行其他师德规范,为人民教育事业尽责尽力。

教师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大多数教师在工作上不计地位,不计名誉,不计报酬,不计时间,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长年累月默默辛勤耕耘,为培养下一代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因为如此,人民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敬和赞扬。人们把教师比喻为用知识雨露浇灌幼苗并使之茁壮成长的“园丁”;比做吐尽最后一口洁白明净的纤丝,一心一意为人类谋幸福的“春蚕”;还比做将全部心血化为火焰,照亮了青少年心灵的“红烛”。如果说科学、技术事业及其他事业需要有人梯,那么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就是这部人梯的最初几级;人们常常赞美大厦的高大、壮观、但却忽略了根基,没有大厦的根基,大厦就会倒塌,而且根本不会有大厦。这“园丁”、“春蚕”、“红烛”、“根基”、“人梯”,就是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把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这种热爱教育事业,以献身教育为乐、甘为人梯的精神,正是高尚师德情感的表现。

⑵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国古代早有“师表”的提法。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法的表率。孔子作为教师,能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绝非偶然,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提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而最可贵的是身体力行。孔子从事教育的一生,也正是“以身立教”的一生。他热爱教育,倡导教师要有良好的举止、语言的修养,也很重视教育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正因为如此,孔子受到他的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也受到后世教育工作者的敬仰。

⑶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调整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的师道规范。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因此,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天职。何谓爱呢?所谓爱是人的一种伟大感情,是主体之间诚挚而亲密的感情联系。教师尊重和信任学生,需要诉诸理智和感情,这种理智感情的联系,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是热爱的根据,热爱是尊重的表现;没有尊重便没有热爱,没有热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尊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热爱学生,还要坚持正面教育,要始终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学生人格,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然,坚持正面教育并非迁就落后,姑息错误,而是要向学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热爱学生,更要做到对所有学生不分彼此,不分厚薄,不另眼看待。孔子有句名言,叫做“有教无类”,意思就是说,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好的学生要教育要爱护,差的学生同样要教育要爱护,绝不能分高低贵贱、远近亲疏。对于差生,不但不能嫌弃和歧视,反而更应倍加爱护,对他们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实践说明,差生是可以教育好的。

⑷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是处理教师与教学劳动关系中的教师道德规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人类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因而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掌握教学规律,是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决不单纯是个业务问题,而是个社会道德责任问题。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把精通业务的要求看作是师德的主要内容之一。“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古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这些都是颇有道理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每个人民教师都必须勤奋学习,精通本行业务,要有学而不厌的进取精神。

人民教师不仅应当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精通所授课程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当懂得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

学而不厌还包括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这是人民教师的又一美德。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如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就是鼓励教师要博采众长,包括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从总的方面来看,教师的知识和才能当然要高于学生,但是在某一点或某个问题上,学生有独到见解,甚至比老师高明,这也是正常现象。遇此情况,教师应虚心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以彼之长补己之短,这是高尚师德的又一体现。

⑸互相学习,团结协作

一般说来,教师的工作既较多地表现为个人的劳动,但同时又是一种集体的活动。整个教育过程既凝结着个人劳动的智慧,又反映了整体劳动的力量。教师工作的这一特点要求每个教师既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发挥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即同一学科教师之间,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班主任与班主任之间,新旧老师之间,教师与其他教辅人员之间的关系等等。

在教师之间还要提倡:有教学资料,公之于众,大家使用,不搞资料保密;有教学经验,及时交流,切磋琢磨,不搞知识私有;有意见分歧,展开讨论,共同探讨,不要互相攻击。在新老教师之间要提倡: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尊互敬,不搞文人相轻。一般说来,老教师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情操高尚,青年教师要向老年教师虚心求教,认真学习,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朝气蓬勃、敢冲敢闯、上进心强,老教师也要学习青年教师的这些长处,对他们要关怀爱护,精心培养,切勿求全责备,埋没人才。

同样,在教育过程中,搞好教师与领导、工人、干部、教辅人员之间的关系,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教师与领导之间要提倡:教师应尊重领导,服从领导;领导应尊重、信任和依靠教师,不要互相瞧不起,互相攻击。在教师与工人、干部、教辅人员之间要提倡:教师应尊重工人、干部、教辅人员的劳动,尊重他们的人格,学校职工要尊敬教师,以教学为中心搞好本职工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方便的条件。总之,教师与职工之间应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团结,形成“团结协作,勉励共进”的校风。

互相学习,团结协作,搞好教师同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贯彻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对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昌盛,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广大人民教师一定要奋发向上,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


【师德师风宣传资料】相关文章:

师德师风总结09-12

师德师风教育总结10-27

师风师德自我评价08-04

师德师风自我评价01-08

师风师德演讲稿01-22

师德师风自我鉴定08-12

师德师风的心得范文09-15

师德师风的自我评价08-24

幼儿教师师风师德演讲09-24

师德师风个人总结报告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