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时间:2022-02-07 13:49:20 职场文书 我要投稿

浅谈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范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中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范文,欢迎阅览。

  浅谈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1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全体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持并遵循的心理意识与行为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先进的法治文化,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治。

  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建设,主要在于法治文化的建设,尤其是广大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同步实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

  一、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根本内驱力。当前,在我国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自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战略目标以来,我国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农村现实生活中仍存在大量与法治社会相悖的现象,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事情还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深层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在全社会建立起深入人心的法治文化。

  (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和谐社会,从本质上来说必然是法治社会,离开了法治的保障,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农村法治文化作为和谐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内容。

  首先,法治文化与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其价值和目的就在于裁判纠纷、惩罚违法犯罪、维护公平正义。和谐社会追求的也是矛盾、冲突得到有效化解,使社会归于和平与安宁,所以两者在目标上具有根本的一致性。

  其次,法治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力。法治文化有助于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实现,有助于营造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有助于保障充满活力的新农村建设,有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二、当前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基层经过持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纷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在成为更多农民的首选,农村的法制水平正在向建设较高层次现代法治文化的方向提升。但在农村有的地方,受自然经济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影响,法治文化的建设还相对滞后,农民的法治观念依然比较淡漠,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还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法治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当前,阻碍农村民主法治进程、影响现代法治文化建设的因素主要有:

  (一)长期“人治”历史的影响。由于我国传统人治理念的根深蒂固,农村一些农民的权利和平等竞争的意识比较淡漠,重传统礼俗而轻法律规范。传统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禁锢着人们的头脑,有的农民受封建社会“法即刑”观念的影响,认为法代表着赤裸裸的暴力,代表着强制性和惩罚性,片面视法为惩罚的工具,对法产生一种潜意识的畏惧、躲避心理,使农民群众害怕司法诉讼,或者认为“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情,每遇纠纷和冲突,往往寻求“私了”,还不习惯也不善于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有的基层干部在处理农村大量的复杂事务时,常漠视法律,依然习惯于用传统的办法息事宁人,丢弃法治原则,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必要性和权威性尚未完全被人们所接受。

  (二)农民对法律信仰的缺失。有的农村地区,由于农民传统上对地方行政长官的遵从,这就使得乡镇执法主体的行为对区域内法治文化的状态发生重要影响。在一些社会文化欠发达、法治环境较差的地方,有的乡镇干部因自身文化和法律水平的局限,未能依法正确有效地行使行政权力,有的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区域内依然是传统的人治氛围;有的公款吃喝成风,参与赌博成癖;有的受地方势力、家族利益所左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想方设法谋取私利;甚至有的干部自身违法乱纪,贪污受贿。其负面效应所及,污染了一方的社会空气,致使部分农民对法律的信仰难以养成,对法律正义的期待难有信心。

  (三)法制宣传教育的片面。当前,一般把防范违法犯罪放在首位,宣传内容、宣传对象,大多以刑法教育为主。更多的是要求公民盲目、被动的服从法律,这种服从是基于对法律惩罚的恐惧,而不是认识到了违法犯罪对社会、家庭、个人的危害性;这种观念指导下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离法治的要求相去甚远。

  三、加快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

  在加快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关键是法律意识的提高。法治文化的建设,不仅意味着社会法律制度的变革和模式重建,而且意味着公民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观念的深刻革命,而公民法律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之一。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同步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营造依法办事的社会氛围。普法工作不仅要进行“法制”宣传,更要进行“法治”宣传,因为法制宣传,大多只是宣传国家制定法的内容,而法治的内涵是很广泛的,不仅包括国家制定法的内容。要通过法治宣传教育培育农民的现代法治意识,引导他们尊重法治的理念和价值取向,营造出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使依法办事成为人们思维和行为的自觉,使法律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可缺少的武器。在“六五”普法中,要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农村“大普法”的格局,结合当地农村的特色和实际,以“关注民生、普法惠农”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农村普法活动,把法律真正教给农民,使农民了解法律,使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深入人心,使法律能够在广大农村扎根开花。

  在普法过程中,首先要满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从“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出发,树立人文的普法理念,从法律对农民的思维、道德、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入手,通过法治文化的传播提高农民的法律文化素质,从而形成一种依法办事、循法而动的行为定势。要以村级“两委会”成员、党员、村民代表为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注重选择农民身边需要的法律,开展普法互动活动,让农民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关注转变,把事关农民切实利益的《合同法》、《婚姻法》、《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摆在突出位置。要利用法律图书、法制宣传栏、新闻媒体、法制文艺等平台,大力宣传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并使之与现代法治精神相融合,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法治文化,让农民对普法宣传效果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并从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

  (二)加强涉农执法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司法保护,依法切实维护农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要建立高素质的涉农执法队伍,保证其独立、公正,依法行使职权,加强执法力度。要落实村“两委会”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建立健全村组干部监督制度,推动村务财务公开。要落实农民群众信访工作,妥善解决农民群众反映的非诉类问题。强化执法监督,完备执法监督机制,严肃纠正和查处各种执法不严、执法违法行为,定期对执法、司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实施,树立法律的权威。

  (三)建立健全规范的法治机制。建立和谐法治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注重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法治机制和利益协调制度。

  一要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慈善救济、优抚福利、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救助机制,完善农村贫困家庭就业、就医和子女就学资助制度,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利益驱动而形成的不稳定因素。

  二要建立完善农村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积极为农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使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后能通过法律途径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

  三要建立完善农村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净化农村社会环境,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四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处置机制。针对民间纠纷存在主体多元化、客体复杂化、规模扩大化、行为激烈化这一难题,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出发,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新途径、新机制、新办法,积极排查调处农村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农村不稳定因素,打牢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民有9亿生活在农村,要加快依法治国进程,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提高了农民的法律意识,农村社会稳定有序了,社会才能稳定和有序,管理才能科学和规范,权利才能得到尊重和保护,和谐社会才能最终实现。

  浅谈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2

  1、陕西民俗文化的基本概况

  众所周知,陕西是文化大省,文化生态极具多样化,其历史文化资源不仅丰富,而且人文传统也有着深厚的积淀。文化又是陕西的优势和特色所在,所以陕西民俗文化又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

  民俗文化是一种文化形式,隶属于精神文化范畴,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约定俗成的风俗和习惯,是一种非物质文化,是一种社会和集体行为,而不是简单的、个人的随心所欲。

  陕西的民俗文化种类繁多,源远流长,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民间性、古老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其包罗不同的社会层次下的不同文化形态,主要有民俗节庆、民俗活动礼仪、民间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技能、口头文化传统、民间传统知识实践等诸多方面。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安塞腰鼓、陕北秧歌,有源于民间的户县农民画,陕北妇女创造的民间剪纸,还有西府民间工艺、华阴老腔、蒲城的焰火等。此外,还有众多民俗文化艺术进入到了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有:凤翔彩绘泥塑及木版年画、民间刺绣中的西秦刺绣和澄城刺绣、剪纸艺术以及黄陵面花等等。还有泥塑、皮影、鼓乐、地方剧种、社火、庙会、服饰……其品种众多,都独具特色。

  当前,我们正处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在陕西民俗文化的助力下,有效地对其产业进行开发、利用和创新,将对陕西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2、陕西民俗文化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优化陕西农村产业结构,突破陕西农村建设瓶颈

  在新农村建设中,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来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进行新农村建设,就需要转变思想,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经济增长方式。而陕西民俗文化的科学运用,正好就是突破传统农村经济增长瓶颈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新途径。所以,整合陕西农村优秀民俗文化和开发文化旅游经济,发挥文化与经济的双重价值,就是为陕西新农村建设提供全新的农村发展模式。例如:陕西民俗文化村——袁家村,就是科学、充分地开发当地民俗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使袁家村从当地有名的贫困村逐步跨入现代的农村新阶段,甚至超过德国农民的生活水平。

  2.2有利于扩大农民就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在新农村建设中,陕西民俗文化的有效开发对农民的就业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民俗文化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可以利用当地具有传承技艺的农民手工艺人进行。这些优秀的手工艺人将自己的手艺教给当地的普通农民,这不仅有效利用了农村的闲散劳动力与其闲散时间,使之全力地进行生产和经营陕西的民俗文化,而且也扩大了农民就业增收的渠道,改善了农民收入水平低的状况。其次,利用农村这一地域民俗文化优势,不仅使当地农村民俗文化得到繁荣发展,而且也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使陕西的农村经济社会格局得到改变,解决了农民平日里无法解决的问题,满足了农民群众的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在陕西农民的就业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3有利于传承、弘扬和保护陕西优秀传统文化

  大量丰富的、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和手工艺人、手工艺品是陕西农村民俗文化产业的宝贵资源,发展陕西民俗文化不仅是当代民俗手工业产业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更是优秀的民俗手工艺价值理念传承和弘扬的重要途径。陕西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弘扬能够增进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使民俗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得到创新和发展,并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民俗文化生态系统。也就是说,在新农村建设中,陕西民俗文化的产业开发是陕西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有效载体,所以,要利用地域优势通过产业化来发展农村民俗文化,深入发掘、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产品,使民俗文化产品和配套服务逐渐丰富起来,并广泛地进入到不同国家和地区,让民俗文化的核心价值得到重塑,使陕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以新的`形式得到弘扬和发展,并使这种良好的民俗文化生态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弘扬了新的时代精神。

  2.4有利于充分、广泛地保障陕西人民群众的民俗文化权益

  在新农村建设中,陕西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加深陕西民众对优秀传统民俗的了解,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良好氛围,增强其弘扬民俗文化的自觉性和自豪感。陕西民俗文化的产业发展,有助于创造充满激情的民俗文化氛围,使陕西人民群众的民俗文化创造成果得到尊重、文化创造热情得到激发和保护,使文明精神风貌得到提升,新的民俗文化业态得到更好的培育,使其生活方式得到创新,使其民俗文化权益得到充分的、广泛的保障。

  3、陕西民俗文化助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途径

  3.1完善新农村文化建设和创新发展的长远机制

  文化建设和创新是新农村长远机制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首先要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坚持统筹规划的发展道路,以民俗文化产业为支撑,明确农村的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和建设在不同阶段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任务、施行原则、规划步骤及保障机制,确立科学的工作引导,以文化民生为抓手和文化传承为主线,提高新农村文化建设实效,使农村民俗文化达到启发民智、凝聚民心、保障建设、加快发展的作用,并让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权利。统筹协调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农村的文化龙头企业,按照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发挥其传承力与渗透力,履行相关责任,保证所承担工作有人抓、能落实。

  在新农村文化创新方面,依然要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长远机制方面着手。同时考虑兼顾当前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升级和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加大本土文化的挖掘、开发、利用、宣传等推广力度,对传统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其融入农村文化建设,打造以农村为载体,并能够全方位将这些资源辐射到城镇文化产业中,做到重点扶持,在“农”字上下功夫,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陕西有价值的农村民俗文化,打造出具有陕西特色的、鲜明的乡村品牌文化,使新农村的文化建设顺利推进。

  3.2健全新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新农村文化发展的关键,而农民又是新农村的主体,所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就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培养和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复合型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使农村的民间艺人升级为文化技术人才,真正使其成为具有特色的新型农民群体,这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证,使农村的先进文化得到创造和培育,促进了农村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还应积极制定和落实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解决相关人事问题,稳定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培训,健全农村文化人才竞争激励机制,以增强和提高文化人才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为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发挥巨大力量。

  目前,由于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所以,可以采取公开招聘的形式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加入到农村文化的服务行列,使其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各尽其才。对于农民中的文化志愿积极分子等各类农村社区文化人才,也要大力发展,给其提供良好条件,营造良好氛围,鼓励深入农村开展志愿服务并激发其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农村人才队伍成长成才,以提高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能力。

  3.3建立城乡文化统筹发展机制

  要实现城乡文化的协调发展,就要统筹规划,加强城乡文化产业的互动和城乡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渗透,以促进城乡二元文化结构融合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建设。首先,对资源的统筹要进行强化。构建城乡文化发展新格局,就是要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战略和规划,把农村民俗文化产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强对农村民俗文化产业的支持和保护,对民俗文化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合理分配,并共同发展。其次,对城乡文化活动方式要进行创新。由于城乡文化具有互补性,所以就可以使农村文化进城,城市文化下乡,达到城乡双向互动。最后,对城乡文化的传播途径要多样性化。由于当今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所以要满足农民需求,就要建设完善的农村文化阵地,以协调文化传播的渠道,并积极构建城乡统一的网络体系,拓宽信息资源,助推新农村文化产业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喜桃,张德丽.陕西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保护[J].唐都学刊,2008(06).

  [2]张浩.“互联网+”时代下陕西民俗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开发[J].包装工程,2016(18).

【浅谈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范文】相关文章:

浅谈职场礼仪的重要性08-08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08-10

关于请示的意义和要求10-03

寒食节的来历和意义10-05

浅谈高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意义12-11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评课稿11-04

职场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08-08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日常基础数据的重要性08-29

浅谈运用计算机管理财务档案的重要性10-09

在战疫中成长的意义和观后感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