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征文

时间:2022-07-08 23:14:37 教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教师报征文

中国教师报征文

读书看报是我多年的习惯。一卷在手,顿感精神百倍,神清气爽。在读师范时,常常看到熄灯铃响还舍不得放手,有时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看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我长得不够漂亮,但自认为多读了几本书,便也觉得多了几分韵味。参加工作后,因手上的事多了起来,那些大部头的书有点不敢看(怕一看就收不住手而影响工作、家庭),但那些诸如《读者》《教师博览》《小小说》《意林》《中国剪报》此类的书还是非看不可的。同事都笑我是小书迷。

中国教师报征文

与《中国教师报》结缘是一个偶然。有一次我去同学学校玩,见她坐在办公室看报纸,便悄悄地走过去,轻轻地拍了下她的肩膀,而她却全然不知。我便猛地一把夺过报纸,假装生气地说:“什么报纸,这么好看?连我来了也不理?”同学一看是我,便笑着说:“对不起。我真的没看到你来了。不过这报纸确实是值得看的。不相信你拿去看看!”我打开报纸,随手一翻,翻到了《杏林春晓》这一版面,立刻被那活泼灵动的、富有诗意的文字吸引,狼吞虎咽地看了起来。一个版面看完后,直觉得不过瘾,又把其它版面都一一细读。看完后对其中的有些文章还想再看,便趁同学不注意把报纸偷偷地放进了我的包里。

从此以后,我便与《中国教师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杏林春晓里一篇隽永的.文字滋润了我的心灵;新观察以犀利的笔墨触动了现实教育的痛处;班级在线让我在班级管理中如鱼得水;我在《阅读》中找到了同感,在《政策直通车》里了解了教育时事…… 《中国教师报》对我的帮助是无法用几句话就能表达完的。凌宗伟老师的《关注课堂上的生命是教师的重要使命》让我懂得关注课堂上的生命存在,从唯智教育走向以人为本的教育(生命教育),告诉我教师要进入“忘掉教师之形,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层面,遵循着生命陪伴的法则,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师生共创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共享成长的快乐;忘掉教材之形,不拘泥于教材和教案,遇物则诲,相机而教,以自己的课堂及时引领、发现、点燃动态生成的火花和引子,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况;忘掉课堂之形,将课堂视为一个小社会,当作师生互动合作的舞台。”这样的境界。通过不断阅读这样的文章,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都有着明显的突破。 《中国教师报》——让教师爱上阅读。

很多时候我们都说没有时间,不去触碰书籍;都说买书费用大,很少走进书店挑选书籍;都说可以网上看看,忽视了纸质书籍,可“当教师认可教育这个工作是他的内在需求时,读书就自然成为他的内在需求;当他认可书籍对于一个人生命的意义时,他自然会选择读书为消遣方式,乃至生存方式。”于是我爱上了阅读,爱上了纸质书籍。

《中国教师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是做人的工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中国教师报》每天的谆谆教诲使我不断进步,日渐成熟,让我的心灵得到升华。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学生,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爱的教育过程。

《中国教师报》——教育是个良心活,是该平淡无奇的。

教育是个良心活,平淡无奇的教育才会自然。该上学时就上学,不必披着星光进校门;该放学就放学,学生可以“忙趁东风放纸鸢”;该出操时就出操,不必突击搞什么万人舞蹈;该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而不能让主课老师把音、美、体这些课给“抓走”了。真正的教育就应当在生活中,在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孩子的生活里。如果说生活的本质是一种安静与平淡,那么教育就该是平淡无奇的一种过程,滋润每个日子,滋润师生的心灵。老把目光盯着奖状、奖杯的,最终都将跟良心活南辕北辙。

《中国教师报》——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

《中国教师报》帮助了我,改变了我。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我会一直与你相依相随。感谢有你!

中国教师报征文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名师是教师群体的杰出代表。

因此,关注名师、宣传名师就应是教育新闻一以贯之的目标追求与重点内容。

纵览《中国教师报》,不难发现赢得普遍关注的一条重要新闻线索,就是研究报道名师的成长、成熟与成功。

教育新闻与名师发展的相互印证与相互促进,已成为教育新闻工作与名师发展工程所共同拥有的基本规律和有效路径。

事实上,在影响名师发展的诸多要素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就是教育新闻的介入与支持。

魏书生、李吉林、康岫岩、李希贵等,无一不是伴随着教育新闻的宣传与激励而成长成熟的。

没有教育新闻的有效参与和有力支持,名师发展的“加速度”就可能放缓,“成功率”就可能降低。

《中国教师报》是宣传报道名师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媒体,迄今(2011年12月21日)为止的“教育家周刊”已出刊68期,以“分享教育家智慧、推进教育家办学、呼唤教育家成长”为主旨,充分展现了教育家型名师的精神风貌与行动风采。

不仅如此,头版文章北京十一学校王春易老师的《从讲到不讲的华丽嬗变》(2011年8月24日)一文,深刻地揭示了名师“高端追求,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有效地引领了“以学论教,少教多学”的改革路向。

其实,许多辛勤耕耘、埋头奉献的好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新闻发现与宣传,至今仍在不为人知的岗位上释放着可与名师相媲美的专业能量。

一方面,我们必须尊重、敬佩那些默默无闻但又充满实践智慧的专业劳动;另一方面,也一定要通过责任强化、新闻敏感、机制创新等举措,最大限度地为名师发现与成长搭建“借助教育新闻”的'良好平台。

正是因为如此,在“教育新闻关注名师发展”、“名师发展借助教育新闻”的基础上,还应寻求两者的深度契合,从而达成1+1>2的整合功效。

以辟设专栏的方式深度契合。

专设的名师专栏可以对名师的关注、研究、宣传得以固化和深化,从而实现教育新闻与名师发展的深度契合。

《中国教师报·教育家周刊》的许多专栏,都是“以辟设专栏的方式深度契合”的典型范例。

以跟踪专项的方式深度契合。

名师发展的专项工程无疑是教育新闻捕捉、跟踪的重点,也是深度契合的亮点。

近一年多来,教育部、财政部设立并实施的“国培计划”堪称为骨干教师发展的标志性项目。

《中国教师报》以《国培:改变中国教师》等多篇稿件系列报道了“国培计划”的良好成效,并于2011年11月2日,以“国培,加速教师成长”为题,深度报道了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国培”工作的良好成效。

以聚焦专题的方式深度契合。

名师最开始都是普通教师,发现名师,是教育新闻的重点选题。

一年来,中国教师报致力于推出“新教师”,在16版推出一系列新教师人物素描,围绕“教师专业成长”做足文章,极具针对性地深化了对教师发展的研究。

作为一名教育人,一名教育新闻人,当我们对教育报刊、教育新闻进行价值判断和有效性审视的时候,不妨把其重要指标之一锁定在“对教师发展的关注程度”上,这是提高教育报刊办刊质量的明智之举,是彰显教育新闻引领功能的必然选择。

中国教师报征文

献身教育 终生不悔

——读“徐翠梅:留守少年的守护人”有感 “对孩子的关心永远不变,为教育献身的初衷至死不改”这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的铮铮誓言。为此,她十年如一日地关心着、爱护着学校里的留守儿童。她就是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中学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徐翠梅老师。

2014年9月24日,《中国教师报》刊载了徐老师的事迹,也是从那一天起,我认识了这位爱心无垠的老师。11年里她担任过学校的语文老师,负责过留守儿童的主要工作,兼任了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又充当过很多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2014年被评为江苏“最美乡村教师”。

她用老师的情、“妈妈”的爱滋养着在家庭教育中“营养不良”的留守儿童,陪伴他们度过了孤独、叛逆的青春期,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深厚内涵,她是真正的“留守少年守护人”。在她的关爱和教育下,原本桀骜不驯、染上各种不良习气的小亚考上了技校,成为一个拥有一技之长的阳光男孩;在她的引领下,很多留守儿童看到了农民工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劳动场景,深切体验到了爸爸妈妈的辛苦;在她的组织下,留守儿童们参加过“集体生日庆祝会”、“‘保护环境,爱

我母校’的义卖”等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美化了他们的心灵。

因为她的默默付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深度报道了这位优秀的“代理家长”。为此,她曾在大街上遭到很多家长的“围堵”,希望能得到她的帮助。这些让徐老师油然而生一种快乐感、自豪感,让这位“代理家长”更加坚定了做留守儿童的守护人,为他们撑起一片晴空的决心,这是怎样的一种献身教育的精神啊!

徐老师还不断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方法和途经——她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举办了家长学校,每学期还至少给学生做3场心理讲座,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在她的带领下,紫庄中学的很多老师都义务做起了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

徐老师“献身教育,终生不悔”的精神不仅深深地影响了紫庄中学的老师们,也深深地印在我的心田上,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教师,首先要有献身教育,终生不悔的崇高境界。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必然以教育为快乐。一个人只有从自身所从事的事业中感受到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产生进步的原动力。教师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我,不断成长,就得有一种“千锤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定的立场和崇高精神。

其次,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崇高思想。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的是一大群远离父母、孤独叛逆的留守儿童时,我们的爱心更显出其巨大的'能量。徐翠梅老师也曾经说过“如果家庭亲情缺失,再得不到学校教育的弥补,那会耽误多少孩子的前途啊!” 做为留守儿童的教育者,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因为只有充分关心孩子,才能让留守儿童融入到社会的大家庭中,学会生活,学会感恩,学会担当,真正成人成才。

另外,教育需要坚守。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徐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十年如一日,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实现为人师表、为社会做贡献的人生目标。面对留守儿童,我们需要更多的坚守,坚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坚守“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私品格,坚守“献身教育,至死不悔”的铮铮誓言!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推而广之,我们可以说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教育离不开像徐翠梅这样甘于奉献、孜孜不倦的优秀老师们。让我们也向这位平凡且伟大的徐翠梅老师学习吧,做一个“献身教育,终生不悔”的优秀教师,为伟大的“中国梦,教育梦”增光添彩。


【中国教师报征文】相关文章:

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02-11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征文05-06

中国梦平度情征文500字07-12

中国传统文化主题征文07-18

乡村教师报告01-16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征文08-11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征文06-28

幼儿教师报告11-25

小学教师报告09-07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