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禅的审美情趣

时间:2022-07-04 09:40:24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修禅的审美情趣

禅宗对我们来说多少有点陌生而神秘的色彩,

下面小编带来的《修禅的审美情趣》则从更接地气、更世俗的角度分析修禅的价值,

请广大读者欣赏: 

修禅的审美情趣

作者/刘工

禅宗作为完全中国化的佛教新宗派,不仅全面彻底地改造了外来佛教,而且变成了一个广泛的、影响深远的社会运动。由禅宗思想提出的一套全新的宗教哲学,其中的许多观点,特别是在人的“心性”问题上,其意义远远超越了宗教教义,而且具有了普遍的思想与理论的价值。唐代文人热衷于结交禅僧,接受新的禅思想,追求习禅生活的状态,由此而影响了中国历代文人与画家。

禅为中国绘画艺术增添了灿烂的光辉。习禅画家的作品意境深邃、空灵脱俗,充分体现出禅学对画家的思想影响。习禅可以使人深刻体会到,是禅的思想力量,使历代画家获得如此超人的智慧;是禅的精神内涵,使历代画家取得如此深邃的艺术魅力。诸如,唐代王维习禅,北宋苏轼、米芾习禅,南宋梁楷习禅,元代赵孟、倪瓒、吴镇习禅、黄公望修道,明代董其昌习禅,清代金农习禅。以及历代著名的僧人画家,如唐代道芬,五代贯休、巨然,宋代修范、惠崇、居宁、法常,元代文诚,明代宋旭,清代八大、石涛、髡残、弘仁,清末民初虚谷等,他们在中国绘画史中都占有重要的一席。近代以来,如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等虽不是出家僧众,但基本都以“居士”自称,对“禅”都非常醉心,他们的作品或多或少的都潜入了“禅”的意趣,只是在形式上各有艺术化的表现。

在中国人的审美情趣里,意境是一种寂静无声的,又是一种心旷神怡的视觉体验。意境的空间就是绘画构图的整体,不是虚空的,而是一种画面流向心灵的诗,并把诗引入到一个奇异的感受里。意境又叫境界,最早在《周易》中就解释了“象与意”的关系。虽然《周易》中所讲的象是指卦象,而不是艺术形象,但它与艺术的形象有着相通之处。而且《周易》中所说的象,则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模拟。《周易》认为立象是为了尽意,意在《周易》里,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可以概括,实际上有无穷尽之意。这一思想观点,无疑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精神是相通的,强调的是艺术创作中“心”的能动作用。这些观点是《周易》的“象与意”进一步得到了深入的发挥,对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创立了中国化的禅宗法门体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美学理论中的意境论。

其实在中国画史上,也有一部分文人和画家不愿接受儒家的思想。他们中的一些人从心底里就厌恶入仕,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致使有些人自然的渴望与山泉为伍,因而寄托于绘画能够把自己带进宁静的世界。在这种情形下,画家追求禅宗思想是解脱尘世愁闷的最好途径。

【修禅的审美情趣】相关文章:

生活情趣作文02-03

浅谈音乐与审美教育09-23

自我评价审美与表现01-21

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02-22

演讲与辩论;讽刺幽默生情趣05-25

口头禅作文05-17

学生审美与表现评语大全08-12

审美和表现自我评价03-07

怎么正确修容-修容小技巧07-12

爸爸的口头禅作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