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小报

时间:2022-07-02 15:40:53 传统文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小报

  导语: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小报。欢迎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小报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小报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小报图片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小报图片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小报图片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小报图片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小报图片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小报图片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小报图片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小报图片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小报图片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小报内容

  春节贴门神的来历

  门神是道教与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门神的形象威武,可以让妖魔鬼怪望而生畏。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早的门神其实不是画,而是用模板雕刻而成的人形,把模板置于门上,更为立体,能够震慑住鬼神,而用于雕刻门神的木板是桃木制成的,据说他们能够驱邪挡煞,来往鬼神不敢亲近,而桃木又被视为驱邪植物,二者相配,力量强大。门神实质是因为其有着出色之处而被崇拜供奉,更多的性质是祈愿而不是纯粹的门神。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小报内容

  春节的来历

  春节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中一瞧,只见中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如放鞭炮,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小报内容

  春节守岁的来历

  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耗、熬年、熬夜。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古时守岁,不同的人“守”的含义不同:上了年纪的人守岁,是“辞旧岁”,为的是守住即将过去一年中的最后时光,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一方面是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另一方面是为了与父母长辈一起守住时光,为父母长辈延年益寿。

  守岁,是对将逝去旧岁的留恋,也是对将到来新年的.满怀希望。

  相传,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灯光、火光,除夕夜通宵点燃灯光、旺火、放鞭炮,可以把这些对人们不利的邪瘟病疫都吓跑驱赶走,在新的一年不至于为害人间。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小报内容

  压岁钱的来历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中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

  压岁钱的意义:

  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中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小报】相关文章:

中华传统文化07-09

中华传统文化03-02

中华的传统文化资料11-25

道教与中华传统文化07-03

中华传统文化范文06-21

中华传统文化演讲08-16

中华传统文化有感02-24

中华传统文化教案12-05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07-21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