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0-12-10 12:49:31 语文 我要投稿

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教学设计

  名师导学

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教学设计

  1理清结构:

  2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简练而又善于传情达意。古人对疾病的轻重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轻病叫“疾”,重病叫“病”。所以第一 次见面时,扁鹊说“君有疾在腠理”,而不说“君有病在腠理”;而第二、三次见面时,就把“疾”换作“病”,因为病已经加重了。为表现扁鹊谦逊,在第一次见面时说“不治将恐深”,传达出委婉的口气。而第二、三次就把“恐”字换为“益”,说“不治将益深”,表现扁鹊对蔡桓公疾病恶化的肯定程度。第二次见面时扁鹊劝桓侯治病,作者写桓侯的态度是“又不悦”,一个“又”字既写出这次的心理状态,又写出第一次见面时的心理状态,很不高兴的 情绪有增无减。后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这个“索”字表现他急迫 的 心情和蛮横的态度,他认为自己的病还可以医治呢。

  3把握重点:

  对比,是这篇的主要艺术特色,利用对比刻画人物是的重点。作者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这两个人物,把扁鹊的善意规劝与蔡桓公的讳疾忌医进行对比,揭示讳疾忌医者的可悲可鄙。扁鹊一见蔡桓公,“立有间”“君有疾在腠理”写扁鹊细心观察,准确诊断出蔡桓公的病情,并用和缓的语气规劝。而桓侯一句“寡人无疾”,态度固执、自负,对医生的规劝极其反感。二见、三见蔡桓公,扁鹊用“在肌肤”“在肠胃”指出桓侯病情加重,在 规劝中含有警告语 气。而桓侯“不应”,“又不悦”,对医生的态度冷冰冰,讳疾忌医的神态跃然纸上。四见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这个动作描写,间接写出桓公病情严重,达到不可救药的程度。至此桓侯仍未觉醒,对扁鹊“还 走”感到不解。最后,扁鹊“已逃秦矣”,桓侯“体痛”,临死才“索扁鹊”,已无济于事了。扁鹊的高明医术、耐心规劝和桓公的愚昧固执、不可救药,形成鲜明对比,使故事寓意更明确。

  4攻克难点:

  准确顺畅地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是本课的难点,请看下面的参考译文:

  扁鹊拜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的皮肤 有点小毛病,不 医治的`话,恐怕要厉害了。”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这当做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觐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没有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又一次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觐见,说:“您的病已到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还是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再一次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望见桓侯转身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疾病在皮表,用热水焐,用药物热敷 能够治疗;在肌肉里,用针灸能够治疗;在肠胃里,用火齐能够治疗;在骨髓里,那是司命 的事了,医药是没有办法的。现在他的病在骨髓里,所以我不再见他了。”

  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找扁鹊,(他)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5质询疑点:

  扁鹊在第四次见到桓侯时为什么“还走”?最后他为什么要离开蔡国,逃到秦国去?

  扁鹊“还走”是因为桓侯的病由轻而重,已不可救药,桓侯本 是可以得救的,疾在腠理、在肌肤、在肠胃都是可以治的,但桓侯用“不应”“不悦”,拒绝医生治病。这突出了桓侯讳疾忌医的本 性。写扁鹊“还走”,结构上使故事情节起伏,自然引出后边的答话,突出重点,同时表明扁鹊医术高超,远远就 看出蔡桓公已经不可救药了。

  扁鹊医术那么高明,但当桓侯病情恶化时,他却逃到秦国去了,这是不是说明他不负责任呢?

  不是。扁鹊对桓侯病情的三次忠告,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医生已尽忠尽责。为避免遭迫害,他采取了果断行动,可见其精明。同时从侧面写出蔡桓公的蛮横、残暴。

【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中学课文《炉中煤》教学设计10-27

中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11-28

关于课文称象说的课件设计01-10

齐桓公九合诸侯的历史典故12-18

中学课文《穷人》教学实录10-22

课文少年闰土的教学档案10-17

扁鹊治病评课稿11-04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课文教学设计11-12

《春》的教学设计10-15

an教学设计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