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学问打出互联网时代的江湖地位

时间:2020-08-22 17:55:53 计算机/互联网/通信 我要投稿

靠学问打出互联网时代的江湖地位

今天是第30个教师节。

在这样一个纪念和庆祝的时间节点上,我们除了津津乐道于教师地位提高、待遇改善、教师职业吸引力增强等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就外,还应该注意到教师角色在新时代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

信息技术引发的学习革命正在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令原来封闭局限的课堂走向开放多元。相对于中小学而言,大学课堂最先受到冲击,相应的,大学教师也首当其冲面临着“自我重塑”的挑战。

如今在大学里,不管一名教师学识有多么渊博、学养有多么深厚、讲课有多么风趣幽默,都很难再像过去一样轻而易举地树立权威,打动学生、影响学生了。教师们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与手机争夺学生的注意力,让忙着刷微博、看微信、聊QQ的“低头族”抬起头来。

更深层次的挑战则在于:网络上有海量的信息和知识,学生可以根据所需随时查找获取,比课堂所得可能更新更丰富更完善;同样一门课程,学生可以看名校的网络视频公开课,聆听本学科最知名教授的讲解;而“慕课”的兴起则更进一步搅动大学课堂,大规模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随时随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可能,来自世界一流大学的明星教授给普通教授带来巨大压力。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改行到大学任教后曾经公开吐槽大学老师难当,“第一次备课我用了3个多月时间写教案,后来我去网上查找,发现网上比我的说法还全面。当时就崩溃了。”自身经历让崔永元感慨,那个“只有你知道,学生不知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教师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唯有全方位的自我改变:从更新教学观念到能力的重新构建,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到刷新师生交往方式。

令人欣喜的是,有不少大学教师正在积极做这样的尝试,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接触并使用新媒体,探索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更好地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我们今天介绍的这5位大学教师就是其中的.代表。

作为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北大的饶毅教授一直坚持写博客,最近又推出了微信公共号“赛先生”——他把教师的职责和影响力向更广的范围扩展,用新媒体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人的科学素养,改善中国科学文化环境。清华大学的于歆杰老师是国内第一批吃“慕课”螃蟹的老师,他主讲的《电路原理》吸引了国内外3万多名学生持续听课,不仅让一些普通大学的学生能够“走进”清华的课堂,而且有助于我们争夺世界上最顶尖的人才。复旦大学的朱绩崧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要求严格,让学生有些害怕;可在线上,他又是嬉笑怒骂的网络红人,和学生打成一片,这种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师生交往方式,无疑可以增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有网友说,虽然不是他的学生,也没听过他的课,但偶然看到他写的“英语系该怎么办”,冷汗淋漓,从此之后按照他说的方法去读去学。中国人民大学的马少华老师把自己的博客视为新闻评论教学和写作的交流平台,毫不吝惜地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研究成果,很多新闻系老师和学生从中受益。四川大学的王红老师一直紧随潮流,不仅在学生使用普遍的新媒体上均有账号,还在网上分享学生的作业,把教学延展到了课堂之外。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老师该怎么当?这是整个高等教育和每一位老师都必须思考并应对的问题。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像这5位教师一样,去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从教之路。


[靠学问打出互联网时代的江湖地位]相关文章:

1.靠学问打出互联网时代的江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