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启示与思考论文

时间:2020-09-04 17:49:02 生物/化工/环保/能源 我要投稿

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启示与思考论文

  【摘 要】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基础教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深刻变革。要忠实实施课程改革,实现课程目标,首先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领会其实质。文章阐述了学习新生物课程标准的心得及体会。

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启示与思考论文

  【关键词】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生物课程标准

  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是进行了深刻的课程改革,确定了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充分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精神,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新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摆脱了传统课程的“学科中心论”,克服了教学内容“繁难偏旧”的弊端,突出了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性学习”,同时高度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尽快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当务之急是使广大从事基础教育的生物学教师尽快领会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观、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为此,笔者拟就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开展教学,探索教学规律谈几点体会。

  1 领会新课程标准树立新课程理念

  笔者于2007年8月作为邢台一中第一批新课程培训教师一员参加了高中生物的培训,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行将很快在河北高中展开。依据培训中的理论学习,加之多年在初中生物新课程的实践,深刻体会到新课程标准遵循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及倡导探究性学习。

  1.1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所遵循的教育价值观。新课程标准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应包含以下几层意义。(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最基本的公民生物科学素养,是所有初中学生经努力都可以且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条件去完成教学,并达到目标;(2)新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个人的水平参与教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共同进步,获得自身的充分发展;(3)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科学为大众”的理念,反对精英教育和选拔教育,强调应让所有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1.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生物科学素养都是作为一般公民适应社会生活、生产及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科学素养,而不是作为生物科学家所需要的高精深学识。由此而决定了初中生物学教育是普通公民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教育,而不是培养生物学家的启蒙教育。即教师教学不应再追求生物学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要再强调生物学科的继承与发展,而应着力于学生作为普通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这一点是新课程标准与过去的生物学科教育的明显区别,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新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初中阶段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构建了体现“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课程新体系,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初中生物科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因此,生物教师应心领神会,忠实贯彻。否则又将滑回老路,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弱化甚至扭曲了这一次课改的精神实质。

  1.3倡导探究性学习

  开展科学探究列入新课程内容标准中十大主题的第1个主题,就是要求教师要把探究性学习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要求在于必须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进而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等多种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有利于情感体验,养成科学态度,树立正确价值观。实验教材《生物》(河北版)7年级(上册)正是基于这个原则编写的,其安排了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5项,侧重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资料能力的讨论、阅读和游戏活动12项,侧重培养观察能力的活动20项,侧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的活动11项等等。

  2 开展创造性教学实施新课程标准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之一,要实现新课程标准,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2.1自觉贯彻新课程标准是前提

  教师要进行创造性教学,首先必须自觉地忠实地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师在执行教学的全过程中,必须充分体会到新课程标准已经改革了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作为课程体系的主线。突出STS的教育理念,注重人文知识的有机渗透,注重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和互动,改变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价不应单纯从学生学习知识的多少着手,而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从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的程度进行评价。由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要营造氛围、创造条件让全体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生物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在初一年级网络教学实验班“植物的开花”一节教学中,教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生物资源库的设立,课件的制作,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制定等。上课一开始,学生们在悠扬的背景音乐中通过电脑欣赏花卉精品,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的,重点难点及教材内容,自主查阅所需要的资料;之后以两人为一组进行花的结构解剖并完成教材中“花的主要结构”作业;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进行点评、总结,并指导学生了解本地的一些花卉及实践中的应用,完成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状态,教师通过巡视、辅导答疑、总结等很好地发挥了主导作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无疑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2.2认真组织探究性学习是关键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笔者认为,组织探究性学习应首先注重教材中规定的探究项目的实施。教材规定的探究性学习项目各有侧重点,例如,体验科学探究学习项目的一般过程,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数据收集、整理和处理,材料取样与检测,实验装置合理设计,等等。无论探究性活动的侧重点是什么,但探究过程都有共同的要求,即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充分体现主导作用,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的教学素养,选择并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大部分课程的教与学均在网络环境下完成,学生通过网络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查找相应课程的有关参考资料,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生物》便是其中的一门学科。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3开足开好生物实验是保证

  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设定的实验项目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开足开好。针对目前中学普遍存在生物学实验室简陋和仪器设备处于低水平的现状,笔者认为,提倡实验教学低成本、简单易行为原则。教师应根据学校的条件与所在地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代用品,实验设计多样化,尽量就地取材;还可以采用科学实验中常用的模拟方法开设实验以及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设计虚拟实验;等等。开设实验应尽量摒弃传统的模仿式、验证式实验,提倡同一实验的不同设计思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生物实验的材料多为生命有机体,教师应特别注意教育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融入生态观念等。近几年,我市对培养中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方面十分重视,其实验考核已在中考中进行,成绩记入总分。这对各校重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无疑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2.4安排课外活动提高效率

  长期以来,课外活动没有真正被列入学校教学的计划范畴,即使有的学校或学科安排了有关项目,常为摆设而没有予以重视。笔者认为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教师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文化科学知识传授、基本技能训练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养成,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但是课外活动不受大纲、教材的局限,选择迎合学生的个性、兴趣与特长,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时间安排可以随机调整,学生参与自主自由,活动氛围宽松愉悦。因此,只要教师组织引导得当,课外活动过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专长,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和培养人才。中学生物学科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又有其学科优势,可以结合学科教学,选择学生喜闻乐见、踊跃参与的活动项目。教师组织学生课外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其共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的过程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指导决不能沦为“包办”和“代替”。活动结束后,应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总结交流。以提高活动的效果。

  这几年,我校在这方面作了多种尝试,如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学校的生物园开展各种活动,组织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无土栽培;利用节假日去森林公园进行“白茅草种群分布的测定”“绿头鸭一日能量需求的测量”“前南峪生态环境的保护的调查”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实践能力,相信是有一定效果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新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其精神作为中学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认真学习、领会,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刚启动,课程改革、创新教育对于基础教育工作者都是崭新的课题,需要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启示与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社区文化艺术节的思考与启示07-24

新课程标准生物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培训总结-工作总结11-06

高校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的论文11-04

浅析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11-08

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培训心得11-12

主题班会的设计与思考09-18

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论文12-0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稿11-06

农村中学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与思考论文10-25

新课程下多媒体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教育理论论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