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师教学行为的创新论文

时间:2020-09-04 10:45:37 生物/化工/环保/能源 我要投稿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师教学行为的创新论文

  【摘要】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主题——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具有创新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师教学行为的创新论文

  【关键词】创新;教育理念和行为;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即高中生物教学任务不仅是传授生物学知识,还要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高中新课改。

  理念指导行为,因此,面对高中新课改,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更新理念。第一,教师应具有新的学生观。能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独立的人;还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之一。第二,教师应具有新的教师观。教师要实现从“教书匠”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教师的转变。第三,教师应具有新的教材观。教师应认识到,教材是学生发展的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第四,教师应具有新的教学观。新课程的实施应该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通过相互交流,在对话中不断建构知识[1]。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新课程力图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其中,探究性学习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技能的发展、科学方法的训练、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等多重任务。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过去的先开始概念、规律的演绎式学习方式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规律的“实验—归纳”式学习。其中心是重在“做”的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通过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模拟实验、社会调查等活动,积极主动去探索、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习惯、熟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比如,在“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教学活动中,“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通常很难理解其真正的含义,特别是无法理解什么是“抑制生长”。笔者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以教材提供的材料为核心,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研究生长素两重性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其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结论。这样,学生以实验数据为基础,通过自主学习真正理解了“两重性”的.含义:促进生长是指生长速度比正常生长还要快,而抑制生长是指比正常生长速度慢(仍然是在生长)。

  二、创设探究性学习的环境

  要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重点在于给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创设一定的情境,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引导学生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和交流;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在探究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等。

  比如,笔者在“探究外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教学活动中,开展了真正意义上的实验探究活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师教学行为的创新论文】相关文章: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读书笔记08-28

深入了解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11-24

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论文12-04

生物技术系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分析论文08-07

新课程下多媒体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教育理论论文11-15

生物教师教学总结10-21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该如何实施教学管理论文07-29

生物教师个人教学总结10-13

浅论新形式下多媒体教学技术改革12-12

关于精品开放课程背景下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的论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