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传说

时间:2022-06-25 06:47:10 中秋节 我要投稿

关于中秋节传说推荐

  文章摘要: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关于中秋节传说推荐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一词的来历

  文章摘要:“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优良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明月当空,赏月写月[1]

  文章摘要:月球奥秘知多少?自古以来人们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从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到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脚步首次踏上月球,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然而,还有太多的秘密至今仍是不解之谜。现在,就让我们也来和月亮有一次亲密接触吧。…

  【文题导示】

  有资料说,诗仙李白除了恋酒之外还偏爱一物,那就是天上明月。看吧,他把盏豪饮,要“举杯邀明月”;桌前就餐,见“月光明玉盘”;下山途中,邀“山月随人归”;遥想益友,更“登舟望秋月”;追忆往昔,“卷帷望月空长叹”。就是半夜醒来,见见银辉满地,也情不自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爱月颂月之心,可窥一斑。现在,让我们也学习李白,用我们手中的笔,写出爱月颂月的文章,文题自拟,文体不限。

  【写作指津】

  月球奥秘知多少?自古以来人们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从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到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脚步首次踏上月球,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然而,还有太多的秘密至今仍是不解之谜。现在,就让我们也来和月亮有一次亲密接触吧。

  一、搜一搜。勤于动手,多方位的收集资料。自小我们可能不止一次听过爷爷奶奶讲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那可以说是孩提时代无意识的积累。现在,我们就要明确目标、有意识有组织的搜集和整理材料了。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我们不妨询问身边长者;关于月亮的诗词歌赋、科学知识,我们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英特网、图书馆等,我们都可以去淘一番金。

  二、看一看。亲身体验,多角度的感受情趣。即使“独酌无相亲”,李白也会“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种孤寂中求热闹的特有情怀,单纯读一些书、听几个故事是不能真切体会的,我们还应该根据条件实地考察一番。我们可以去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或者观察月圆月缺的形状变化,如果有条件或机缘凑巧还可以看月食、月下郊游等,亲身体验一下诗人骚客的对月情怀,感受一些月体方面的科学知识。

  三、赛一赛。交流质疑,多层次的共同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搜集整理,同学们已经掌握的材料必定不少。我们可以开展一些诸如月亮知识抢答、咏月诗歌朗诵、月亮的传说故事演讲等活动,通过比赛的方式,互相交流自己的积累材料,以达到人人有所得、大家都提高的目的。

  四、写一写。贵于表述,要生动的表情达意。有了上面的一系列活动,再提笔相信大家已不再是无话可写。围绕月亮这一主题,我们可以写一篇科幻小说,展现自己的想象能力;也可以写一篇科普说明文,表现自己的渊博学识;更可以以“月亮”为话题或者背景,写自己想写的文字。不过要注意依据自己的所长有所侧重,切忌漫无目的的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结果写成了四不象。

  【素材积累】:古诗中的“月”

  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②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③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⑦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⑧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文章摘要:月球奥秘知多少?自古以来人们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从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到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脚步首次踏上月球,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然而,还有太多的秘密至今仍是不解之谜。现在,就让我们也来和月亮有一次亲密接触吧。…

  【参考题目】

  1、月亮之迷

  2、登月之旅

  3、新嫦娥奔月

  4、假如没有了月亮

  家乡的端午节

  文章摘要: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家乡的端午节有许多习俗,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祭神,我们在大人的陪伴下到溪岸上看赛龙舟。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家乡的端午节有许多习俗,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祭神,我们在大人的陪伴下到溪岸上看赛龙舟。而在我的心中,端午节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吃粽子了。

  小时候,我住在乡下的奶奶家,在我的记忆里,奶奶包粽子是最拿手的,左邻右舍都比不上她的手艺。每逢端午节前夕,奶奶总要带着我到离家不远的竹林里去摘竹叶,一到竹林,看着青翠欲滴的竹叶,我特别兴奋,忙前忙后地摘竹叶,摘好竹叶回到家里,奶奶要把竹叶洗涤干净、晾干;接着准备糯米、花生等包粽子的原料;包粽子是奶奶的拿手好戏,三下五除二,一个锥形的粽子就出炉了,里面的馅更是花样百出,最吸引人的就是蒸粽子了,那番香味飘出来,把我们这些“小馋猫”馋得直流口水,使劲的用鼻子闻着那股粽香味。

  端午节这天,我一边吃粽子,一边听奶奶讲一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现在,我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一个重大传统节日。

  如今,我回到了城里,每当端午节,我都会想起家乡的粽子,想起了还住在乡下的奶奶和那些小朋友,真希望今年的端午节爸爸妈妈带我回乡下与奶奶一起过端午节。

  古代人对宇宙的认识

  每当繁星灿烂的夜晚,我们仰首苍穹,一道白练般的银河横亘天际,北极星旁的仙女座星云隐隐向人们诉说着那耳听不见的故事。此时,牛郎织女的神话、嫦娥奔月的传说、北极仙翁的故事,早已在心头环绕,追随屈原问天的古音,我们斗胆问苍天:苍茫浩宇,可有亲朋?

  宇宙之中除了星辰以外,还有生物吗?有没有像人类这样伟大的智慧生物?宇宙没有回答!是默认,还是不屑一顾?

  这不能怪伟大的宇宙,只能怪渺小的地球人,因为我们在宇宙回答之前,甚至在我们提出问题之前,在我们的心中早已有了一个确定不疑的答案,那就是: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独苗。

  古代自然哲学家们对宇宙问题的探讨,大多是在大地和天空的相互关系问题上。随着科学的发展,后来又进入到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上。

  中国古代天文中有丰富的关于宇宙结构的设想。远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中国古代就逐渐形成“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朴素的直观见解。到了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又逐渐形成了“盖天说”。盖天说认为,大地不是平整方形,而是拱形,天空如一个斗笠,大地犹如一个倒扣的盘子。战国时代的尸佼在《尸子》一书中对宇宙概念明确写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意思是:宇表示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向,即表示空间。宙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即表示时间。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在《浑天仪图注》一书中载有:“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这里描述的是浑天说。这个学说最大成就是肯定了大地是球形的,同时大地是悬在空间的球体。

  古代各民族都有自己对宇宙的认识和想象。它们带有深刻的民族特点。比如,古代埃及人认为大地是漂浮在水上的;古希腊人则认为大地下有支柱支撑着;古印度想象大地是驮在大象背上的;……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对宇宙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地球中心说”的宇宙模式。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又建立了“太阳中心说”的宇宙模式。到17世纪,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的宇宙学基础。以上这些宇宙观基本上只是局限于太阳系范围,还称不上宇宙结构。

  古代人对宇宙的神话传说

  女娲补天

  天地混沌如鸡蛋样的时候,盘古就从其中生化了出来。当盘古活到一万八千岁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天辟地,其使清轻者上升以为天,重浊者下沉以为地,而盘古在天地之中,一日九变。盘古之神与天齐高,亦要与地阔厚。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故此这样的维持了一万八千年,故而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及其长大,这就是天与地的距离九万里的原因。

  道生化出盘古,盘古做完了开天辟地的事情以后,成就了永垂不朽的化身:其气化成了风云,其声化成了雷声,左眼睛化成了太阳,右眼化成了月亮,其四肢化成了东西南北四方,五脏化成了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恒山、北岳嵩山、中岳衡山之五岳山也,其血液化成了江河,筋脉化成了地理山川之纹脉,肌肉化为了田土,头发胡须化为了星辰,皮毛化成了草木,牙齿和骨骼化成了金玉之矿藏,精髓化为了珍珠宝石,汗流化成了雨泽。

  盘古永垂不朽的化身:泣液化为江河,气化为风,声化为雷声,眼瞳化为电光。盘古的喜悦化为了晴天,而愤怒就化成了阴天。

  轩辕故里

  文章摘要:传说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在河南新郑,因而人们也就称新郑为轩辕故里。新郑位于河南中部。1977年在这里发现的裴李岗文化,证明了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传说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在河南新郑,因而人们也就称新郑为轩辕故里。

  新郑位于河南中部。1977年在这里发现的裴李岗文化,证明了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我国古典文献中,也有不少记载说新郑是轩辕故里。据《历代帝都》一书所载:黄帝生于新郑寿丘,即有熊。《辞源》中“黄帝”条的释文是,黄帝“生于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国于有熊,故亦曰有熊氏。”《一统志》说:“轩辕丘在开封府新郑县。”由此可知,轩辕丘即寿丘,即有熊,在新郑县无疑。

  轩辕丘在新郑县的哪一区域?至今尚不明确。肋年代以前,在新郑县城北关曾立有高约6尺的石碑一通,上刻“轩辕故里”四个大字。因此碑被一古槐所抱,故俗称“槐抱碑”,后来下落不明。该碑所立之处原有轩辕庙,为祭奠轩辕之所。而今,虔诚的炎黄子孙在原碑所立之处又立起了一通高大的“轩辕故里”标志碑,修复了轩辕黄帝庙。不少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来这里寻根问祖,拜遏轩辕黄帝。

  在新郑轩辕黄帝故里,可以看到许多与黄帝有关的名胜古迹,如黄帝故里、南崖轩辕宫、少典祠等,每一处古迹,都有一串和黄帝有关的神话故事。

  新郑县城内,旧时有一古老的石柱,高约5米,径2米,底大头小,顶有小坑,柱体镌刻“天心石”三字。

  具茨山在新郑县西南,山之主峰为风后岭,其山崖陡峰俊,为游览观光的理想去处。民间传说,当年黄帝为求贤臣以治国安邦,不辞辛苦,在东海边上找到了风后、力牧二将。后来,风后、力牧帮助黄帝战胜蚩尤,平定天下,黄帝便把一座山封给了风后,山名由此而来。

  风后岭海拔1166米,是伏牛山的最东崖,古有“中天一柱立中原”之说。在风后岭顶峰及其周围还有许多与轩辕黄帝有关的遗址和神话传说。风后南崖至今还留有明代的摩崖题记“南崖轩辕宫”。现在可以看到的遗址有:黄帝祠、黄帝拜华盖童子处、轩辕庙、三老宫等等。

  黄帝祠位于风后岭的南坡,四山环绕,背靠风后,和轩辕庙、一宫、二宫、三宫形成一条直线。传说,黄帝由此带领群臣于三月三登鸿堤受神芝图,拜华盖童子。时至今日,每到农历三月三,附近的人们还要到此朝拜祖先,久而久之,形成了三月三的古刹大会。旧时的黄帝祠建有三进院落,三殿六配房,共占地100多亩。山门外建有戏楼,整个祠庙建筑依山就势,巍峨壮丽。

  正月十五元宵节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一家过得快快乐乐的。

  听妈妈讲,传说在很久以前,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突然灾难降临、城内洪水泛滥,城外田地干旱,原来是王母娘娘请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会后余地回宫办事,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应是城外雨五分,城内雨三分,玉帝给写反了。青龙得知原因,便偷偷地里溜到天宫,改了雨簿,这样世上又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发现写错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发现自己的雨簿被改过,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来到人间杀了青龙,丞相照做了。青龙被丞相杀了后,变成一只神鸟,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惭愧,便下书要黄帝向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几年青龙,庆祝元宵节。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所以今晚妈妈“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所以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看着它们一个个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道:“汤圆要出锅了。”我庆幸,还好汤圆没煮破。大家高兴地品尝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一百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七点左右,我们全家一起下楼放焰火。正好碰上我的好朋友刘一凡,我俩一起去放焰火。我拿着一个最大的“金椰子”礼花,用香把礼花点着了,看见一朵朵美丽的“茶花”冲上天空绽放了,我和刘一凡拍手叫好。我又拿了一个超大型的“飞毛腿”,只见那好似流星划过天际,放射出五彩光芒,飞远了。接着又放了手摇花、花篮、降落伞……

  最后我们全家津津有味地坐在沙发上看着元宵晚会,其乐融融的。

  今天我学会了煮汤圆的常识,感受到了放焰火的快乐。我梦想每天都是元宵节那该多好啊!我期盼着明年的元宵节……

【中秋节传说】相关文章:

中秋节的传说,关于中秋节的传说06-28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有关中秋节的传说06-28

中秋节的传说10-10

中秋节的传说06-22

中秋节传说大全06-23

中秋节的起源传说04-30

中秋节的传说英语06-25

中秋节的传说与由来07-03

中秋节由来与传说07-03

中秋节的由来传说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