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雁红老师执教风筝有感

时间:2020-08-21 16:43: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卢雁红老师执教风筝有感

  听卢老师上的课,我们的心会被她带走——听过卢老师课的人都会这么说。我有幸能跟卢老师共事,更让我欣喜的是还跟卢老师任教同一个年级,这样我就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卢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感受她崇高的人格魅力。卢老师的课堂上精彩之处举不胜举,现以《风筝》为例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卢雁红老师执教风筝有感

  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作者不同的心情。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课文,用笔标一标这三个部分分别在课文的哪几段。(师边说边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生:我觉得第二段是写“做风筝”的,第三段是写“放风筝”的,第四段到第八段都是写“找风筝”的。

  生:我对他的发言有意见。我觉得第四段也是写“放风筝”的,书上不是明明写着“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吗?

  师:很有道理,你非常会读书,能用书上的句子来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课文第四段应该属于“找风筝”,因为这里写着风筝倏地便没了踪影,正因为风筝飞走了,所以我们才去找风筝。

  师:是呀!你的理由也非常充分。

  生:我认为第四段可以独立成段。前面写“放风筝”,后面写“找风筝”,这里是不是也可以给它概括一下呢?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生:我觉得完全可以,我把它概括为“风筝跑走了”。

  生:“风筝掉了。”

  生:那就干脆“掉风筝”吧!

  生:我认为“丢风筝”更好,因为这里是写风筝找不到了,有丢失的意思,所以我觉得黑板上应该写“丢风筝”。

  师:谢谢你精彩的发言,现在老师可以把“丢风筝”写上吗?

  ……

  如果说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没有给学生这种平等、融洽的氛围,学生哪能有这么精彩的发言呢!在这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民主、平等的,正是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才让学生说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有人认为第四段是写“放风筝”,有的却说它应该是写“找风筝”,更精彩的是有人提出第四段应该独立成段,还能根据前几段的板书向老师建议写上“丢风筝”呢!并且每名学生的发言都非常有序,他们都能在肯定或否定前一个同学的答案后,拿出充分的理由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于六年制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多么不易。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只是简单地说了四句话,可这四句话又是那么有分量。卢老师在表扬第一位同学的发言时说:“你非常会读书,能用书上的句子来谈自己的'看法。”经她这么一说,学生都明白了我们应该多读书,从书中找出充分的证据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提示学生应创造更多的读书机会,而且也渗透了对一种学习习惯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回答问题时应该有根据,不凭空瞎猜。还有当一名学生说到是否可以让第四段独立成段时,卢老师说了一句:“同学们,你们认为呢?”这样的问话用卢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所谓的“抛绣球”吧!“抛绣球”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促进生生互动,这充分体现了卢老师全息阅读教学中所倡导的教学组织结构全息互动的思想。课后我问卢老师,这一环节的教学是课前预设好的吗?卢老师说备课的时候她是考虑到了这几种情况,但是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最后的结果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定夺。这的确让我感受到了卢老师开放教学的魅力,正是她灵活的教学组织、平等的教学对话,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她的课堂上,能让人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互动中生成的愉悦!

【卢雁红老师执教风筝有感】相关文章:

王红旭老师事迹心得体会09-20

风筝制作的作文09-30

《风筝》读后感06-18

风筝制作大赛活动方案12-06

制作风筝小学作文10-10

制作风筝的作文08-31

鲁迅《风筝》教案设计10-19

开门红串词08-11

红葫芦读后感10-10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