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欣赏论文

时间:2020-08-21 18:08:17 绘画/书法 我要投稿

绘画欣赏论文

  摘要:

绘画欣赏论文

  绘画欣赏教学是各级各类学校美术课教学的重要方面,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丰富美术知识、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观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绘画欣赏;教学;美术素养;美术知识;美术兴趣

  由于近年来美育的复苏和振兴,绘画欣赏教学一时间在高中学校.中小学及美术馆中备受欢迎。但是,也发现欣赏课教学中一些问题。例如,欣赏课教学的策略不恰当,有时甚至把学生引歧途。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我们对欣赏教学三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一.绘画欣赏教学的目的

  为人的全面发展而艺术”,这是一种新的艺术观,它不仅要艺术家创作艺术品时必须考虑艺术品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能创作和传播有害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黄色文艺,也要求我们须进行健康的艺术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正规地欣赏和对待美,进学生艺术美的欣赏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达到全面发展的目具体到绘画艺术领域,就是要求我们选用健康的绘画作品,正地进行绘画欣赏的教学。

  我认为,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看,绘画欣赏教学主要应达到列目的。

  1.通过让学生多接触、多欣赏各式各样的绘画艺术,引导学生‘解绘画艺术与现实生活、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形成喜绘画艺术的心理倾向;

  2.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欣赏态度,掌握欣赏绘画艺术的正确方法,形成良好的绘画欣赏能力,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把握画艺术奠定必要的基础;

  3.通过绘画艺术中表现出来的点、线、面、色彩等形式要素观赏,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这些形式要素及相互关系,发展学生的色彩辨别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形状辨别力和感受形式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4.通过绘画艺术中所表现出的文化科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得知识教育,促进学生完善其知识结构,促进智力发展,达到类与真”的结合;

  5.通过绘画艺术对劳动人民的歌颂,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的良好习惯,达到“美与勤”的统一。

  二,引导学生形成的欣赏心理结构

  绘画属造型艺术,而任何造型都有三方面的审美因素,既形式素美,情感要素美.意蕴美。就绘画而言,形式要素美主要体现

  线条、色彩、块面、构图,笔触.表现手法等方面。对这一部分美丽欣赏,就是绘画欣赏的心理结构中的第一因素,我们称之为“形要素的分析”。杨恩寰指出:“人们接触艺术,第一就是要正确感觉艺术的审美形式……构成形式的线条、色彩、结构等,就了美感愉悦的基础”。绘画的情感要素美是指艺术家通过运用洗涤、色彩等形式要素所表达出来的情感色彩,这些情感色彩在欣赏过程中的审美信息交流中能被欣赏者感受、体验和识别,从本质来说,这种对情感本身和情绪、情感的感受、体验和识别是不一样,后者是对前者的意识或“意识到”。因而,这种对绘画的情感要素的感受、体验和识别与“绘画的形式要素分析”一样,是一种认识活动。这是绘画欣赏的心理结构中的第二因素。绘画的意蕴美指的是绘画中的再现性内容和主题思想,入会话中的所采用的题材、情节、故事、思想等。对这一部分美的因素的欣赏被我们称之为“绘画的意义理解”,这是绘画欣赏的心理结构中的第三因素。

  三、绘画教学的策略问题

  绘画艺术欣赏的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的。但怎样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呢?这需要有效的教学策略来保证。然而,从传统上看,无论是正规的美术院校或是公共美术课、或是普通中小学,又或者是公共美术馆,对绘画欣赏的教学或讲解常常“侧重于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就是美术欣赏的全部含义,把美术欣赏等同于读历史、读传遍、看故事、忽视了美术作品的色彩、线条、构图等语言特质及直观性、可视性这些特点,其结果,当面对那些没有具体情节故事,或是抽象的、讲究画面构成的美术作品时,便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弄不清这样的作品该从何着手去欣赏。应肯定的指出,这种做法在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意义理解方面是卓有成效的,它使许多人再后来的生活中都明白了如何去欣赏绘画中的意蕴美。但是,其缺陷也是明显的,即忽视了对绘画的形式要素分析和对绘画的情感要素的感受、体验与识别的培养,因而有碍于学生形成完善的绘画欣赏心理结构。我认为,从教学策略的角度看绘画艺术欣赏的教学应首先突破传统的欣赏教学模式,不能仅仅满足于绘画意蕴美的欣赏,还应在绘画的形式要素分析、绘画的情感要素的感受,体验与识别方面狠下功夫。这既是当前的绘画欣赏教学的弱点,又是从根本上改革传统欣赏模式和欣赏教学模式的突破口。

  从具体的教学方法来说,美学中有两种观点直接影响着绘画欣赏的教学方法问题。其一是“发现论”美学观点,认为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欣赏者自己主动去发现。持这种观点的教师主张多提供作品给学生观赏,而教师则很少或根本不讲如何去欣赏绘画作品。这种方法在教育心理学及教育论中被称为“发现法”,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极力主张的方法,认为知识不应以定论的方式出现,而只需提供一些能导致知识产生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新知识。因而教师只需要提供材料,无需或少需讲解。

  其二是“接受论”美学观点,认为美在接受,在与个体主动的接受由语言等符号所传达的美的信息。持这种观点的教师传授的美德信息。这种方法在教育心理学和教育论中被称为“接受法”,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提倡的方法。很显然这两种方法处于两个极端,其一强调教师不讲,有学生自己去发现美,其二强调教师讲解,让学生接受绘画的美。究竟哪种方法效果更好?绘画欣赏教学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本文所论只是其中一些较重要的问题,而且探讨得颇不深入,还望同行专家不吝赐教,让我们共同把美术欣赏课教学的问题深入研究下去。

【绘画欣赏论文】相关文章:

中学生电脑绘画作品欣赏图04-12

绘画小学作文10-15

绘画作文 09-27

《绘画熊猫》教案09-18

我喜欢绘画05-27

绘画小蜗牛教案11-26

亲子绘画活动总结10-08

小蝌蚪绘画教案09-25

绘画记叙文09-23

绘画比赛小学作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