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纪录片后配音乐与同期声的运用论文

时间:2020-08-20 19:37:30 音乐 我要投稿

浅谈电视纪录片后配音乐与同期声的运用论文

  摘要:电视纪录片、专题片中,合理、巧妙运用后配音乐与同期声是创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充分调动观众听觉、发挥审美情趣、渲染环境气氛的重要元素。文章对此进行了阐述。

浅谈电视纪录片后配音乐与同期声的运用论文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后配音乐;同期声

  中图分类号:I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 (2009) 03-0125-02

  电视音乐分为写实音乐与背景音乐二部分。写实音乐指画面中存在的声源,即音乐、主人公的唱歌、乐队演奏以及作为同期声来处理的音乐。而背景音乐指画面上不存在的,后期选配的现成音乐,也叫“后配音乐”。

  音乐是人为加工创作的曲子,音响是人或物自然发出的声响,也称“现场音”,也叫“话内音”。纪实风格的片子,离不开现场声。声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媒介,又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音乐、音响和同期声在电视节目中,对作品结构有“起承转合”的作用

  2005年创作的《献给大山的爱》开头,当一群人行进在山间小道上时,运用长镜头记录他们边走、边唱《相逢是首歌》解说词谈到:2003年8月,参加首批“西部计划”志愿者行动的40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到了贵州省习水县的11个边远极贫困镇乡,开展为期1.2年的志愿服务。

  运用带有歌唱的同期声做片子的开头,给观众以产生悬念和“先声夺人”的视听效果。

  二、现场的同期声有渲染气氛、传达情绪、阐释画面的作用

  《给大山的爱》的中部,一群志愿者围着熊熊的篝火,共度中秋佳节时,当现场播放的CD音乐《相逢是首歌》响起时,大家手拉着手,情不自禁地随音乐的节奏唱起来。

  解说:转眼到了中秋,共青团习水县委领导在慰问了其他乡镇的志愿者后,又来到官店镇,慰问在桃林乡、官店镇工作的志愿者。

  今天,大家相聚就显得格外亲切,共同吃上亲手包的饺子,更是无比的快乐。

  同期声:(主持人)接下来让我们掌声请出,我们的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和我们官店中学的老师及同学,让我们一起(篝火中,大家在错目逢是首哥鼢中载歌载舞)字幕:三个月后,杨廷江服务的官店中学搬进了新学校。这里把CD音乐与志愿者现场演唱的同期声音进行混合,表达了志愿者甘于奉献、勇于吃苦、扎根山区的奉献精神。在混合的声响中,插入熊熊燃烧的画面,寓意青年人火热的情怀,这一段落即把当晚的活动推向高潮、也把整个片子推向高潮。在创作纪录片时,力求根据主人公的特点、爱好,寻求原生态的山歌和现场演唱的音乐或乐曲。

  2004年创作完成的作品仞5山·那人》中,解说词谈到:月亮岩果园没有电,又远离家。燃堆篝火,拉起二胡,也许对于冯世富来说,是在大山里消除寂寞和孤独的唯一办法。

  解说:《我的祖国》这首曲子,冯世富也记不清他究竟拉了多少次了。

  同期声:冯四富在篝火边拉起二胡《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

  在这一段落中,利用主人公喜爱拉二胡的特点,在月色茫茫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与他朝夕相处的那条取名“野豹”的狗,是他忠实的“听众”。通过带有音乐的现场同期声的渲染,表达了主人公在大山中孤独寂寞的心境。

  三、后配音乐是叙事、写意、传达感情的媒介

  音乐是纪录片中最富有艺术性的元素,音乐、同期声(音响)、访谈、解说等声音,在纪录片里共同发挥着叙事、写意、传达感情的重要作用。当画面说明问题受到局限的时候,使用现场声、访谈、解说分别给予必要而有效的补充,也可揭示主题的深层次蕴含。

  《那山·那人》中,解说谈到:在月亮岩果园独居的日子,冯世富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到县城与家人做短暂的团聚。妻子赵温容只好抽空来到月亮岩看看他,并送来些蔬菜和家中少有的腊肉。

  到达月亮岩果园,既可以走小路,又可以划一段路程的船。可每次妻子进出月亮岩,冯世富都要划船接送她一程。后配音乐(苏芮演唱的歌曲《牵手》):也许牵了你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所以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所以有了伴的路,没有岁月可回头……

  解说:每次进山,妻子赵温容都会帮助丈夫冯世富管护果园,慢慢地她不仅从中体会到丈夫的含辛茹苦,也加深了对丈夫的理解和关爱。

  同期声(妻子赵温容):尽力而为嘛,我能够帮助他就尽量帮他,使他的果园早日成功。

  在这一段落中,妻子从县城来到大山看望丈夫时,夫妻两划着小木船进山。在下船时,丈夫牵住妻子的手,背着生活用品上岸时,选用歌曲《牵手》来渲染,画面一直是长镜头跟拍、进屋的一段情节。后配音乐的运用,表达了夫妻相濡以沫、恩爱互助、不畏劳苦的深厚情意。

  在纪录片中,音乐作为一种情绪和意境注入作品,既有主观音乐的运用,也有客观音乐的选择。在创作中,尽量去捕捉、创造有声声源的音乐(客观音乐)以减少对主观音乐的简单依赖。

  在纪录片中,四种声音(音乐、现场声、访谈、解说词)都很重要。在运用时,讲究主次、层次、配合。用什么、用多少,须根据内容需要、情节发展、性格特征来筛选。在运用时,忌多种声音同时出现、互相干扰。当需要解说时,音乐、谈话、现场声就让路或把声音压低。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声音同时存在时,以清楚、层次分明、和谐悦耳为原则。

  2003年创作完成的作品《守望》中,解说谈到:雨雾迷蒙中,老人带我们来到他曾居住了40年的老屋,他十分惋惜地谈到,去年10月房屋因年久失修,后面墙壁倒塌无法居住了。在村民的帮助下,只好在半山腰的'责任田里搭起简易的茅草屋,继续看望山林。(音乐与解说压混)

  解说:老人悲切地谈到:他一辈子是苦命,一生结过两次婚,前妻与他相处不到一年后,迫予高山生活的清贫而改嫁他乡。38岁那年,他经人介绍,才与山外一位名叫袁向枝的妇女结婚。这份迟来的爱,让老人刻骨铭心。

  13年前,妻子在一次护林回家的途中,不幸摔下悬崖身亡。就在这历经40多年风雨的土墙房里,陈德荣夫妇养育了3男2女。(音乐止)

  解说:老人的新家建在他多年未耕种的责任地里,房屋全是用老房子的旧木料搭建,新家虽然简陋,也总算可遮风避雨。老人把我们带到山顶的老屋,在垮塌的老屋中,老人边走边看,仿佛勾起了他与妻儿们艰苦造林、护林的往事。作品里用了一段伤感的音乐,表达了老人面对老屋的无助心情;在音乐中去体味老人的艰辛,去感悟老人曾经的辛酸。

  音乐是以虚代实的艺术,是以旋律和节奏表达情绪的艺术。“若即若离、形散神聚”才是虚实结合的理想效果。“有时不觉多、无时不觉缺、少而精”是为片子段落配乐时取舍的标准。现在的有些专题片运用音乐的随意性大,片片有音乐,纯粹是音乐加解说的制作方式,对纪实艺术的特性有抵消、削减作用。《守望》结尾时,把最能表达主题的同期声进行两次运用,并用特技手法把同期声进行回音处理,运用后退蒙太奇的编辑手法,让老人的那几句话,在大山回荡……

  解说:走在荒草丛生的山路上,放眼群山环抱,芳翠欲滴的大山,高大挺拔的树木,老人那饱含深情话,又在耳边回响,在山谷回荡……(回声中出字幕)

  同期声(陈德荣):生呢,我也靠林,在大山头;死呢,我也靠这片林子在大山头;生呢,我也靠林,在大山头;死呢,我也靠这片林子在大山头……(山歌中出字幕)大山是你坚实的脊梁,杉树是你繁衍的子孙;让雨露滋养你圣洁的心灵,愿绿色相伴你不老的人生。

  电视是声画的综合艺术。因此,不能把具有听觉效果和震憾力的音响声去掉。当片子中出现写实的画面,如河流、水滴、瀑布、狗叫等画面时,应该保留真实的同期声,就是声音的特写,以特写的方式,对一些声源细部给予强化、扩张引起观众听觉的注意,让观众达到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然而,现在的一些片子是用解说或后配音乐来替代有价值的同期声或音响,难以达到艺术效果。

【浅谈电视纪录片后配音乐与同期声的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多媒体运用中的感受论文11-15

浅谈品牌与设计论文08-20

浅谈多媒体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11-16

浅谈陶艺与室内家居空间的融合论文09-02

浅谈网页制作与管理论文08-02

浅谈如何运用绩效管理实施医院成本核算论文08-17

浅谈多媒体在我校的初步运用11-14

与天秤座最配的星座10-01

多功能与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运用的论文11-16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