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教育节律理论对音乐教育的启示论文

时间:2022-06-21 05:27:09 音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怀特海教育节律理论对音乐教育的启示论文

  为您提供最专业的教育论文发表服务,如您需要发表教育论文可在教育类期刊目录栏目查找您需要投稿教育杂志

怀特海教育节律理论对音乐教育的启示论文

  怀特海教育节律理论对音乐教育的启示

  殷瑛 (湖南工业大学 412000)

  摘要:教育节律理论是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提出的。他将教育节律分为三个阶段,即奇异阶段、准确阶段和概括阶段。本文将逐一来了解和分析,以得出对当今音乐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怀特海;教育节律;音乐教育

  教育节律理论是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提出的。所谓教育节律,在怀特海看来,就是一个教育的原则,即:“学生应该在适合的时间,在他们到达下档的心理发展阶段时,学习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Ⅲ也就是说,怀特海认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教育必须遵循的原理。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时,我们应该相应地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而不是一成不变。具体说来,怀特海将教育节律分为三个阶段,即奇异阶段、准确阶段和概括阶段。

  一、奇异阶段

  奇异阶段,即开始理解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方式是直接的认知。“奇异的情感、主要的是兴奋,它是从单纯事实过程过渡和开始认识它们未经探索的关系的含义所引起的。”‘21在这一阶段,“教育主要也必须是把已经在头脑中搅动着的兴奋安排好。”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的任务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奋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选取具有新奇性和生动性的内容;在教育方法上应使学生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教师应该采取一切尽可能的方法和措施,来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具体到音乐教育上,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目的,而不是一开始就教授过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以一堂音乐课为例,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应该尽可能创设出一个音乐的情境,吸引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到情境中,对音乐主题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获得愉快的审美体验。教师必须在学生和音乐之间搭建好一座桥梁,因为学生是带着不同观点和经历来上音乐课的,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审美心理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情境的一般方法是探究作曲家的人生,将作曲家的个性和经历像讲故事一样向学生讲述,或通过多媒体如图片、影像资料等,让学生懂得作曲家也是一个有个性的真实的人,在他的人生中也经历过成功与失败,这样能拉近作曲家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作曲家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在心理上对聆听音乐产生兴趣。再比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教师可以先从大家所熟知的民间传说开始,创设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境,即包括事态、场景和人物情感在内的综合性情境。再将这首协奏曲分成几个情感的序列,放置到所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与故事情节、人物情感的相互呼应,获得身临其境的审美享受。

  二、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即知识增长阶段。这是打基础的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上一阶段中所蕴含的事实和概念。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任务是通过对音乐中相关内容的传授,训练学生系统而又准确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很明显,如果没有第一阶段的准备,要直接进入第二个阶段时很困难的。学生很可能因为对枯燥的基础知识不感兴趣,从而产生出一种懈怠和消极的学习情绪,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境地。而相反,有了第一阶段的铺垫,这一阶段的传授就显得顺理成章,学生因为得到了第一阶段愉快的审美体验,也就有了对音乐本身的兴趣,有了想更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好奇心,这种主动地、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第二阶段的学习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比如上面所说到的小提琴协奏盐《梁山伯与祝英台>,有了第一阶段的审美体验后,学生的注意力会更为集中,接下来的学习也会更富有目的性,这个时候教师再将音乐的基本结构、背景、风格等知识传授给学生,收到的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

  三、概括阶段

  最后的概括阶段也就是黑格尔体系中的综合。在这一阶段,主要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通过对前阶段材料的分析和综合,获得有关材料的一般性认识。也就是说,通过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和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引发学生对音乐现象的评价与思考,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出自己独特的审美感想和认识。音乐所提供的想象会因学生的成长背景、生活环境、文化修养、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而表现出千差万别。教师能通过这一阶段来感受到学生对人和世界的看法和态度:而学生则能从音乐作品中得到各种不同的生活感悟和反思。通过对音乐作品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能将其中的情感状态和创作时的现实境遇与自己的情感状态和当下的现实作比较,从而得出对作品的评价和对现实的反思,进而影响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影响自己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再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这一阶段完成后,在学生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美妙的音乐旋律和各种相关的知识点,还有学生自己独特的审美认知,这种认知既包括对作品主人公情感特征的把握,还包括对作品所标识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了解。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会引发学生对现实中爱情的思考,对当今社会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反思,从而得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实现人格的完善。

  怀特海指出,这三阶段的发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周期,而教育的过程就是这种周期的连续不断的反复。“一堂课,应该构成一个小的旋涡周期。有它自己从属的过程,较长时间应该产生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又形成新周期的起点。我们应该排除有一个神秘的,遥远的教育目的的思想,如果教师能满足学生有节奏的希望,恰如其分地给以激励,那么学生就一定能不断地取得一些成果,而又走上新的过程。”“1与其设立一个遥不可及的教育目标,不如就从每一堂课来做起,将每一堂课分为三个阶段,如果每一阶段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随着课程的结束,学生就能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水平。而同样,随着一个个周期的开始和结束,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会令人满意的。

  注释:

  [1]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24.

  [2]同上,126页.

  [3]同上,128页.

【怀特海教育节律理论对音乐教育的启示论文】相关文章:

多元智能理论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论文06-25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7-25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现状分析论文06-22

初中音乐教育的论文07-03

中俄音乐教育对比研究的论文07-02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思考论文06-25

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研究论文06-27

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浅谈论文06-27

创新教育管理论文02-05

教育管理原理论文范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