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听课有感

时间:2022-12-17 12:22:1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听课有感

  《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重结合具体情景,强调算法探究,重视对算理的剖析,从而使学生获得多种算法的体验。

  这堂课朱老师注意了结合具体的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强调了算法的探究来剖析算理,重视了估算检验计算的正确性,但从教学的实况来看,似乎学生对算法掌握得不是很好。

  重新回顾听课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以下几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1、重视估算,培养学生数感。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在这节课中,朱老师设计了让学生估算的环节,如:“请同学们先来估一估28×12大约是多少?你是怎样估算的?”“这个336和我们估算的结果接近吗?”看来,估算能让我们得到积的大致范围,还能验证笔算结果是否正确,计算中两者有机结合,将事半功倍”,体现了估算的价值。个人认为还可以在“想想做做”第1题中渗透估算,可以让学生先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再计算,这样62×41估计的结果是2400,有学生出现310的结果就会马上意识到是错的。

  2、利用迁移,引出计算方法。

  所谓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在这节课中,朱老师先结合具体的情境,提出“订一年牛奶要多少钱”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后再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计算,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探究28×12的算法,学生出现了这样的算法28×10=280,28×2=56,280+56=336。这是建构竖式的资源,竖式就是根据“先算10个月和2个月各要多少钱,再合起来”的思路建构的。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新问题转化成了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样利用迁移原理,使同学一步一步加深对算理、算法的认识和理解,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3、突显竖式,重视算理剖析。

  当学生已经能用以前学的知识计算出28×12的结果时,朱老师让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我认为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学习28×12的竖式,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实现知识链接和战略方法的沟通,引导同学沿分步算式去寻求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和两积之和,从竖式的各层积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相机借助板书把算理进行有序梳理,指引同学在反复体味中感悟横竖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第一步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明确这是28×2=56,即订2个月牛奶所需要的钱。第二步是两位数乘整十数,明确这是28×10=280,即订10个月牛奶所需要的钱。第三步是两位数加三位数,将订2个月和10个月牛奶钱相加,56+280=336,将笔算的竖式与口算的板书有效整合,这样便于理解算理。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听课有感】相关文章: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堂07-0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堂实录07-02

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课后反思06-26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评课稿03-16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评课稿06-01

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实录片段06-26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评课稿(精)07-10

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实录07-04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评课稿(通用14篇)11-30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实录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