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日渐朦胧的儿时记忆散文

时间:2022-12-14 01:16:29 元宵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元宵节,日渐朦胧的儿时记忆散文

  昨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一整天,朋友圈被各种元宵或汤圆霸屏。而我,看着满屏的元宵汤圆、祝福和欢喜,未道只言片语。

元宵节,日渐朦胧的儿时记忆散文

  又是一个没有元宵的元宵节,有的只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无尽乡愁。

  我想起儿时家乡的元宵节。

  妈妈大早上的起来,和面为一家人煮一大锅子的汤圆子。因为早上吃甜甜的汤圆子是家乡的传统习俗,寓意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汤圆(图片来源于网络)

  儿时,妈妈做的汤圆子是素的,盛几个放在碗里,撒上白砂糖,放入口中,香喷喷的,热呼呼的,甜蜜蜜的,软绵绵的,那香那热那甜那绵,从口中到心里。

  十四岁的我便开始了外出求学的路,已经记不太清楚最后一次吃妈妈做的汤圆子具体是在何时了。可是每逢元宵,就开始想念,想念汤圆子,想念妈妈的味道,想念那日渐朦胧的儿时时光。

  儿时,家里条件不好,做一次汤圆可谓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到和面之前得经历淘米-浸米-磨米-除水四道工序。所以为了正月十五吃上汤圆子,正月初十就得开始准备了。根据自家的口感喜好,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粳米,洗净之后用水浸泡上。泡上两天两夜,硬硬的米变得稍微用手一捏就碎,就准备磨米了。磨米用的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磨盘,又笨又重。拽着把手,一圈一圈又一圈,润湿的米粒儿就变成米白色的琼浆玉液从磨盘四周缓缓而下。磨完米,在米浆上铺上一块干净的白棉布,放上木灰子(木柴燃烧后的灰烬)或煤灰子(蜂窝煤燃烧后的灰烬)将多余的水分去除。至此糯米终于完成了到糯米面儿的蜕变。

  记忆中儿时的元宵节,它是忙碌的一天。妈妈忙着做,我们忙着吃。做完汤圆子还会剩下许多的糯米粉子,要趁着它们还没干巴的时候,当天把它们处理掉。妈妈会把它们做成“油货”(裹了黑片糖糖浆的油炸汤圆)、糖油粑粑(裹了糖浆的油煎糯米饼子)、还有蒿子粑粑(加入了艾蒿的油煎糯米饼子)。儿时,不像现在这样物质丰富,能吃上这些,就是元宵节里最大的满足了。

  而现在,即便是漂泊异国他乡 ,也可以简简单单地过上有汤圆子的元宵节,可是却越来越懒得花心思准备了。

  去年元宵节,刚过完30岁生日,想起近10年没吃过汤圆了,一时兴起,此生第一次独自一人做起了汤圆。买来了干糯米粉和黑芝麻膏,打算做芝麻馅儿的汤圆。无奈买来的芝麻膏流动性太强,没法包上,随性改做成巧克力馅儿的,当然还有素汤圆了。和面-滚圆-入锅-摆盘-拍照-开吃-发圈,整个仪式下来,却少了些许儿时的满足感,多了不少的疲惫。所以今年元宵赶上上班日,就啥仪式也没有了。

  写此篇文章的时候,由于对于儿时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忘了“浸米”到底需要几天,就发微信向妈妈求证。我短短的一句问话,引来妈妈好几条的语音回复,详尽地告诉我该如何做汤圆。

  我想,人性本惰,我们有耐心的年复一年都做同一件事儿的时候,一定是因为心中有足够多的爱。

  我没有问过妈妈是否爱吃糯米,但是我知道,从前期的各项准备到元宵节一整天的忙碌,不厌其烦不辞劳苦,一定是因为很爱很爱我们姐弟三个。因为这份平凡而又深沉的母爱,所以,即便曾经生活清苦,至少在特殊的节日里,我们能饱尝甘甜,感受到一份满足,还有对美好未来的一份期待。

  儿时记忆日渐朦胧,母爱却在心中却越刻越深。

【元宵节,日渐朦胧的儿时记忆散文】相关文章:

儿时记忆作文02-26

儿时的记忆作文02-19

关于儿时的记忆作文06-23

儿时的端午节记忆06-27

儿时的冬至散文随笔07-04

关于中秋节的儿时记忆07-05

儿时故乡的电影院散文06-28

忆儿时端午节散文07-03

儿时的端午节散文范文06-23

记忆中的元宵节的散文(通用7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