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期末考试分析

时间:2022-12-13 00:53:35 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应用文期末考试分析

  秋季学期《应用文写作》期末考试已结束,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已出来,从学生考出来的成绩看,本门课程考得并不理想,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是:

应用文期末考试分析

  一、教材本身不够完善。应用文写作的主要性质是实用,其写作目的的务实性、内容的真实性、格式的程式性、内容和读者的针对性、时效性、语言的平易性是其区别于普通写作的特点所在。应用文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应用文写作教学必须解决好“怎样写”的问题。但目前大多数应用文写作教材讲得最多的是一般性知识,即写作载体是什么的问题,却很少涉及写作主体该怎样做的问题,学生并未明白怎样写。另外,绝大多数教材选用的范文不注意贴近学生特点及其生活,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教材练习重在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忽视了对学生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填鸭式”教学方式方法呆板生硬,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首先,应用文写作往往未被作为一门学科看待,重视性不够,忽视对应用文写作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一般不肯“深入”实践、亲手执笔写作应用文。 同时因课程学时有限,上课多满足于对应用文写作理论知识的讲授,未能设计足够的实践环节。因此,学生对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写作技巧没有很好的了解和掌握,考试中碰到写作题一般无从下手,或者没有按应用文写作要求完成写作,导致丢分,影响了考试成绩。

  其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惯用模式是 “一言堂”,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只扮演受众的角色而游离于教学活动的边缘,而学生的接受情况、批判思维、实践创新以及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被忽视了。以教材为“话本”、以文体为纲的教学模式,完全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独创性,学生对于应用文写作的认识被拔苗助长式地引领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而其初级的感性的认识被忽略了。其结果便是学生一看教材都懂,合上课本全忘;“照猫画虎”尚可,自主写作能力缺失。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地背离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目标,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学生文字基础薄弱,写作基础较差,学习应用文很吃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初中阶段应用文写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上中职学校后对应用文写作不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怀有轻蔑心理,视应用文写作为“小道”。许多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习中满足于对理论的掌握,缺乏知识的内化;满足于对范文的模仿,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创新精神。因此,最终没有把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学好,考试成绩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