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数学课堂进行德育教育的可行性论文

时间:2021-01-04 12:22:46 语文 我要投稿

解答数学课堂进行德育教育的可行性论文

  德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一系列专业的系统的教育,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符合其所在社会的共同的价值观。多年来,国家始终重视德育教育工作,确立了德育教育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位置,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现阶段,开展德育教育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通过社会进行教育,二是通过家庭进行教育,三是通过学校进行教育。学校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是德育教育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有着严谨、精确、实事求是的学科特点,有着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这些特性足以成为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法宝。

解答数学课堂进行德育教育的可行性论文

  一、数学课德育教育的特点

  1.互融性

  数学课的德育教育并不等同于教师的简单说教,实践也证明这种政治宣讲似的说教对于学生来说味同嚼蜡,毫无效果可言。教师所要做的是巧妙地联系数学教学内容中可以利用的部分,使之与德育教育适当结合,学中育德,以德促学,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和深厚的专业知识。

  2.迟效性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成果并不会马上显现出来,我们也不期待它会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它需要教师怀着水滴石穿的精神,在数学课堂上锲而不舍地氏期耕耘,才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收获丰硕的果实。对于学生而言,一旦收获这种德育的功效,他们将氏期受益。

  3.整体性

  我们现在所强调的德育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要着重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学生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多,只有拥有坚强的品质,才能正视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挫折,积极解决面临的困难;只有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顽强毅力的学生,才是整体素质出色的学生。

  4.渐进性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可能一献而就,它是一个氏期渐进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德育进程也应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而深入,随着教学内容的转变而转变,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二者应该是同步的,一致的。

  5.局限性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数学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它的局限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教材的局限性。在现行数学教材里,没有专门安排和德育有关的内容,只有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分布在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教材中。比如我们可以从《数学史》当中找到一些古代数学家取得伟大成就的事例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次是教师自身的局限性。绝大多数数学教师都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教学技巧,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游刃有余,但并不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擅氏搞好德育工作,或者在所擅氏的数学中融入德育内容。

  二、数学课德育教育的内容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有着5000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就有许多数学家的发明创造,它们在世界数学史上独树一帜,熠熠生辉,这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绝佳题材。例如秦汉时代的数学家刘毅撰写的《九章算术》最早提出了“分数”“盈不足”等问题,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在公元5世纪左右就精确地计算出难度极大的圆周率,这比欧洲数学家早了1000多年;元朝数学家郭守敬创造的《授时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历法。给学生讲授我们祖先这些伟大的数学成就,会极大地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从而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播撒在他们心间。

  在教学中针对某些学生的仄学情绪,笔者列举了华罗庚、陈景润的动人事迹,同时给学生讲近代中国遭列强侵略的历史事实,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点燃爱国主义的火花,让学生把爱国主义的觉悟和情感变成刻苦钻研、认真学习的动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

  恩格斯说过“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要很好地利用数学来养成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数学思想中的辩证观点,不抽象,不呆板,具有广泛的针对性和灵活的适应性,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引导示范的作用。 利用数学所具有的反对主观、重视客观的特性可以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发展史,让学生了解到从数的概念的产生到定理、公式、图像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我们要获得数学知识有一个固定的过程:首先要经过最初的对事物感性认识的阶段,通过对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沉淀、分析、归纳,最后上升到相对理性的阶段,然后将这些理性认知再返回到实践应用中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问题的学习,学生最终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并把它们自觉地运用到今后的研究过程中。

  利用数学内容的辩证性,可以培养学生联系的观点。数学家希尔伯特说:“数学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强调去主动揭示隐藏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辩证因素,探寻知识间的必然联系。例如通过具体讲解函数、映射、同构这些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概念间的联系有一个形象的认识。通过在直角坐标系内画出某些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看到数与形的'联系,了解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从而把几何与代数有机地联系起来。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接触到的复杂事物越来越多,教师要教给他们认识、识别的方法,让他们自己运用思维能力冷静地做出分析与判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媒体报道正反两方面的实例,引导学生正确识别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同时,根据学生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善于模仿的特点,给学生讲数学领域中科学家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正确地对待学习或生活中的成败,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

  3.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

  忽视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中国教育最缺失的一环。数学之美体现在:数学的公式方程简洁明了,体现了它的形式之美;数学的语言专业,深刻,一丝不苟,体现它的语言之美;数学的符号千姿百态,婀娜多姿,体现了数学的图像之美;数学的推理过程科学严谨,精益求精,体现了数学精神之美;数学中的命题假设,想象丰富奇妙,体现了人类的想象之美。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兴趣,还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美的能力,给学生一双识美的“慧眼”。比如教师在讲解函数对偶性的时候,可以适时地画出各种对称图像,很自然地学生就会发现图形对称的美感,教师趁此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认识对偶原理等等。

  总之,数学中一切蕴含美的因素都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它们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享受,在思想上得到启迪,进而影响学生在数学上获得的审美能力能够进一步发展和升华,从而提升在其他领域的审美能力,最终身心愉悦,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提高,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三、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德育教育是一项全面的素质工程,是一个全面的人格塑造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扮演好讲授者的角色,还要扮演好一个传道者的角色。一个成功的数学教师应该是优秀道德的一面旗帜,是学生优秀品德的培育者,因此,教师要做好自身综合素质建设。 首先,教师要储备足够多的专业知识,拥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授人一尺,己有一丈,同时,教师要提高自身学习新知识、新科学的频率和速度。当今社会知识的淘汰率很高,用20年前的旧知识来教给现在学生怎么设计iPhone6是行不通的。其次,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设。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深刻的号召力,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风貌、品格、行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忠诚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严谨执教,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发扬无私的奉献精神,从总体上提升自己的人格特质。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改革,己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融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就是这样一项有着积极意义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氏期性的工作,光荣而艰巨。因此,只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德育与学业双丰收的良好效果。

【解答数学课堂进行德育教育的可行性论文】相关文章: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课堂学习心得体会08-04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1-14

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论文11-05

借助多媒体构建和谐高效数学课堂论文11-07

物流企业如何有效进行成本管理的论文07-28

小学数学游戏课堂实录10-11

教师实习心得体会:如何有效的进行课堂纪律管理11-10

巧用多媒体生成能动课堂的论文11-16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技巧01-14

试论如何善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论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