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课堂实录

时间:2020-12-27 08:16:46 语文 我要投稿

鸡兔同笼课堂实录

  引导语:《鸡兔同笼》想必是很多数学老师都会开展的一节课,那么开展完有关《鸡兔同笼》的教学后,相关的鸡兔同笼课堂实录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鸡兔同笼课堂实录

  师:今天上课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咱们就来扮演鸡和兔。鸡有1个头,2只脚。兔呢?

  生:1个头,4只脚。

  师:鸡好扮演,咱们有1个头,2只脚,坐端正就是1只小鸡。兔有4只脚,可咱们只有两只脚,把两只手当成脚就可以了,举起两只手就变成兔了。变鸡、变兔、变鸡、变兔……

  生跟着命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师:刚才我们把鸡变成兔,脚的只数有什么变化?

  生:原来两只脚,现在变成四只脚。

  生:多了两只脚

  师:我们把兔变成鸡,脚的只数有什么变化?

  生:原来四只脚,现在变成了两只脚。

  生:少了两只脚。

  师:现在笼里有4个头,12只脚,鸡、兔各有多少只?

  生思考后,回答:2只鸡,2只兔。

  师:你怎么知道你的答案肯定正确。

  生:兔有4只脚,2X4=8只,鸡有2只脚,2X2=4只,8+4=12。所以兔有2只,鸡有2只。

  师:现在笼里还是4个头,变成了14只脚,鸡、兔各有多少只?

  原来2只兔,2只鸡,12只脚,现在变成14只脚,多了2只脚,一只鸡2只脚,我只要再加1只鸡不就行了吗?

  生:不对,这样的话,总头数就变了,

  师:在总头数不变的情况下,怎样由2只兔、2只鸡,12只脚变成14只脚呢?把你们的想法表演出来。

  生表演:一只鸡2只脚,一只兔子4只脚,3只兔子12只脚,合起来14只脚。

  反思:如果说这之前自己是带着激情、带着微笑面对着学生。从此处,当发现两组同学的表演也仅仅停留在这道题的结果上,还没有去关注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怎样将12只脚变成14只脚。孩子们的想法偏离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自己的心里已经发生了变化,脑子在大脑里高速的运转,怎样将学生拉到自己的原先设计好的。在几秒钟的时间,自己的想法出来了,既然你们没按我原来的教学设计上来,我就把你们给拉过来。于是我改为重点去引导学生观察,以组为单位,在老师的引导下表演。

  师:原来笼子里是2只兔子2只鸡,12只脚,现在变成1只鸡,3只兔子。有几个人在发生着变化。

  生:一个人在发生着变化。

  师:大家模仿一下他的变化。

  生模仿鸡变成兔

  师:脚的只数发生在怎样的变化?

  生:由2只脚变成了4只脚

  生:增加了2只脚。

  师小结:在总只数不变的情况下,这只小动物,由鸡变成兔,由2只脚变成4只脚,增加了2只脚,它由鸡变成了兔,那么鸡的只数就少了1只,变成了1只,兔的只数就增加了一只,变成了3只。

  反思:此处学生在老师一步步引导下完成了这一重点部分的思考,现在想想,其实此处完全可以将两组数据全部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观察,

  总只数 鸡 兔 脚

  4 2 2 12

  4 1 3 14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他们的总只数都是4只,鸡减少了一只,兔增加了一只,脚增加了2只。此处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脚为什么增加了2只?而不是教师一步步去引导学生完成。

  师:现在老师又变了,还是4个头,不过变成10只脚了,鸡、兔各有多少只?

  生:1只兔、3只鸡。

  师:那我们大家来看一下,以这组同学为例。请这组同学站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变化。原来笼子里是2只兔,2只鸡,多少只脚?

  反思:此处2只兔,2只鸡,多少只脚,课堂中的自己在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完全不记得了,便问学生。可以班里可能还会有一部分同学不记得这一结果。

  生:12只脚。

  师:后来大家说笼子里变成什么了?

  生;10只脚。

  反思;前面是在说脚,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脚上,学生的回答还是停留在脚上。此时,已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自已的问题,当发现学生想和我的自己想要的答案不一样时,自己又开始引导学生。

  师:10只脚,是几只鸡,几只兔?

  生:3只鸡,1只兔。

  师:好,变。变了没有?

  生:变了

  师:几个人在发生着变化?

  生:1个人

  师:这个人在发生着怎样变化?

  反思:从录相上看,学生在此处回答不再是步调一致,而是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现在分析来,这个人在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这一问题的思考,学生会出现不同的答案。可能有的人会说由鸡兔变成了鸡,有的人会说脚由4只脚,变成了2只脚,少了两只脚。从录相上分析,有一个同学已经大声音的说,由兔变成了鸡,少了2只脚。而自己却对他的回答不管不顾,其实只要请他站起来说说,由兔变成了鸡,少了2只脚。追问:为什么少了2只脚,这一难点就会突破。可惜这一生成的资源自己没有利用,又回到了教师的引导上。

  师直接请变化的同学回答。

  生:由兔变成了鸡。

  师:那这样四只脚,就变成了?

  生:2只脚。

  师:这样他的4只脚就变成了2只脚,所以脚只数就少了?

  生:少了2只脚

  师:那他由兔变成了鸡,那兔呢?

  生少了。

  反思:我的意图是想让学生从脚的变化上,引到兔和鸡只数的变化上,而此时学生在回答少了的时候,从声音上看,回答不再那么底气十足,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此时教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从录相中还听到有的学生说少了2只,看来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刚才脚的变化了,而此时学生回答到的1只,还是教师在教师的暗示下完成的,因为老师伸出了1根手指。

  师:那这样,兔的只数就变成了1只,那鸡呢?

  生:多了1只。

  反思:从录相上来,此时学生的回答就显得底气十足,因为有了上一个环节教师兔由2只变成1只,减少了1只,到现在鸡由2只,就多了1只,学生显然已经明白了,教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

  师:就变成了3只。你看,2次变不一样,但是咱们变的结果,一样不一样?

  反思:从录相上来看,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的回答显然不是那么高了,因为问题出现的太快,有部分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只有少数人在低低的回答着一样,此时,我一反问:“一样?”学生此刻便立马意识到老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了,回答,“不一样”。现在想想这个问题确实有两种答案。如果从总只数上来看,两次变法,不管怎么变,头的总只数没有发生变化,都是4只,如果从脚的只数上看来,两次变法,一次是增加了2只脚 ,一次是减少了2只脚。此处的学生明显得在在猜老师的心思,跟着老师的暗示走。现在想想,此时的自己完全可以请有不一样声音的学生站起来回答,说说,一样,怎么个一样法?不一样,怎么的不一样法?引起学生再一次对难点处的思考,可惜又放过了一次生成的`资源,又回到了教师引导。

  师:咱们回到咱们的第一次,咱们由2只鸡、2只兔,变成1只鸡、3只兔,脚的只数由12只脚,变成了14只脚,就增加?

  生:增加了2只?

  师:那后来,咱们又由2只兔、2只鸡,变成了?

  生:1只兔,3只鸡。

  反思:从录相上来,此时学生的回答是不经过大脑的,完全是跟随着老师的课件上的显示在回答,最终回答到1只兔、3只鸡

  师:都是只变了一只,这个脚的只数就怎么样了?

  反思:从录相上看,此处学生的回答,明显得底气不是很足了,因为当问题一出示后,开始都是在老师课件的显示下,直接有答案,根本不需要思考,此处学生所需要的不是引导,而是给予他们思考的空间。

  生:减少了2只。

  师:看看怎么不一样了?

  反思:看着录相中的自己,自己笑了,之前,在开始的时候,自己引导学生去思考,两次变法,一样不一样时,学生有了不同的声音,自己没有去倾听,学生的回答,一样,一样在哪儿?不一样,不一样在哪儿?而教师又引导着学生从头到尾,跟随着课件,又回忆了一次刚才变的过程,结果又回到了刚才了问题,“看看怎么个不一样?”此时的自己以为我领着学生去回忆了一次,学生应该有了自己的思考,应该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可现实是只有几个人举起了手,因为刚才他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由在教师我的引导下完成的,而且是在课件的显示下,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下完成的,学生的思维是一个个的断点,而没边贯起来,去思考。

  师:都是只变了一只,总数不变的情况下,一个怎么增加了2只,一个怎么减少了2只?

  反思:总数不变,这正是两次变的相同之处,而此处却由教师的一句轻描淡写过去了。自己又开始引导学生又开始去观察脚的变化。

  生:一个是减少了1只鸡,加上了1只兔;一个是加了1只鸡,减了1只兔。

  师:“哦。”

  反思:说实在话,自己当时根本就没有去倾听这位同学生的声音,从录相中可以看出他的思路已完全正确,只是离我想要的标准备答案差了一步,于是我又放过去,重新换别的同学来回答。其实此时自己只要将这位同学的想法,写出来,减少一只鸡,就少了2只脚,加上1兔,就增加了4只脚,这样就相当于总脚数就增加2只脚。课堂中的自己,对此至之不理,又追问下一个学生。

  生:兔比鸡多了2只脚,前一只是把鸡就成了兔,所以就在10只,多了4只,不对,在12只上多了2只,兔比鸡多了2只脚,兔变成鸡,就在基础上少了2只脚。

  师:看来两次变法不一样,变的结果也不一样。

  反思:当听到有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就认为学生们都懂了,便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现在想想,这个说法是有错误的,在变的过程中,总头数这一结果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脚的只数发生了变化。

  师:现在老师又增加了难度,刚才是4个头,现在变成6个头,18只脚,鸡兔各多少只?把你是怎么想的在你的本上写下来。开始,比比看谁写得最认真,你在写的时候,怎么想就怎么写,把你想的过程都写出来。

  反思:听着录相自己说的话,有点可笑,一句话,自己竟然强调了两次,真罗嗦,真是阿莫所说的课堂中的“话袋”。

  课前在预设时,这个环节本意不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是让学生说出6个头,18只脚,鸡兔各多少只,这个答案之后,再增加变式:如果变成6个头,24只脚,怎么变?如果6个头,18只脚,变成12只脚,怎么变?在1只1只变的基础上,拔高难度,变了2只变,有了这些扎实的基础之后,在出示8个头,26个脚,鸡兔各多少只,让学生去独立完成,课前设想着有了前面这些扎实的铺垫,学生在完成这一稍复杂的问题时,可能就会想到不同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假设法,也可能会出现一一列举、跳跃列举等更多的方法,然后将学生的方法一一展示出来。在课堂中的自己感觉到课堂中前面用的时间太多了,不能再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了,于是便直接省略这一过程,同时也将教学目标的定位,降低了,只要学生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能用列举的方法完成就可以了。要保证完成一个最低的教学目标。用列举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于是在巡视时,发现学生们的想法也是各种各样,什么都有,我重点都放在哪位同学生采用的是列举法,在对于其它同学的想法我完全是忽略不计的。而之后,我交流的重点也将放在列举法,这一最低的目标上。

  师:请你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反思:此处虽然话是这样说,因为有了刚才的巡视,所有展示的学生基本上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时间有限,只请列举法的同学起来回答。

  生:鸡有3只,3×2=6只,兔有3只3×4=12 12+6=18只

  师:这位同学在猜的时候,直接开始猜鸡有3只、兔有3只。

  师板书。

  师: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猜的?

  生:我原来猜的是4只兔,1只鸡,共18只脚,脚数对了,然后头数错了,然后,我又猜3只兔,3只鸡,算出来是18只脚,正好等于18只,头数对了,脚数也对了。

  反思:对于这里的信息,其实课堂中的自己根本没有读懂,为什么他是先猜4只兔、1只脚的理由。大家在看录相一起议课时,我才明白,原来这位同学的思维方式与我们的有点不同,我们是在总头数不变的情况下,去算脚的只数,是否合要求,而他先从脚的只数入手,利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很快得出4只兔,还余2只脚,就是1只鸡,结果再来检查头数不对。

  师:你怎么想到去猜4只兔,1只鸡呢?

  生:算出来的。

  师:好,算出来的。这位同学也是猜的,只不过他猜的方法和刚才的有点不一样。他是先猜4个兔,1只鸡,共18只脚,结果发现什么?

  反思:此处的学生说算出来的,教师如果能再追问一下,怎么算的。或许就能明白他的想法中明白,是先从脚数入手,再来算头数对不对,现在又来想想学生们其实开始拿到这道题,在试的时候,很多同学的方法都是用乘法口诀,算出来之后,发现头数不对,又开始改。都是先从脚数入手,来看头数对不对。

  生:只数对了,头数不对。

  师:他一下子就变成了3只鸡,3只兔,18只脚。一下子就变成这个了,是吧。

  生:是的。

  师:可现在笼子里是几只头?

  生:6只头。

  师:他猜的是?

  生:5只头。

  师:后来怎么又加了1只

  生:头数不对。

  师:说明这位同学爱动脑,发现头数不对,再变。

  反思:看着录相中的自己又笑了,开始在板书时,学生们已经知道这位同学的思路了,可当自己板书完了之后,又开始一步步的领着学生去分析这位同学的做法,重复。

  师:还有没不同的猜法?

  生:我是解方程.

  反思:想到当时这位同学说解方程时,自己低头看了一眼,一看他列的方程是错误的,2X+4X=18,课堂中的自己想着,如果再把这一错误拿出来,就又浪费了一些时间,干脆先放过去,先奔我课堂的目标上去.其实这位同学的方程虽然是错了,可是在遇到稍复杂的题目时,他能够想到用方程去解决,这一意识是很好的.应给予表扬才对.

  师:我们先来看看还有没有不同的猜法?

  生:我也是用1和4去推算出来的.4只兔子1只鸡,就相当于少了一只头,那么2只鸡就可以变成1只兔子,鸡再加上2只,兔再减去1只就可以了.

  师:这位同学的推理能力特别强,和刚才这位同学的想法一样.都是这要,头数不对,调。

  反思:此时这位同学表达的想法就更清楚了,而他与刚才的同学一样,在猜测时,他也是先从脚数入手,然后再变头的只数。其实像这种先从脚数入手的同学生还有很多,如能再增加一些对比,让学生明白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先从脚数入手和先从头数入手,哪种更好一些。

  师:大家都是这么猜的?老师可不可以这样猜呢?老师是先猜1只鸡,5只兔,那么他的总脚数就是?

  生:22

  师:可题目是?

  生:18只。

  师:就得

  生:减1只兔子加1只鸡。

  师:让鸡加1只,就变成2只,那兔减1只就变成4只,那脚呢?

  生:20只。

  师:我现在是20只吧,够不够。

  生:不够。

  反思:这句话自己说的是什么,课堂中的自己也不清楚,在看录相时经提醒,才发现对于如此重要的一句话,自己用“够不够来”表达,真是太不准确了。

  生:鸡再加1只,兔再少一只。

  师:那这样,鸡就变成3只,兔就变成3只,一共18只脚。

  师:如果我想一下子,从24只脚跳到18只脚,该怎么跳?

  反思:此处自己人为的将学生又一次拉到了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其实课堂中的学生肯定有学生猜的是1只鸡,5只兔,其实完全可以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说说,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怎样将脚只数变到18只。

  生思考后,开始回答。

  生:如果把兔变成鸡的话,就少了2只脚,由22到18看少了几次2只脚,正好少了3次,所以就是3只鸡、3只兔。

  此时学生开始小声音议论,显然这位同学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立马开始纠正。如果兔兔变成鸡的话,就少了2只脚,看看22和18差了多少?差了多少再除以2,就是少了几只兔,就多几只鸡,结果就是3只鸡,3只兔。

  反思:这个学生的回答已经相当的清楚了,自己完全可将这位同学的想法写在黑板上,看其它学生是否能看懂,来引起其它学生的思考。课堂中的自己对这一资源又放过了。

  生:原来是1只鸡,5只兔,脚是22只。多了4只。一只鸡比一只兔,少2只。然后,减去2只兔,就少了4只,再加上2只鸡就正好了。

  生:我和他的一样,脚数与原来的1只兔,5只鸡的18只脚比,脚数多了4只脚,一只兔子比鸡多2只,2只兔子就多了4只,所以兔子就减少2只,鸡就多了2只。

  反思;从录相中仔细倾听这两位同学的发言,还是有一点不同之处的,第一位同学认为是由22只脚,变成18只脚,就要减少4只脚,而后两位同学认为22只脚比18只脚多了4只脚。学生们的想法确实有意思,自己在参与其它资料时,对于此处的说法也如同一样,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师:咱们就用6个圈来代表这6个小动物,师动手画图。引导学生分析,

  1只鸡,5只兔,22只脚,变成18只脚,引导学生去分析。

  师:看来我们解决一个问题,确实有点难了,我把这个题再变一变。

  出示8个头,26只脚。鸡兔各有多少只?

  反思:给予学生输入负面的信息,不好。从录相中看出学生表情确实不好,发出啊的声音,认为确实难了。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全班交流。

  生1:我是先看几+几等于8,然后再算出脚的只数,看哪个符合条件。

  我先猜2只鸡、6只兔,总脚数是28

  然后又猜4只鸡、4只兔,总脚数是24

  1只鸡、7只兔,总脚数是30

  3只鸡、5只兔,总脚数是26

  反思:从这位同学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这位同学的猜法还停留在瞎猜,尝试的过程中。

  生2:写了两种猜法。

  (1) 鸡、兔 脚

  1 7 30

  2 6 28

  3 5 26

  第二种:鸡、兔 脚

  (2) 4 4 24

  3 5 26

  师:你怎么不猜鸡有5只,兔有3只呀?

  生:那样脚数就少了。

  反思:应追问,你怎么知道脚数一定少了?

  师:刚才大家介绍了这么多种列举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呀?

  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谈想法,全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