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民间釆风去》教学实录

时间:2020-12-24 09:43:28 语文 我要投稿

《到民间釆风去》教学实录

  《到民间釆风去》是借采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以下是《到民间釆风去》教学实录,欢迎阅览!

《到民间釆风去》教学实录

  (师生问好)

  一、导入

  师:我们的家乡中山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秀丽的风光和灿烂的文化。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最具幸福感城市。身为中山人,我们应为此感到幸福和骄傲。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课——情满中山。去了解家乡的美食、美景、民风民俗吧!

  二、学习目标

  师:我们这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屏幕显示)

  1、通过民间采风活动,了解民间文化,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2、了解广告词和对联的写法。

  3、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技巧,发展合作精神。

  注意:口语交际遵循的原则:言之有“礼”,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节”。

  师:有“礼”是指说话要得体;有“物”是指说话要有内容;有“序”是指说话要有顺序;有“节”是指说话要简洁。

  板书:有礼 得体

  有物 内容

  有序 顺序

  有节 简洁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分为美食、美景和文艺三大组到民间采风。

  屏幕显示:课前准备

  美食组:搜集中山的特色美食

  美景组:收集中山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文艺组:收集中山传统民间文艺和新民俗。

  三、成果展示

  师:好,下面看看各组采风归来都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拿出自己采集到的资料进行小组交流。推出你们认为比较好的向大家展示。

  (小组交流,老师巡视)

  特色美食篇

  师:同学们讨论的这么热闹肯定有好的成果要展示,下面我们先有请美食组的同学展示,先有请美食组的组长杨巧仪同学。

  (学生鼓掌)

  杨巧仪:大家好,我们组主要负责特色美食的采风,在采风过程中,同学们都非常认真,通过交流,我们推选了3位同学来展示他们的成果。先有请李敏婷同学和她的搭档。

  (李敏婷和搭档冯可宜共同展示,可宜点击图片,敏婷介绍)

  李敏婷:俗语云:“要吃飞禽,鸽子鹌鹑”,鸽肉还有一定的药疗保健作用,自古民间就有“一鸽胜九鸡”的美誉。石岐乳鸽,它是目前中国最优良的肉鸽品种之一,以体形大、肌肉饱满、肉质嫩滑爽口而饮誉海内外,是广东省名牌产品。

  如今,“石岐乳鸽”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菜式名词了,它已成为了中山悠久美食文化的特有形象之一。正所谓:“大啖乳鸽十数款,不辞长做石岐人。”谢谢大家!)

  (学生鼓掌)

  杨巧仪:下面有请沈俊杰同学。

  沈俊杰:(一边手举菠萝,一边介绍)“不到中山非好汉,神湾菠萝NO1”神湾菠萝产自中山市的神湾,以个头娇小、汁多味甜、肉质爽脆无渣而驰名。神湾菠萝温和无毒,不用泡盐水,削好就可以吃,特甜特香。最先由华侨引进,经过多年栽培已成为当地的特色产品。谢谢大家!)

  (学生鼓掌)

  杨巧仪:下面有请梁剑斌同学。

  梁剑斌:(一边手举装着杏仁饼的盘子,一边介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杏仁饼。”中山杏仁饼是广东四大糕饼之一,也是馈赠亲人朋友的礼物首选之一。杏仁饼并非用杏仁制成,它得名于状似杏仁,其实叫它绿豆饼更贴切。由于杏仁饼的杏仁形状容易缺角,影响美观,饼模被改为圆形,一直保持至今。饼身松脆,饼心香甜,入口松化,风味独特。中山杏仁饼,以咀香园生产为正宗,规模最大,质量最佳,故又称咀香园饼。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地区。谢谢大家!

  (生鼓掌)

  师:感谢美食组的同学给我们带来色香味俱全的特色美食。刚刚这位同学提到的咀香园,于2006年获得“中华老字号”的称号,老字号始终坚持:诚信、敬业、创新、学习的咀香园精神。在这种精神的不断创新、进取中获得了市级、省级、国家级的荣誉称号。产品畅销国内外,已成为现代的、颇具特色的企业。这也代表着我们中山人的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精神。

  好,美食组几位同学在展示时都不约而同地用广告语的形式推荐自己最喜欢的美食。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广告语。)

  师:广告语,又称广告词,指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和招贴形式向公众介绍商品、文化、娱乐等服务内容的一种宣传用语。

  方法导航:

  (1)体现产品特色:如“农夫山泉,有点甜。”“贵族质量,百姓价格。”(某药品广告词)

  (2)语言简洁凝练:如“好空调,格力造”

  (3)化用或借用熟语(名句、成语、歌词、诗歌等)

  如:但愿人长久,热血注心田。(源自苏轼的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实刚刚有同学提到的“不到中山非好汉,神湾菠萝NO1”符合第三个特点,源自“不到长城非好汉”;再比如“大啖乳鸽十数款,不辞长做石岐人。”也是符合第三个特点,源自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师:我们了解了广告语,接下来,为了让我们家乡的美食走出中山,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请你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为你最喜欢的一种美食创作一条广告语。

  (屏显广告语特点和几张美食图片)

  (学生写广告语,老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写的好的广告语,挑几个上黑板写。)

  师:上面几位同学已经写好了,我们找几位同学评一评。宝宜,你先读一下自己写的广告语。

  宝宜:“古有信鸽帮传输,今有乳鸽上餐桌。”

  师:杨巧仪,你来评这则广告语。

  杨巧仪:我认为她写得很好,简练凝练,符合第二个特点,并且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师:吴庆丰,你来读一读自己的广告语。

  吴庆丰:不要迷恋鸽,鸽只是个传说。(石岐乳鸽)

  师:陆敏谊同学来评一下。

  陆敏谊:我认为这句话写得好,因为它符合第三个特点,借用了网络流行语。

  黄文斌:腊肠腊肠,还是黄圃的强……

  林豪朗:我认为他写得好,因为这句话符合广告语的第一、二个特点,突出了黄圃腊肠的出名,其中“强”字突出了黄圃腊味的独特。

  冯可宜: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鱼球真遗憾。

  陈佩欣:这句广告词讲究押韵,同时符合广告语的第三个特点,借用俗语。

  师小结:刚刚几位同学的广告词写得都不错,也都基本掌握了广告语的写法,今后我们想要推荐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变得强有力了。接下来我们再欣赏美景组的采风成果。有请组长陆敏谊同学。

  (学生鼓掌)

  人文自然景观篇

  陆敏谊:我们组经过实地考察和网上搜索,真是大开眼界,家乡的景观多姿多彩,主要旅游景点有:孙中山故居、孙文纪念公园、孙中山纪念堂、五桂山逍遥谷、紫马岭公园、三乡泉林旅游山庄等,每年都迎来无数观光游客。下面我们组请来了孙中山故居和詹园的导游向大家介绍这两个景点。

  (吴庆丰点击图片、陈佩欣介绍孙中山故居)

  陈佩欣:大家好,我叫陈佩欣,是今天的导游。孙中山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成立于1956年,现在的主体包括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纪念馆、翠亨农业展示区和翠亨村居民展示区。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中山市唯一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它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外表采用西方建筑形式,而内部是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为两个耳房。1866年11月12日我们的历史伟人孙中山先生就诞生于此地。谢谢大家。

  (黄文斌点击图片,罗嘉辉介绍詹园)

  罗嘉辉:大家好,我是詹园的导游,詹园又名中山大宅门。是目前岭南地区最大的私家庭院。占地百亩,是由园主黄远新先生亲自设计,为父母建造一处淡雅精致、 颐养天年的静心居所,为了彰显严爱、永志慈恩,园主以父名命桥名,以母姓冠詹园,又专辟一处设立“孝道馆”,彩绘“廿四孝”图悬挂其内,以宏扬传统“孝文化”为己任。

  (学生鼓掌)

  陆敏谊:谢谢两位导游的介绍。孙中山先生是我们中山的骄傲,在他的激励下,许多中山人走上了爱国奉献之路。孙中山故居让我们感受到中山人为国为民的拳拳赤子之心。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詹园主人黄远新先生的孝心令人感动,詹园是中山人孝文化的集中体现。从这两处景点可以看出,我们家乡的风景不仅有观赏性,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师:感谢美景组的同学给我们带来了图文并茂的展示。让我们不但欣赏了家乡的美景,而且体悟到其中蕴含的精神。

  美景怎样才能更有生命力?我们能为家乡的美景做些什么?请看屏幕。猜猜它们写的是什么景色?

  屏显:

  (1)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2)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学生齐声朗读)

  师:同学们猜猜它们写的是哪两个地方?

  生:醉翁亭和岳阳楼。

  师:这两处景点都因为这两幅对联而显得更有文化内涵。我们现在归纳一下对联的基本知识。

  对联又称楹联、春联、对子等,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是一种对偶文学。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怎样学会写对联呢?请看屏幕。

  屏显:

  方法导航:

  (1)要字数相等,用字不重复。

  (2)下联末字用平声字(平声指第一二声)

  (3)讲究对仗: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成语对成语,典故对典故,人名地名对人名地名,而“对”就是指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如:松江鲤鱼美,泰山天下雄。

  师:我们了解了对联的知识,接下来,我们也可以为家乡的美景创作对联,增加它的文化内涵。请看第一题。

  (屏显题目)

  巧对对联

  (1)千秋青史传 ,

  寸草丹心 “。 (詹园孝道馆)

  (学生思考)

  陈晓霞:上联为”千秋青史传孝道“

  林豪朗:下联为”寸草丹心报春晖“因为有句诗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好,接下来看第二题。

  屏显:

  (2)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 (用中山景点名对)

  (学生思考)

  学生七嘴八舌的说,然后合成答案:五桂故居詹园,同是中山胜地。

  师:同学们这样对已经很好了,如果我们要更完美一点的话,下联就尽量不要和上联重字,并且最后一个字用平声字。

  生:全为中山天堂。

  师:很好,老师自己也对了下联,”五桂西山故居,同属中山风光。“

  接下来第三题。

  屏显:

  (3) ,

  水秀卧龙生(孙中山故居)

  师:别看它短,也要好好思考才能对得出。

  (生思考,有点难度,师提示)

  师:大家想想它写的是孙中山故居,”水秀“对什么呢?(生马上回答”山青“)”卧龙“是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孙中山先生比作”卧龙“。中山人杰地灵,孙中山先生属于中山名人,所以上联可为……

  生:山青人杰出

  师:可以,很好,”山青人杰显“也行。

  师:同学们,以后如果想对对联能对答如流的话,那得平时多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对联对于开阔我们同学的视野,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有着积极作用。希望同学们多了解对联,创作对联,陶冶情操。

  接下来我们有请民俗文化艺术组的同学汇报他们的采风结果。看看他们呈现的方式和前两组有什么不同。有请民俗文化组组长刘宝宜同学。

  民俗文化艺术篇

  刘宝宜:大家好,我是民俗文化组的组长,我们组的展示和别的组的不同,有请我的搭档何金池同学。

  (宝宜和何金池2人一组,边放五人飞艇视频(已消音),边介绍五人飞艇知识。)

  刘宝宜:五人飞艇又称五人龙舟,在中山水乡镇区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和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南头人民参加五人飞艇的历史已有100余年,每年中秋前夕,各村好手相约下河比赛庆祝丰收佳节。今年南头镇的五人飞艇赛纳入了中山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吸引了来自小榄、古镇、东升等几个镇区的水乡好汉以及来自广州、佛山、江门等外来选手跃入了鸡鸦水道的比拼中,规模刷新以往记录。

  南头五人飞艇公开赛那种敢于竞争、奋勇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刚刚我们观看的是传统民俗,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中山新民俗。

  (何金池播放慈善万人行的视频(已消音),宝宜解说。)

  刘宝宜:中山慈善万人行在中山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已成为这个城市的新民俗。”千人同行,万人同行,我们与爱同行“在这歌声中,每年春天广东省中山市都有上万名的民众走上街头为慈善事业筹集善款,同时历经23年的慈善万人行活动已从单一的游行拓展成各种文艺和民间艺术的集中展示,一些曾经销声匿迹的传统民间艺术重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据了解,每年慈善万人行活动所筹集的善款主要用于社会公益福利建设事业。

  慈善万人行,是中山民间文化的幸事。慈善为怀、快乐公益的中山人,以中山本土文化为载体,举着孙中山先生的博爱大旗继续前行。 谢谢大家!

  师:谢谢宝宜和金池,老师也搜集了几张有关中山民俗的图片。

  (投影图片:咸水歌、小榄菊花会、南头灯酒)

  师:几个组的采风成果展示已经结束了,我们家乡的传统民俗可谓丰富多彩,推而广之,我泱泱中华的民俗文化更是精彩纷呈。可是我也不无担心地告诉同学们一个现实:我们身边,我们国土上的一些民俗精粹正在消失,中山咸水歌据说会唱的人已寥寥无几。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对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似乎比中国传统的春节、中秋等节日更有吸引力。

  那么,作为中国人,我们到底该不该过洋节呢?

  今天,我们就来辩一辩。

  屏显:

  辩题: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

  正方:中国人应该过洋节。

  反方:中国人不应该过洋节。

  师:课前你们已经选好了自己的观点,也已分组坐好了,接下来先讨论,稍后开始辩论。

  (学生讨论,老师巡视。)

  师:我们先有请正方同学陈述你方观点。

  (正方)刘宝宜:我方认为,中国人应该具有放眼世界、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胸襟和气度,所以我方认为洋节应该过,谢谢大家。

  (反方)叶智欣:我方认为洋节顾名思义就是洋人的节日,洋人即外国人,而我们是中国人,有自己的节日不过为什么过洋节呢?所以我方认为中国人不应该过洋节。谢谢大家

  (正方)林豪朗:对方辩友,你刚刚这样说就不对了,我们和外国人虽然不是同一个国家的人,但是我们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我们不应该再有封建的愚昧无知、闭关自守,而应该接受国外的文化精华,并且学习为我们所用。

  (反方)陈晓霞:虽然我觉得洋节十分有趣,但是我们是中国人,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要侮辱我们的节日,洋节和中国的节日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习俗,不能相比较,但是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占据的位置应该比较大,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

  (正方)刘宝宜:我方认为中国人应该过洋节,不知道对方辩友有没有听过”音乐无国界“这句话,有没有看过”汉语桥“这个节目?相信大部分同学都看过,既然音乐无国界,文化也是不应该有国界的,像传统节日也是一种文化,比如说外国朋友很虚心的学习我们中国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抵制洋人的节日,这样对比下来,显得我们中国人有些小气。你愿意做一个心胸狭窄的中国人吗?(同学们说”不愿意“)既然大家都说不愿意,那么我们就应该过洋节。谢谢大家。

  (反方)关正杰:中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现在的老外来到中国旅游,都要避开五一和十一长假,往往喜欢春节的时候来中国,为什么呢?一方面,两一长假国内的游客过多,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正统的节日,春节更是最有中国魅力的一个,在这时,作为一个西方人,所有神秘想象之乡的`中国,就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与生活习惯,才是最吸引西方游客的,中国传统节日越来越兴旺,中国的特色经济才会越来越发达。谢谢大家。

  (正方)刘宝宜:我方认为,中国人应该过洋节,有些洋节过起来可是非常有人情味,在父亲节、母亲节时,给我们的父母送上最温馨的祝福,最真挚的感情。给母亲买条围巾,买一束可人的康乃馨;给父亲买一个精美的打火机,给家里买一块精致的桌布,礼轻情意重,世界文明的发展决定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而不是互相抵制和歧视啊。

  (反方)叶智欣:对方辩友,我认为日本是外国,而我们是中国人,还记得当年的南京大屠杀吗?日本杀了我们多少同胞,难道我们要学日本那样吗?

  (正方)刘宝宜:我觉得对方辩友这样说就不对了,让我们牢记历史并不是牢记抽恨。如果真的要牢记仇恨那该要有多少要记呀。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要虚心的吸收外来文化,像刚刚我方同学所说日本也是学习中国文化,我们也知道在唐朝时候他们曾排过很多的使者来我国吸收中国的文化,所以我认为对方辩友这样说真是太不对了。谢谢大家。

  (反方)叶智欣:可是我们中国一个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难道就这样被”洋节“这两个字吞尽了吗?况且洋节并不具有纪念意义,我们中国讲究忠义孝全,这过节也是,从信仰宗教上讲,我们信仰佛教,不信仰基督教,过洋节我们只是追求新鲜,对我们本身没有实际意义,那有何必背上忘本的罪名去追求新鲜呢?

  (正方)杨巧仪:我方认为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包括西方的洋节都是世界不可缺少的色彩,毕竟洋节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反方)叶智欣:对方辩友,我想请问你们一下,你可否承认你是中国人,在中国这片神圣的土地上生长着。我们作为中国人,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想,我们应该过自己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新春佳节,我们走亲访友,互致祝福。清明节,我们可以踏青扫墓;端午节,我们纪念伟大爱国的诗人屈原,划龙舟,吃粽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方认为我们不应该过洋节。谢谢大家。

  (正方)刘宝宜:我方认为过什么节,节日是什么名称不重要,大家只是想要一个团聚、欢乐、放松的机会,所以说即使过了圣诞节也不是崇洋媚外,大家高兴开心就好,这才是最重要的,但关键是大家不要只顾着洋节而忘了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应该增加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文化氛围,在崇尚西方文化节日传统也千万不要盲目崇拜并迷失了自我,热热闹闹过好洋节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文化。谢谢大家。

  师:刚刚宝宜总结得很好,是的,每一位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远见卓识的炎黄子孙都必须站在历史和世界的高度,去认识这个问题,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在适当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精华的同时,也不迷失自我,使中华传统美德和悠久民族文化这两朵奇葩并蒂开放,香飘世界。

  四、学生谈节课的感受

  师:通过这节课,我想听听同学们在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陈佩欣: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了对对联和辩论的方法,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山的特色。

  林豪朗:通过这节课,我提升了我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以上三个环节,我了解到我的故乡的历史和美丽的景色。让我受益匪浅。

  徐梓豪:通过这节课,我更加了解了家乡的美食、美景和民俗文化。

  黄咏诗:其实中国传统节日与洋节不应该相生相克,而应该世界大同,对于中山乃至世界都应该互帮互助。

  师: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说得真好。

  五、老师总结

  师:刚刚我们同学都说得很好,我们的家乡有美食;有五桂山、逍遥谷等秀美的自然风光,也有孙中山故居、詹园等充满文化气息的人文风光;还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这些都显示了我们中山人特有的勤劳、质朴、慈善、博爱的品质。作为中山人,我们为能生活在这美好的城市而感到骄傲。同时也要积极向世界推荐我们的家乡,在推荐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要有”礼“、有”物“、有”序“、有”节“,展示中山人的风采。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到民间釆风去》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到灯塔去》读后感06-19

“能源家族”教学实录11-26

元日教学实录范文10-04

“机械效率”教学实录12-06

中学课文《穷人》教学实录10-22

有关《风》教学设计10-15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09-17

悯农二教学实录范文10-04

爸爸的菜园教学实录范文10-03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范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