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课文教案

时间:2022-07-02 21:29:04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词五首》的课文教案

  第五单元

《诗词五首》的课文教案

  17 诗词五首

  【课前寄语】

  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如田园诗、边塞诗等,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极大的发展。单是诗歌就有乐府、律诗、绝句。到元代,元曲成为主流的文学样式。他们都是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五首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精练的语言、和谐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古代诗歌的朗读技巧,背诵诗歌。

  2.掌握诗歌中字词的解释。

  3.品味鉴赏诗歌。

  4.体会作者在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诗人灌溉了中华诗歌这片沃土,这节课让我们先了解其中几位杰出的代表,去品味诗歌的芬芳。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作者与作品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官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因上书言事被武后赏识,授麟台正字。曾多次上书论政事,官至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后解职归乡,遭县令段简诬陷入狱,忧愤而死。他是初唐著名诗人,反对唐初靡丽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他的一些诗,风格苍凉激越,是初唐一代诗歌先声。有《陈伯玉集》传世。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世称“诗鬼”(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云诡谲、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也是长期受压抑造就了离奇的心态),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马致远(约1251—1321),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大都(北京)人。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四人以杂剧并称“元曲四大家”。著杂剧15种,今存《汉宫秋》《荐福排》《岳阳楼》《黄粱梦》《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七种。

  2.字词积累

  东篱(lí) 燕脂(ān zhī) 提携(xié)

  车马喧(xuān) 塞上(sài) 怆然(chuàng)

  3.词语解释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人境:人世间。

  车马喧:诗中指世俗往来的纷扰。

  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

  真意:真正的意趣。

  辨:辨别、说明。

  客路:旅途。

  风正:顺风。

  残夜:夜将尽之时。

  旧年:一年将要结束的时候。

  乡书:家信。

  悠悠:辽阔、遥远。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黑云:比喻敌军。

  临:抵达。

  声不起:声音不响。诗中指鼓声低沉。

  玉龙:宝剑的代称。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学生运用工具书,结合注释轻声朗读这五首诗词。

  2.以《次北固山下》为例,简介古诗朗读停顿的两种划分方法。

  (1)按音节划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按意义单位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小结:同一首诗,可以有不同的读法,我们现在读古诗一般采用按意义单位停顿的读法。

  ①教师范读五首诗词,或放录音。学生在书上画出停顿,注意读准字音。

  ②指名朗读五首诗词,教师注意给学生正音,并在正确停顿方面作具体指导。

  ③学生自由朗读五首诗词,要求字音、停顿正确。

  3.按照意义停顿的方法朗读这五首诗词。

  步骤三 深层探究 深入理解

  1.(1)《饮酒》一诗中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

  【交流点拨】“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所以,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说诗人精神超脱凡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世俗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在偏远安静的地方。开头的四句诗,表达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交流点拨】这里的“真意”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3)《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什么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交流点拨】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天真意趣。

  2.(1)《次北固山下》每句各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

  ①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

  ②写青山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虑情怀;

  ③写景致的缺憾——残夜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④写思乡之情。

  (2)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景色?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3.(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交流点拨】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洞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2)《登幽州台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交流点拨】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哀伤,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4.(1)《雁门太守行》描绘了几个画面?

  【交流点拨】两个。一个是日落前边关将士守城的情景;一个是写援军的行动。

  (2)《雁门太守行》中的第三、四句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情景?

  【交流点拨】第三句是从听觉的角度,第四句是从视觉的角度。

  (3)《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几乎每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试举例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交流点拨】这首诗在“黑云”“夜紫”的背景下,点染“金鳞”“燕脂”“红旗”“黄金台”“玉龙”,色彩斑斓,对比鲜明,准确地表现了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显得奇诡而又妥帖。

  5.(1)《天净沙秋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一关键诗句可以体现出来?

  【交流点拨】表达了作者孤寂愁苦的情感,从“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因为思念家乡而孤寂愁苦。

  (2)《天净沙秋思》中哪些景物表现作者的伤心之情呢?

  【交流点拨】通过十种景物,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之情。分别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3)如何理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话?

  【交流点拨】这句话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西下”点明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一)总结课文

  1.总结写法

  “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天净沙秋思》中得到体现的?

  【交流点拨】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以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2.归纳主题

  《饮酒》这首诗主要写作者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通过对沿途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作者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雁门太守行》全诗描绘了两个场景,前四句写日落边关,将士守城的场景,后四句写援军的活动及将士们以身报国的豪情。

  《天净沙秋思》作者通过对秋天傍晚的几种特有的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一种孤独漂泊之感和思乡之情。

  (二)拓展延伸

  思乡报国诗是古诗中的一大主题,请搜集这类诗歌中的名句。

  名言警句积累(思乡或报国)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4.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独漉篇》)

  5.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板书设计

  饮酒第一至四句:叙说“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第五至八句:描绘田园景色,表达悠然闲适的心情

  第九、十句:人与自然融合,领会人生真谛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绿水前

  看景潮平岸阔 风正帆悬

  海日残夜 江春旧年

  思乡:乡书归雁 乡愁难解羁旅之情

  登幽州

  台歌抒发的情怀孤独的慨叹

  人生苦短的悲感

  怀才不遇的哀伤

  艺术特色景藏情中

  沉郁悲壮

  长短参差的楚辞体句法在悲怆的涕下

  蕴藏的是强烈的报国愿望

  雁门太守行写景第一句:敌军来势汹汹

  第二句: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第三、四句:惊心动魄的战斗

  第五、六句:援军的活动、双方的苦战

  抒情——第七、八句:誓死报国的决心

  天净沙秋思写景第一句:萧瑟的意境——客愁之意

  第二句:幽雅恬静的画面——思乡之情

  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孤寂之情

  抒情第四句:点出时间

  第五句:肝肠寸断——凄苦愁楚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诗词》的课文教案】相关文章:

课文所见的教学教案07-03

课文《画》的教学教案07-04

课文《祝福》的教学教案07-04

课文假如的教学教案07-04

《缩写课文》教学教案07-04

课文泉水的教学教案07-04

课文麻雀教学教案07-03

课文尊严教学教案07-03

课文草原的教学教案07-03

课文《公输》教学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