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心理学教会你“看透生活

时间:2020-10-21 19:02:41 心理学 我要投稿

论文:心理学教会你“看透生活

  踢猫效应

论文:心理学教会你“看透生活

  不要用自己的过错来惩罚别人

  踢猫效应(Kick Cat Effect)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受到上司或者强者情绪攻击的人又会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

  这样就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因为也许会有多个渠道的怒气传递到他这里来。

  现代社会中,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紧张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的不稳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消极因素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就会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猫”的队伍当中——被别人“踢”和去“踢”别人。

  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

  踢猫效应是典型的“攻击转移”,一个正常的人类在遭遇危险或者挫折的时候都会产生攻击性,这是我们自我保护的本能。

  当人类的存在遭遇危险时,因为杏仁体的总用,一般有三种反应:1.战斗,2.逃避,3.傻愣。

  当今社会,由于过分的强调竞争与物质成就,导致人际关系疏离,个体内心空虚、孤独、焦虑。当遭遇挫折或伤害(主要是利益或心理层面)时,往往战斗行为的对象往往又是我们成功所依靠的对象,不能“战”;人际的疏离和冷漠,让我们缺乏安全温暖的港湾,无处可“逃”;以至于很多人“傻愣”的活着。

  可是,时间久了,压抑的愤怒和不满的情绪多了,憋得难受,自然要找一个合适的对象,释放自己的攻击本能。找一只比自己弱的“猫”,来发泄发泄,是相对来说是安全的:,不影响自己将来成功的。

  这里,教大家几个化解负面情绪的小方法:

  1. 真诚表达,当你收到伤害或压抑的时候,真实的表达胜过压抑或者“作”;真诚,可以让你有尊严、自由的活着;

  2.给自己找几只可以信任的“猫”,他们可以随时叫出来一起疯、一起笑、一起孤单一起寂寞;

  3.善待自己,看自己想看的电影、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吃自己喜欢的事物等;只有自己才最懂如何爱自己。做一个快乐、充满力量的人,才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个浮躁的世界;

  4.运动和音乐,是很好的.放松手段;

  5.放松是一件可以学习,并有效应对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的方法。你可以请教身边的音乐老师、瑜伽教练、心理咨询师,他们都有很好的训练方法。

  蔡格尼克效应

  为什么脑海里会有循环不断的歌声?

  “啊,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

  有时候是不是脑海中总有首歌,挥之不去?….不停的唱….不停的唱……

  心理学认为,这是因为大脑倾向于思考尚未解决的事情。想想这首歌的结尾,会让你的大脑结束这个死循环。

  人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而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同一动机便会使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

  蔡格尼克效应容易使人走入两个极端:一个是过分强迫,面对任务非得一气呵成,不完成便死抓着不放手;另一端是驱动力过弱,做任何事都拖沓啰嗦,时常半途而废,永远无法彻底地完成一件事情。

  只有减弱过强的驱动力,增强不够的驱动力,才可以使人一面做事一面享受人生乐趣。

  而怎样才能把脱缰之马一般的完成驱动力抑制住呢?

  第一,在看事物的时候运用自己的价值观标准,如果发现一个工作计划不值得做,那么就勇敢地放弃。

  第二,编制一个时间表,把必须做的事以及要费的时间都写下来。努力培养出一种较合实际的意识,把期限定在要求办妥的时间以前。如果有笔帐必须在12月1日缴付,那就预订在11月25日付出。

  第三,一点一滴地强化意志力,我们可以先从一件小事来训练自己,比如强迫自己在洗碗槽里留下几只碟子不洗,看一本书的时候,尝试停一下,想想自己是否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如果是的,要不要继续看下去?

  第四,从现在开始:做任何事情,不要想着我还有时间去做,等待片刻;这样子会让大脑产生一定的滞后性,会让自己产生懒惰的行文;因此,想到就去实现,做是一切成功的前提;

  第五,练习是一件好事,但是切勿目标盲目;

  第六,制定一个准确的截止日期;针对每一项工作任务,预测可能需要的时间,根据时间结点来评估自己的任务完成计划;

  第七,细分每一步工作计划:对于一项工作任务,不要盲目的去做,前提是仔细思考,细化每一个任务步骤,结合每一步任务所需要的条件即可。

  吊桥效应

  你到底有没有一见钟情?

  1974年,心理学家达顿和艾朗做了一个著名的“吊桥实验”。实验中,两组男士分别要通过两座桥,一座是摇摇晃晃的吊桥,一座是坚固的石桥。桥的另一边是一位漂亮的女助手。实验结束后,女助手会给他们留下自己的电话,表示若希望了解实验结果可以继续联系。

  结果18位过吊桥的男士中,有八成和女助手事后通过电话;而16位过石桥的男士中,只有2位和女助手联系过。事后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那些和女助手通过电话的男士们果然以为自己当时产生了类似爱情的感觉,想和女助手进一步发生点啥……

  你的情绪体验,更多取决于你对自身生理唤醒的解释,而不一定来源于你的真实遭遇。

  吊桥效应,指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过吊桥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这个时候碰巧遇见一个异性,很容易错把由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方使自己心动才产生的生理反应,故而对对方滋生出爱情的情愫。

  韩剧《太阳的后裔》里男主谎称女主踩到了地雷,并说几乎谁踩到都会丧命,吓得女主神不守舍,然后又以一句云淡风轻的“我替你踩,替你死呗”令女主爱恨交织。这就是吊桥效应的功劳。似乎也给恋爱中的人一个启示:危险或刺激性的情境可以促进彼此的感情。

  結果分析:

  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过吊桥的时候 由于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这个时候碰巧遇见一个异性那么他会

  误以为眼前出现的这个异性就是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

  从而对其产生感情

  禁果效应

  如何让ta对你的小心思感兴趣?

  越是被禁止的东西,人们反而越想要弄到手。

  这就是“禁果效应”(又常被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正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受到了双方父母的严酷阻挠,而这样的极力压迫反而使双方爱得更深。由于单方面的禁止和掩饰而造成的逆反现象,这便是“禁果效应”。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越想把一些事情或信息隐瞒住不让别人知道,越会引来他人更大的兴趣和关注。

  禁果效应”跟两种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有关。人们倾向于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产生好奇,而逆反则基于人们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天性。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由于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因此常出现禁果效应。

  要感谢亚当和夏娃。作为经典的例子,载入永恒。至少他们告诉我们:

  禁果的诱惑是极大的,甚至可以让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尝试。

  禁果可以吃!吃了不会出人命,也不会食物中毒上吐下泻。

  你去尝试禁果之前,肯定会有外在的诱因,或诱导。(比如,伊甸园里的撒旦。)

  吃了禁果,事后也不要责怪自己,如亚当夏娃,你的认知会发生变化,你将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另一种人生。

  幸存者偏差

  为什么班上学习差的人都挣了大钱?

  为什么班上学习差,不读书的都挣了大钱?因为学习差不读书、还很穷的同学,都不显眼,你根本不关注人家。而学习差、挣大钱的人,才能获得你们的关注。

  为什么官二代、富二代都那么坏,还很飞扬跋扈?因为品德好、温良谦逊的富二代/官二代不会犯事,不会搞出个大新闻,更不会被媒体批判一番,所以你根本看不到人家。而你看到的都是搞出个大新闻被批判的富二代或官二代。

  为什么GAY都那么帅?因为长得丑的你根本不看人家。有勇气公开自己是GAY的,肯定不是性格唯唯诺诺的人,这样的人更注重自己外表。

  以上这些叫做“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也叫为“生存者偏差 ”,是一种认知偏差。其逻辑谬误表现为,我们过分关注于目前人或物“幸存了某些经历”然而往往忽略了不在视界内或无法幸存这些事件的人或物。这个世界的那么多不公平,其实很多都是幸存者偏差。

  留学论坛解析:

  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大概很多人都听说过,不过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可以解释很多的现象。假如把站在顶峰的人比作月亮,那失败者就是繁星。不对,连繁星都不算。因为总会有人去记住星空的美,但没有人会去记住失败的人。

  就像你只知道邻居家炒股赚了几百万,却不肯告诉自己也有人满盘皆输倾家荡产。

  你看到挥一挥手就几亿的商界英才,却不看看那些还苦苦挣扎在生活线上的小商人。

  你看得到现在网络上络绎不绝的网红,却选择忽视街上还多得是普普通通的女孩 。

  你羡慕挂在成功者脸上的每一个笑容。但没有想过在金字塔的下层其实还有很多张哭泣着的脸。

  成功没有那么容易,而失败才是常态。这个世界上成为精英的人很少,所以精英才会被叫做精英。

  而我希望读者朋友们要知道,仰望很好,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奋斗也没有错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会成为侥幸的那个。但是,对不起!生活大多很残酷。那么如果只能仰望到星空,却无法靠近。当一昧的仰望,只能让心中的落差越来越大。我们何不妨看看身边,让自己知道其实并不孤单。即使做不成最好的那个也没关系,我希望你们能认真做好自己就好。

  登门槛效应

  如何让别人接受他不愿意接受的要求?

  登门槛效应(Foot In The Door Effect)又称得寸进尺效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提出的。

  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在人际交往中,当我们要求某人做某件较大的事情又担心他不愿意做时,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类似的、较小的事情。

  先抛出一个很小很小的请求,一般而言,人们不会拒绝,等他们答应了之后,再请求他们帮更大的忙,这样他们更有可能接受。

【论文:心理学教会你“看透生活】相关文章:

教会你理财的故事07-30

西游记教会你成功的秘诀作文11-27

色彩顾问教会你如何成为白领时尚丽人07-25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11-26

看透爱情说说心情短语11-18

心情看透说说心情短语09-25

王者荣耀一张图教会你ADC射手使用技巧02-22

职场上如何赞美别人?五招来教会你!11-27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9篇)11-26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9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