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弈的教学实录

时间:2022-06-27 15:28:55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文言文学弈的教学实录

  教学要求:

有关文言文学弈的教学实录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学生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师:孩子们,今天是我们六一班值得骄傲的日子。因为上天为我们安排了一段40分钟的时间,(点击课件:天时)让我们有机会站在群力小学这方最敞亮的舞台上,向全区的老师们做学习方面的汇报和展示。这份机缘,我们师生都得珍惜。可老师心里又有些担心,因为这节课上课的地点不是很有利。(课件出示:地利)它不是在我们自己班的教室,这个环境我们都很陌生,在陌生的地方上公开课大家会不知不觉的生出局促的心理,如果我不小心再把课讲得沉闷了,那同学们很容易高高挂起,在课堂上来个沉默是金了。古语有云:“天时不如地利,”(课件出示:天时不如地利)我们占了天时可惜没有地利,所以我担心,谁能为我排解一下呢?

  生:老师,还有“人和”啊,我们有“人和”就行了。

  师:大家跟我真是心有灵犀啊!想起它的下半句我真就豁然开朗了,谁来说它的后半句?

  生:“地利不如人和”

  师:说得好,“地利不如人和”。人和至关重要,只要我们师生齐心合力,就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只要我们师生上下同心就一定能创造属于这节课的无穷无尽的精彩。所有的外界因素都不是问题,大家说对不对?(对)那咱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句话。

  生:齐读

  二、交流孟子资料

  师:这句话真厉害,读完了这句话大家看来比刚才更自信了。而老师前一分钟还忐忑的心,转瞬间也云淡风清了。这么有哲理的话是谁说的?

  生:孟子

  师:答对了,谁听说过孟子,怎么听说的。

  生:学生介绍

  师:(课件补充出示)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和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和他的弟子合著了《孟子》,全书共有七篇,分别是《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师:其实我们五年级的时候就积累过《孟子.告子》中的一句话,谁还记得?

  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师:孟子生活的年代虽然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关于孟子的一些典故我们却是耳熟能详的。比如孟子小时候,母亲非常疼爱他,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三字经中的一句——

  生:“昔孟母,择邻处”。师顺势课件出示此句

  师:还有,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有一次逃学回家,孟母便剪断织机上上未织完的布,以此来告诫孟子学习要持之以恒,半途而废就会像那匹布般变成一团废物。这个故事后来就演变成了————

  生:“子不学,断机杼”。师顺势课件出示此句

  师:这样看来,我们同学对孟子的了解还真不少。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句话。

  生:齐读这四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三、介绍文言文知识

  师:读着读着,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这句话不是用我们平时说的语言写成的?我们叫它?

  生:文言文。

  生:也叫古文。

  师:说得好。文言文,也叫古文。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与文言文”相对的是白话文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比较一下“饭否?”和“你吃饭了没有?”你觉得文言文有什么特点?

  生:简单。

  师:概括得好,它的确可以用很少的文字表达相当丰富的内容。文言文很精彩。这是无庸质疑的。这么精彩的语言为什么今天不用了?

  生:读起来很难懂,不方便交流。

  师:文言文的确生涩难懂,可是你要知道,白话文是从五四运动之后,也就是1919年以后才开始大力倡导的,中国三千多年的有文字记载的文化与历史,都是用文言文记载的,用文言文写成的经典名著不知要比白话文的多多少!所以你说我们现代人学习文言文有没有用?

  生:有用,能让我们看懂古书。

  师:不但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读懂更多的书,而且可以让我们明白更多的道理。四、新课讲授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同样出自孟子.告子篇中的《学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生:知道,就是学下棋,下围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注释

  师:对,看注释是帮我们学懂古文的一种好方法。谁能单讲这个弈字(生答),汉字中有一个字和弈字特别象,谁知道这个字?

  生:老师,奕,神采奕奕的奕

  师:知道“神采奕奕”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精神饱满的意思

  师:说得好,就象现在大家上课的精神状态一样,下面就让我们保持神采奕奕的精神状态来继续我们的学习。题目的意思弄明白了,谁愿意给大家把文章读一读(指读课文,采访:说说你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感受?)

  师:你们感觉他读得怎么样?(生评)再指读

  师:大家的热情感染了我,能不能也给我一个机会,我也想试一下。你们注意听我读的有什么特点。(教师范读)

  生:老师读得很慢

  生:老师那句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读得很有古文的味道

  生:老师读得很有韵味,有气质。

  师:还夸我有气质,真好,谢谢你。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读文言文第一要读得慢一些,第二,要注意句中的停顿。这样才能读出韵味,多读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又一种方法。

  师:按照我们刚才悟出的读文言文的方法,你在下面也试一试。(生自由读)

  师:看来大家读得挺起劲儿,谁找到感觉了?个别读

  师:还谁想读,好,现在同桌之间,女生先读给男生听,男生再读给女生听(生读)

  师:男生女生谁读得好?学生争说

  师:孰好孰差,口说无凭,我们拭目心待,男生女生各找一个代表赛读。

  师:女生的清脆,男生的厚重,个有千秋,咱们综合一下吧,齐读。

  师:还有想读的同学吗?别急,等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以后,你们会读得更好,到时那时,我们再来比一比

  师:现在我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请同学们先对照文中注释,把你不理解的字或词弄清楚意思,然后再试着把字和词连成句子说说意思。最后再把句子连成篇说说整篇文章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说。有不懂的记下来。我们一起处理。

  生:自由学习,小组学习。

  师:大家刚才学得怎么样?看来学得胸有成竹了,我来考几个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的是弈秋教导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

  师:那我来问你,弈秋,是何许人也?

  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所以我认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厉害的?

  生:通国,是全国的意思,我认为他一定是经过各类比赛才脱颖而出的。

  师:相当于全国的围棋冠军啊,多么受人尊敬啊!该怎么读呢?

  生:要带着敬佩。

  师:指导朗读,读出感情。

  师:能背吗?(能!)你看古文并不难懂吧!

  师:就是这样(课件出示)

  把意思、语气结合起来

  把自悟、自得结合起来

  熟读成诵──就这样读古文。

  知道了吗?

  师:课文里的人让弈秋干什么?(教两个下围棋)弈秋的棋艺是这样的高超,那么跟他学下棋会学得怎么样呢?

  生:名师出高徒。

  师:是啊,我们来看一下他这两个高徒的上课表现怎么样?这句比较长,比较难,请大家用线分别画出两个人上课表现的句子,一个一个的说说。同桌之间互相合作,一人读一个小分句,并解释一个小分句。一人读句子,一人解释这句。

  生:一人读,一人解释,合作学习。

  师:我们先来说第一个人

  生: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听课的时候专心致志,只听弈秋师傅的教导。

  师:能不能说一下“惟”的意思?

  生:只

  师:你很聪明,巧妙的调换了一个词的位置,就把这句话的意思解释通了。课件演示:惟弈秋之为听一句的语言现象。告诉学生以后会进一步进行学习。

  师:再来说说第二个人

  生:先读,后解释

  师:你觉得这一句中,哪些词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生答。你注意到一人虽听之中的之,和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是一个意思吗?

  生:不是,一人虽听之中的之是弈秋的教导,而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是指第二个人。

  生:老师,不对,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是指鸿鹄,不是,是天鹅。

  师:那它们和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之一样吗?

  生:不一样,那个之是“的”的意思

  师:你看看这个之,神行百变啊,一会出现在句中,一会出现在句尾,不同的位置,甚至一句话中,意思都不一样,接下来的学习中你还要关注它,它还会发生变化。

  师:大家把一、二两句连起来读读。指导读,背。

  师:现在为止,弈秋的两个学生各是怎么学习的弄清了吧?能不能用两个成语分别来概括一下两个人的上课表现。

  生:其一人全神贯注其一人心不在焉

  其一人聚精会神其一人三心二意、

  其一人目不转睛其一人心猿意马、

  其一人一丝不苟其一人东张西望、

  ……

  师:猜一猜,这样学习的两个人,他们的学习结果会一样吗?(不会)孟子对这件事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学习文章最后三句话,你读懂了哪一句就来说哪一句。

  生: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学生解释,教师随机指导生字“俱、矣、曰”

  师:“虽与之”的“之”解释是指前一个人。

  “弗若之”的“之”书上没有注释,怎么解释呢?

  生:也是代指前一个人

  师:又是这个之字,它又有变化了,我们这回来总结一下(课件出示)这是在这篇文章中所有出现之字的句子,你看它有时表示人,有时表示事,有进表示物,还有时是特殊用法,这在文言文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大家今后学习古文的时候要多留心这样的字,比如这篇文章中还有几个多次出现的字,你发现了吗?

  生:有“为、其、与”

  师:有进步。谁再来说

  生:为是其智弗若与?并解释

  师:你解释得很好,我们来做一个大胆的尝试:“说的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为了使语言精练,作者在“弗若”和“与”之间进行了省略,你能补充吗,把意思说完整?课件出示:为是其智弗若……与?

  生:可以填“之”

  师:(相机标添加)老师太激动了,我再来问一下,你知道你填的这个之是什么意思吗?

  生:前一个人。(掌声)

  师:太棒了!!!你不光了解了之的用法,而且还能学以致用,将来一定可以写文言文了。

  师:作者认为是不是智力的问题?

  生:曰:非然也。学生解释。

  师: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同意)大家都很聪明,我们和孟子的观点是一样的。不是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啊,那么是什么原因“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呢?

  生:因为后一个人没能做到专心致志地学习。

  师:对了,学习应专心致志。(板书:专心致志)

  师:三句话连起来读,读出感情,能背的就背。(读出反问的语气和回答时肯定的语气)

  师:再给大家一个更大的挑战,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生串讲

  师:谁能背诵全文,能背的一起来背。生看图背全文

  师:学得不错,今天我们学得好,也是专心致志的结果啊!

  五、学文明理:

  师:学史可以明智,精彩的学弈,就象一面镜子,它故事里折射出的每一个角色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专心致志以外,你还从哪个角色,哪个角度有所感悟和收获呢?今天课上我们就来召开一个《学弈》经验总结会。今天的总结会上,我们还荣幸的请来了全国围棋冠军弈秋师傅、弈秋师傅的大徒弟、二徒弟和众多的学者嘉宾。大家表示欢迎。(生疑惑鼓掌)

  师:弈秋在哪儿啊?就在你们中间啊,大家可以选择一个角色。弈秋,或是大徒弟,或是二徒弟,或者是孟子,以他们的身份来说些什么,也可以作为嘉宾联系实际说说。

  生:我是弈秋,通过这第一次教学,我知道了,不光在课堂上要教他们下棋,还要注意他们听课的效果,如果我能及时的发现二徒弟的情况,可能他就不会溜号了。

  生:我是大徒弟,我认为上课注意听讲是我的本份,只有这样才能学到弈秋师傅身上的真本领,大家可千万别学我那个小师弟啊。

  生:我是二徒弟,上课不注意听讲是我不对,可是我根本就不喜欢学围棋,为什么偏要我学下棋啊?

  师:是啊,不喜欢又怎么能专心致志的学啊?

  生:不管喜欢不喜欢,做事就得专心致志。

  师:孩子们,想一想,和弈秋师傅这样的围棋一流高手学习,机会多么难得啊,如果好好把握,坚持到底,说不定在围棋上有大成就,这一开始的投入有多么重要啊,是不是?是

  生:……

  生:我也觉得是态度决定一切!

  师:是啊,态度决定一切,连《学弈》这篇课文的作者孟子都这样说(课件出示:)“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这句话你读懂了吗?

  生:不专心,就没有收获。

  师:是啊,不专心一无所得,反过来说,专心则得,小专小得,大专大得,恒专则可成大器。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专心致志的学习了课文《学弈》,明白了许多道理,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做事能一直这样专心,取得更大的成功。谢谢孩子们,下课!

  七、板书设计:

  24

  学弈

  专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