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出汗》优秀课堂实录

时间:2020-10-17 11:09:24 其他 我要投稿

《文学与出汗》优秀课堂实录

  ⒈生:针对梁实秋等作出的超阶级的人性论而写的。

《文学与出汗》优秀课堂实录

  师:(侧耳倾听、及时地)你刚才说的“作出的超阶级的人性论”,这通顺吗?

  ……

  ⒉生:对方的论点是“上海的教授对人讲文学,以为文学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论据是“例如英国……消灭了云”

  师:回答得基本正确,有一点毛病。(提示、强调)我说的是“对方的论点是什么?”

  ……

  ⒊师:谁来读一遍!读出嘲讽、蔑视的语气。

  生:[读第一段]

  师:有这么一点讽刺的语气。还不够。听我读一遍。[示范朗读、品析]“上海的教授……云”荒唐透顶啦!(为让学生进一步品味语气)大家再读一遍,读出讽刺的语气。

  生:[齐读]

  ……

  倾听,是一种民主的教学原则、高超的教学技巧、圆熟的教学风格,更是一种优秀的教学品质。它是一个在对话中聆听、在聆听中判断、在判断中评价、在评价中引领、在引领中训练的过程。这一过程构成了一个个回环相扣的训练小环节。透过倾听,学生口语表述中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作出的……人性论”),论点概述有误的问题(在“对方的论点”中,参和进了“上海的教授”),朗读语气不够得体的问题……得以一一纠正。这是积极的口语(当然也是“语感”)训练。

  对话

  新课程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实录”处处透着这种多重对话下解读文本的精彩。

  尤其对于第三段的解析,这是整个“教学实录”的重头戏。“只要流传的便是好文学,只要消灭的便是坏文学。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似乎是十分直白的了,还能再读出新的生成和新意?我们看到,通过师生共同评析、品读、商兑,掀起的一个个对话的高潮,使整个解析,一波三折,精彩迭出。

  老师以探寻文学观、历史观的相同之处、共同点,作为“话题”,引领着对话的过程。

  对学生“为统治阶级服务”、“唯心主义”的空泛议论(此种“书生议论”总是时有发生的),老师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有限”认可,委婉指正,巧妙宕开。这是一种教育的智慧,这种智慧是立足于与学生对话的平等。如果“一棍子打死”学生的这两种“说法”,则学生畏葸于问答,对话的氛围就会破坏。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铺垫”,也才有了后面的新的对话生成。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引申,以及与“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的比较,是最为精彩的多重对话的课堂教学环节。学生的悉心体味、老师的“情绪激昂”、无不与作者的说话口吻,精妙地密合成一个整体。学生也才真正地做到了“心领神会”。

  还有诵读。诵读,也是一种“对话”,直接跟文本对话、跟作者对话,同时,也通过诵读跟学生对话。第三段,师生前后共有八次诵读:

  第一次老师读,引出探讨话题;

  第二、三次老师读,“通过语气提示”;

  第四次老师读,强调对两个“抢”字的把握;

  第五、六次老师读,改换原文句式进行比较;

  第七次老师读,进一步“强调讽刺语气”;

  第八次,请看“教学实录”:生:(会心地笑)[齐读原文][此时,礼堂中听课的老师也会心地笑起来]。

  这是一个在对话中诵读、在诵读中品味、在品味中咀嚼、在咀嚼中赏析、在赏析中培养“语感”的教学过程。相信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对两个“抢”字的把握、对梁实秋文学观、历史观的领会、对鲁迅幽默、讽刺的杂文风格,都会有更进一步的深刻的认识。

  [4]

  《文学与出汗》课堂教学实录

  (上课)

  师:(笑容可掏)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高中第六册中的一篇鲁迅的杂文《文学与出汗》(板书课题、作者),这是高三的课,又是难度很大的杂文,但我相信我们高二(3)班的同学有能力学好它。大家预习过了,请说说,这篇杂文是针对什么写的?

  生:针对梁实秋等作出的超阶级的人性论而写的。

  师:(侧耳倾听,及时地)你刚才说的“作出超阶级的人性论”,这通顺吗?

  生:(略作思考)提出了超阶级的人性论。

  师:对。梁实秋鼓吹超阶级的人性论,反对文学的阶级性,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鲁迅先生是针对他的这一谬论写的,所以这是一篇驳论。(板书“驳论”)

  师:好,现在请大家看课文,谁能把第1段读一读?(指名读)

  生:(读第]段)

  师:好。一般的驳论在开头都要树靶子(板书:“树靶子”),就是把对方的论点摆出来。这一段实际上已摆出了对方的论点和论据。大家看一下,对方的论点是什么?对方的论据是什么?论点和论据的照应表现在哪些词语上?好,大家举手发言。

  生:对方的论点是“上海的教授对人讲文学,以为文学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论据是“例如英国……消灭了云。”,

  师:回答得基本正确,有一点毛病。(提示、强调)我说的是“对方的论点是什么?”

  生:论点是“文学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

  师:对。论据呢?

  生:论据是“英国的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的不这样,就都消灭了云。”

  师:对。“上海的教授对人讲文学”这句话是谁说的?

  生:鲁迅。

  师:对,这是鲁迅说的,所以不是对方说的。那么,论点和论据的照应反映在哪些词语上?

  生:关于论点,我觉得是分两层来说的,先从正面说,后用“否则”从反面说。论据也是分两层来说的,先从正面说,后用“其余”从反面说。所以我认为“否则”和“其余”照应。

  师:还有什么词语照应?

  生:论点中说“文学当描写永久不变的人性”,论据中说“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可见,这两个“永久不变”相照应,还有“不久长”与“消灭”相照应。

  师:(充分肯定)很好。大家看第1段,朗读它的时候,应该表达什么语气呀!(提示)既然是树靶子,那么在朗读时应表达出什么语气,;

  生:我觉得应表达嘲讽和尖锐批评的语气。

  师:对,嘲讽、蔑视。(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呢?

  生:因为对方的观点是荒谬的,是谬论。

  师:好。现在各人练一下,读出嘲讽和蔑视的语气。开始!大声渎。

  生:(各自读一遍)

  师:谁来读一读!读出嘲讽、蔑视的语气。(指名读)

  生:(读第一段)

  师:有这么一点讽刺语气。还不够。听我读一读。(示范朗读、品析)“上海的教授……云”荒唐透顶啦!(为让学生进一步品味语气)大家再读一遍,读出讽刺的语气。

  生:(齐读)

  师:好。下面的2—7段,对对方的论点、对敌论进行了批驳。下面请齐读第2和第3段。

  生:(齐读2—3段)

  师:好,批驳对方言论,有一种是直接批驳论点,还有一种是通过驳论据来达到反驳对方论点的目的。那么,请想一想,这两段是直接驳论点,还是驳论据?一齐说。

  生:(齐答)驳论据,

  师:(板书:驳论据)对。在第2段里面揭示了对方论据的荒谬性,、对方论据的荒谬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生:是站在对方的观点上来批驳的。他说,梁实秋教授断定不描写永久不变的人性便不久长,那不久长的既然没流传下来,那么,怎么知道的呢?这里,还批驳了论据。

  师:好,回答得不错。但“站在对方观点上”不妥,这结论是对对方论据的引申,是顺着对方论点的逻辑,推出荒谬的`结论。你不是说,没有流传的就是坏文学,是没有描写永久人性的,那么,既然没有流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这个(反问)很有力。这里引用圣西门的名言,很巧妙,起什么作用?

  生:突出对方观点的荒谬性。

  师:对。荒谬。

  师:(读第2段)大家想,我把这段中的“竟”和“居然”去掉,可不可以?

  生:“竟”“居然”表示超出一般想象或一般事实,出人意料,删去了就没有这层意思了。

  师:(读)“竞”、“居然”加强了讽刺语气,增添了讽刺力量。如果去掉,对方论据的荒谬性就难充分显示出来。大家各自大声读第2段。

  [4]

  生:(读第2段)

  师:第3段,在揭示对方论据“荒谬”的基础上又深入一层,揭示反动文学观与反动历史现的一脉相通。(师朗读第3段)这段话,我们想一想,中国式的历史论,是“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中国式的历史论就是指统治阶级的历史论,中国人的文学论就是指梁实秋这类资产阶级的文学批评家的谬论。这里,它们的相通之处是什么?有共同点吗?

  生:我认为相通之处便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师:你的说法没错,但两种说法的共同点表现在哪里呢?(师又读)

  生:我认为,都凭自己的主观意思下结论,这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师:“唯心主义”,说得好,说列实质上去了。但是还没说清两种说法的共同点。(师再读,通过语气提示)

  生:评判事物的标准不是进步不进步,正义不正义,仅凭主观臆断,文学好坏的标准仅凭流传与否来判断,就像“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一样,不管他是否使用了正当的手段。这也就是成语“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论文学现。

  师:(十分赞赏)很好。

  生:(鼓掌)

  师:就是成语“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好!文中“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若改为“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好不好?意思没变,但味道不同,有什么不同?可以讨论。

  生:(热烈讨论,有的窃窃私语)

  师:(指名回答)

  生:不像原句那样句式对应,改后与前句字数不一样,而原句与前面一句构成对比,力量强。

  师:句式对应,读起来流畅些。对,还有呢?

  生:“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不一定是贬义。

  师:(纠正)是贬义。

  生:如果换了,就不是鲁迅的口吻了,而原句是作者的口吻,显得语气连贯。

  师:(纠正)这句(成语)作者可以引用。这不成其为理由。

  生:(沉思)

  师:(再读,着重强调“抢得到”、“抢不到”等词,耐心启发)比较一下,一个“成”,一个“败”,跟两个“抢”字,哪个有力量些?

  生:抢。

  师:(情绪激昂)成败的标准就是抢不抢得到。强盗、流氓最狠,“会抢”就是王,谁会抢,谁就是好的,这荒不荒唐啊!“成”“败”哪有两个“抢”字用得好呢!当然也有个流畅问题,前面用的是口

  语,突然夹进一个文言成语,也显得不够协调。有没有这个道理?

  生:(心领神会)有。

  师:下面,我再把这段话改一改,你们听好啊!(师读)我们不能说流传的便是好文学,消灭的便是坏文学,正如不能说“抢得到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一样,不能让中国式的历史论影响了我们的文学论。(提问)行不行呢?请说出道理来!

  生:原文用反问句式,改后是陈述句式。用反问句的口气比较强烈一些。

  师:好。句式改了。不如原文力量强,还有呢?

  生:老师删去了两个“只要”。这两个词是和“抢得到”、“抢不到”相对应的……

  师:(及时肯定)好,他想到词的“对应”,很好。还有没有?(提示)从整段话的语气考虑。

  生:我觉得原文是用梁的论据驳他的论点,很有力。改了后,语气比较软,没有力量。

  师:(再读改后文字)

  生:(对照原文听)

  师:这(改后文字)像是老师对学生讲课;不像是在批驳;是不是呀?你们看原文多有力量。

  师:(读原文,强调讽刺语气)大家再齐读。

  生:(会心地笑)(齐读原文)

  (此时,礼堂中听课的老师也会心地笑起来)

  师:下面,一齐朗读个—7段。

  生:(齐读4—叫段)

  师:这一部分是直接驳论点呢?还是驳论据?

  生:驳论点。

  师:哪一句话给了我们启示?

  生:第一句“而且,人性是永久不变的么?”

  师:这里的“而且”能去掉吗?

  生:不能,因为上面批驳了论据,下面驳论点,是承接上文而来的,所以不能去掉。

  师:对,这是连接上下两部分的。不仅你的论据是虚假的,而且论点也是站不住脚的,所以加上“而且”。(板书:驳论点)

  师:5—7段,作者以三个方面的论据来批驳错误论点——人性足永久不变的。下面请同学们迅速讨论归纳这三个方面的论据。我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讨论。

  生:(讨论)

  师:(看表)(指名回答)

  生:三个方面是:①人类的进化史;②人类的一种生理特征出汗;③英国的文学。

  师:很全面,很好。第5段从人类进化史来看,人性是变化的。第6段,以出汗为例,有香汗、臭汗之分,这说明在阶级社会里是有阶级之分的。第7段,以英国文学中有描写香汗的小说,也有描写臭汗的小说,来说明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文学中不存在永久不变的人性。

  [4]

  师:(指名读第6段)

  生:(读第6段)

  师:读得好,但“呢”字读丢了,很可惜。这个“呢”在语气上大有作用。下面各人读,注意讽刺语气。

  生:(纷纷自读课文)

  师:(强调)各自读出感情,不求整齐。(待学生读完)好,再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好,论据驳了,论点也直接驳了,那么最后就要作结论啦!(转身板书:结论)

  师:(示范读第8段)道士说道,说人长生不老,水火不怕之类,

  与批评家谈文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生:道士说道很荒谬,很可笑,批评家梁实秋之类谈文与此相似,都是谬论。

  师:(笑着归纳)全是胡说八道。好,“然而这也许倒是中国的‘永久不变的人性’罢”,这是讽刺梁实秋。是说你梁实秋们为统治阶级服务,在这里跟道士一样胡说八道,令人毛骨悚然,这是你们“永久不变的人性”啦!这里的结论,全是讽刺的话。

  大家想一想,一般驳论的结论,要阐述正面的观点,而本文则不同,这显示出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杂文的特点就是形象和道理相结合,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讲道理。今天,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按一般驳论对结论的要求,就是说最后应该摆出自己的观点,应该总结自己的意思,那么最后一段,这里应该怎么说,大家编——句话,把原文结尾放一边不管,怎么说,可以商量。

  生:(讨论)

  生:所以说,根据不存在永久不变的人性,文学自然也描写不了永久不变的人性啊。

  师:(连声肯定)很好。

  (台下响起热烈掌声)

  师:杂文,要体现形象化特点,所以,结尾让大家改写一下,是为了体会这一点:这篇课文虽然难度较大,但我们基本上学通了。这篇驳论,先驳论据,再驳论点,最后结论,整个带讽刺味。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把1-3段背下来。

  生:(放声读1-3段)

  师:(指名背诵)

  生:(背1—3段)

  (鼓掌,下课)

  [附]板书

  文学与出汗

  鲁迅

  驳论

  树靶子驳论据结论

  驳论点

【《文学与出汗》优秀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运动出汗多怎么办10-28

小孩出汗多怎么办10-29

宝宝晚上出汗多怎么办10-19

运动后出汗多怎么办10-17

更年期出汗多怎么办11-15

晚上睡觉出汗多怎么办11-08

小孩子出汗多怎么办11-03

婴儿睡觉出汗多怎么办11-02

女性失眠多梦出汗怎么办09-19

《人生》课堂实录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