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

时间:2022-06-25 11:38:49 语文 我要投稿

有关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

  学好语文找对方法是关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有关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欢迎阅读。

有关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

  有关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篇一:语文有哪些学习方法

  (一)抓好预习环节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

  1.预习的好处

  (1)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2)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

  (3)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

  (4)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

  2.预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深,只需顺手用笔作出不同符号的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但对牵涉到已学过的知识以及估计老师讲不到的小问题,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灭“拦路虎。”

  (2)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每门功课都搞提前预习。这样做会感到时间不够用。显得非常紧张,不能达到预习效果。因此,刚开始预习时,要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3)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反之,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以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4)学习差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还需花大量的时间去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一点时间去预习。其实,这种学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预习上。学习由预习、上课、整理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组成。缺了预习这个环节就会影响下面环节的顺利运转。这些学生必须作好在短期内要多吃点苦的思想准备。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要安排一点时间预习。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也就会改变,就再也不需加班加点了。

  3.预习的要求

  (1)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这样,印象会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重点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授新课的科目进行预习,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预习。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授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2)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具体任务是:①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已学的旧知识,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把理解不透的记下来。②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些知识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什么?并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费解的地方。③预习时要看、思、做结合进行。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的重要内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应该认真想一想;需要记的就应该记下来。思:指有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进行尝试性的做一做。问答题答一答。不会做,不会答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教师在授课时集中注意听讲或向老师提出。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听课环节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听课时,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边听边记,基本上能把教师讲的内容都记下来;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有的边听边划边思考。思考时,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比较。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听好课的目的呢?总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结论。具体要求:

  1.要充分认识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他在课堂中的分析讲解远比课后辅导要详细得多,这也是学生自已看书无法比较的。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最简捷的路。因此,每个学生都应该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上好每一节课。

  2.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千万不能思想开小差。如果在老师启发下,自己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或请教老师和同学。总之,课堂上的“分心”,是学习的大敌。

  3.听课中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

  4.要力求当堂理解。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及规律的思考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理解呢?在课堂上,你想的应与老师讲的统一,你思考的问题应与老师讲的问题统一。在教师的启发下,你要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出现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

  方,应举手提出问题。如果课堂上老师没有时间解答你的问题,应继续听老师的讲解。课后再去请教老师。

  5.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跑。听课是为了增长知识和发展智力。因此,不能把知识听懂了就算课听好了等同起来。高水平的听课应该不仅注意老师传授的具体知识,更应该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追着老师的思路跑,目的在于把老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搞清楚。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周密科学思考的,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有的学生不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而偏重于记忆老师的推导,总结出来的公式或结论,认为这是听课的主要目的。其实,这样掌握的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识。这种死知识忘得快,又不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发展智力。

  6.要抓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关键。知识内容的关键一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式以及公式、定义。当老师讲解这些关键知识时,你一定要特别注意,抓住不放。同样,不抓住学科特点的关键学习,也会影响你的学习效果。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如物理、化学、生物课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实验,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数学要通过大量演算,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出数学思维能力。语文和外语在听课时,主要抓住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

  (三)紧抓复习环节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早在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能记住33%;两天后留下的只有28%;六天后为25%。所有的人,学习的知识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一些记性好的学生是因为能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因此,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记不住,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功夫不深。

  1.复习的要求

  (1)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

  (2)看教材时,应边看边思,深思重点、难点。分析疑点、深化理解。

  (3)看阅必要的参考书,充实课堂所学的内容。

  (4)整理与充实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去加强记忆。

  (5)加强练习。练习一般应在复习后进行,也可边复习边练习。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练习,能提高复习效果。

  (1)及时复习。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决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帐”。否则,内容生疏了,知识结构散了就要花费加倍时间重新学习。要明白“修复总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

  事得多”。

  (2)要紧紧围绕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复习。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有无其他说法或证明方法?它与哪些知识有联系?通过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识。

  (3)要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期末再重点复习一次。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

  (4)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通过一课、一节、一章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5)复习中遇到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先想后看(问)。这对于集中注意力、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好处。每次复习时,要先把上次的内容回忆一下。这样做不仅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而且对记忆有很好的效果。

  (6)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综合题能加深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独立完成作业环节

  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他们一下课就抢着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更有些学生课上根本没听懂,下课后也不问,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其实,做好作业有以下意义:

  1.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做作业可以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2.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变换搞熟练。总之,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3.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做完作业后,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为总复习积累资料。复习时,翻阅一下记录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审题。审题是做作业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个题目,首先应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难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已知条件是什么?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还能挖掘出什么条件?它的要求是什么?同时要让自己的思路顺着题目的路子思考。通过思考、准确、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在审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地方没有直接用语言表示出来,而隐含在题目中的其他形式条件,即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2.寻找解题途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由因导果”,可以表述为:“已知→可知→可知……”,最后到达结论。第二种是“执果索因”,即结论←需知←需知←……”。这样一层一 层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条件全部有了为止。这样。已知条件和要求结论之间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种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就需要我们用前两种的综合办法,以尽量缩短条件与结论的距离。即一方面从已知条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间结果,另一方面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间结果。需知与已知一旦统一,则可得到解题的途径。

  在寻找解题途径中,要广泛联想与这些条件和结论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和方法等。联想过去是否解过和与此相同或相近的题目。那时是怎样解的?如果能联想起有关的旧知识,即与此题相应的规律原理、原则、公式就会浮现在脑海中,使解题的思路更加开阔。联想越广,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题效果也越佳。

  有时因为题目较复杂,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审题的过程画成简图。这实际上是一个运用学过的知识,把题目加工、改造的过程。经过加工,思路明了,解题捷径就会出现在眼前。

  3.正确解题,经过①②两个步骤,已经寻得解题的途径,判定了解题的方案。但在实施时还要注意解题的保质保量。要做到这点,解题的步骤必须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书写规范化,格式明了,表达准确。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除此以外,在解题中,重要的知识点应写出来,繁题要简写,简题要详写。

  4.注意检查。就是回过头来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题目要求的解都求出来了,有没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没有错解。检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检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检查法。即从审题开始,一步步检查。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计算、表达上的错误。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样。③代入法。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时,还要注意锻炼一题多解、一题多想。比较归类的解题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记笔记是为了学,为了懂,为了用。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不乱,不混,条理明。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

  笔记的主要内容有:

  1.记讲课提纲,解题思路,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2.老师解决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论据与推导论证过程。精、巧、新的解题方法。

  3.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4.记要点,书上有的不必多记,可在笔记上留下空白,课后补记或对照课本复习。

  5.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

  6.摘录参考书上对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帮助的材料。

  记笔记的好处有:

  1.思想不易开小差,因上课时要边听边记边思考。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持久,加强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

  2.记笔记要手、眼、耳、脑并用,使感觉器官和思维得到综合训练,提高学习能力.

  有关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篇二:学习语文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才能有目的、有计划、灵活有效地学习好新知识,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教给学生一些语文学习的好方法。对学生来说,应该掌握以下4个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1、预习课文的方法。预习课文是学生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它是指学生在学习新课前的初步自学,即在教师讲授之前,按照一定要求独立自学新课内容,做好上新课的准备。在预习过程中,我们采取由整体到局部的学习方法。每学期之初,我们都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的编写说明,让他们明白编书的的指导思想、编排思路和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目录自己编写本册教材的“知识结构图”,以达到了解语文学科总体结构的目的。在每上一个单元前,要求学生根据单元提示了解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学习要求,从而明确单元内每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克服学习的'盲目性。在学习每篇课文之前,我们都根据不同文体、不同写法,指导学生有重点、有步骤地预习课文,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正确方法。预习一篇课文的步骤主要包括:精读题目、通读课文、阅读注释、完成预习题、尝试作好学习笔记等。预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疑问记下来,以备课堂上重点解决。

  2、正确的阅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学生理解课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首先教学生根据文体、课型的不同明确阅读的目的和阅读任务(主要环节包括掌握基础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归纳文章主题、分析写作特点等)。然后教给学生阅读一篇文章的大致步骤和具体方法(如速读并了解大意、跳读并理清结构层次、细读并理解重点句段含义和归纳中心意思、精读并分析写

  作特点等)。为了避免阅读的盲目性,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布置好阅读作业。要教学生在阅读中运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边写,以提高阅读效果。

  3、记好课堂笔记的方法。记好课堂学习笔记,一方面有助于把握每堂课的学习重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十分强调学生记好笔记。从升入初中的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要注意告诉学生:记好笔记的重要意义、记笔记的方法等,并选一至几课为例,让学生明白记什么、怎样记。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记好笔记的正确方法。只要教师督促学生坚持不懈地记下去,就一定能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读写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并能促进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养成。

  4、进行总结与复习的方法。学会总结和进行复习也是学生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指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复习时,我们主要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根据该单元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共性,探索每篇课文的个性,使学生从各个方面、从对事物的对比辨析中认识事物的特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对比求异,学生掌握了一些规律性知识后,再辅以练习进行“反三”地实践,这样应用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相应随之提高。在总结和复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在教给正确方法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检测的方法,以牢固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预习、阅读、记笔记、总结和复习等方法的指导,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语文各环节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注意在教给学生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各自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同时,教师还要经常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其他的语文学习方法,并要求学生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

  有关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篇三:最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能力最重要。重要到你无时无刻不能离开,你无时无刻不能不用。语文是关于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课。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生活离得开吗?各科的学习离得开吗?语文是基础课中的基础。学好语文,是每个学生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各科学习的重中之重。

  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做任何事,方法好,可以事半功倍,方法不好,就会事倍功半。学好语文,也要讲求最好的方法。语文学习重在熏陶渐染,贵在日积月累, 下面一些语文学习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一、语文学习准备。

  语文学习需要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工具书等。作为一个初中生,身边应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辞典》(以上三本工具书以商务印书馆的为最好);除此之外,为便于学习文言文,如果能有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学生古汉语词典》就更好了。语文学习过程中还要用好一些相关资源:语文课本、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城市图书馆、家庭藏书以及网络资源、考试资源(考试是一段学习内容的检测和小结,考试过后同学们要及时发现知识漏洞,并把漏洞补上)等。

  二、语文学习方法漫谈。

  1、 语文学习方法五原则

  ⑴ 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务远,急于求成。每天,能认真地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地背几首诗,仔细地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⑵ 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⑶ 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⑷ 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⑸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2、 运用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伴随学习语文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联想起我们学习过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还可以通过想象在头脑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情景。

  3、 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在学校里,语文学习主要表现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对教材中的文章,老师有老师的理解,老师的理解来自于教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成年人的理解。老师的话也好,教参的话也好,都是一家之言。同学们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这理解之中融入了你们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未成年人的理解,说不定你们自己的理解会更好。课堂上同学们如果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一定很高兴,因为他希望与我们进行思想交流,心灵的沟通和智慧火花的碰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既可以激活同学们的思维,还可以锻炼你们的多种能

  力。所以,同学们应该多思考,多提问,多研讨,使课堂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4、 养成自控式学习习惯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要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

  5、 掌握两种学习技能

  第一,学会快速阅读。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地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

  第二,作好笔记。作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文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后面还要重点介绍)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如经常读错的字音、写错的字形,常用文言实、虚词等,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6、五遍读书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当然是一种泛指,强调书要多看,多读,并非真的要读百遍、看万卷。不过,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读几遍,学习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同学们使用的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读三五遍并不多,而有的文章读十遍尚觉得少。现向同学们推介一个“五遍读书法”,以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遍,是指上课前对老师要讲的课文先预习一遍。

  第二遍,是指上课完了后,把课文再认真的研读,并把老师讲过的书上的内容复习一遍。

  第三遍,是当学完一个单元之后,从单元第一课到单元最后一课仔细的看一边遍。 第四遍,是当一本书全学完之后,结合教师的复习指导,把整本书再读一遍。 第五遍,也是最后一遍,即在考试前几天,与学习笔记和平时的单元检测相配合,把课本粗略的翻看一遍,复习平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难点。

  7、 陶行知“读书十诀”

  ⑴ 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⑵ 勤,业精于勤,荒废于嬉;

  ⑶ 恒,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⑷ 博,从精出发,博览群书;

  ⑸ 问,不耻下问;(疑在悟前)

  ⑹ 记,多动笔墨,多记笔记;

  ⑺ 习,温故知新;(联系自然)

  ⑻ 专,专心致志,专一博广;

  ⑼ 思,多加思考,学以致用;

  ⑽ 创,触类旁通,敢于创新。

  8、 写读书笔记和制作卡片

  写读书笔记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应是从读书(报刊)中引起的,离开了书,就成了别的文体。因此,笔记一般都要注明材料出处。

  ⑵最好一则笔记记一个问题,如内容和感想多,可写成几则,不要混在一起。这样便于整理和以后使用。

  ⑶一个故事、一句话、一个数据、一段议论,不论大小均可写成读书笔记。但决不能肢解原文、歪曲愿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与引用的原文混杂在一起。

  ⑷笔记积累多了,最好能分类整理,编出目录索引。

  卡片是积累资料的一种有效手段,同学们应学会做好以下两种卡片的制作。

  一是文摘卡,主要摘录名人名言、好词佳段等,或是本人需要的有关内容,不掺杂自己的意见。

  二是心得卡,主要是记载读书心得,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读书笔记,它偏重主观感受,写法也极为多样,但总要从所看到的材料中引出来,所以也要注明出处。

  当然,在实际运用中,同学们也可以把写读书笔记和制作卡片结合起来——不管怎么样,要用心去做,贵在坚持,其中自有乐趣,亦能在辛苦中体验成功的感觉。

  三、语文学习及备考。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及运用

  这一部分正如标题所言,重在积累,关键是运用。积累的内容包括:汉字的形音义,标点符号及词语的使用,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续写句子,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等。对于这一部分,同学们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日积月累,定会得到高分。下面以字词为例作简要说明。

  1 、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2、可以把平时自己常易错的字记录在错题汇集簿上,定时集中纠正,还可以进行形似字,同音字的组词练习。

  3、每学新课,先要将自己不会的词语画出来,通过查字典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不能死记硬背;在具体语境中有的词义发生变化,一定要加强理解这部分内容。

  4、课本中正文下面的.注解及课后练习的词语部分应是重点。

  5、学习词语应坚持“长流水,不断线”,根据自己情况,每天都要学习和积累一定的词语,到一定时期,特别是阶段性考试之后,将还不熟悉的词语用过筛子的方法挑出来,再次复习,直至越来越少。

  第二部分:文言文学习

  课前做好预习,即在教师讲解之前,同学们应该借助工具书和文章注释,通读全文,疏通文意,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1、 诵读

  ⑴ 读准字音:

  借助文章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特别要求掌握通假字、古今字、异读 与破读。

  ⑵读准诗文的节奏。

  要求在语言层面上通读文言文,做到停顿正确。如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中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的断句,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同学们较快地进入赏析文言文的角色,有利于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⑶读出语气和语势。

  这样有利于同学们体会古诗文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如曹操的《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这样的朗读就会品味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联想到诗人立志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雄伟抱负。

  需要特别说明一点,读出语气和语势应以朗读为主,朗读应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的朗读,这就涉及到文言文的断句,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句子理解的对错。古汉语大多采用单音词表意,不要把两个相邻的单音词误读为现代汉语的合成词。长句可根据文意断句,句首的语气词可停顿。同学们要反复训练、反复琢磨、反复玩味。

  读是诵的基础,诵是读的升华,又是理解和背的前奏。要朗诵好文言文,关键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同学们在学习中老老实实地根据注释读懂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作个记号,然后查阅资料,有的还需要与同学一起探讨和向老师请教。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要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中,品味深藏其中的浓郁情怀,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诵读古诗文,应该是十分愉悦的学习过程,穿越时空与古代志士仁人、贤者智者对话,从而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我们的民族、了解我们的历史,把历史文化的积淀化为我们自身人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应该是人人所渴求的,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渴求变为诵读的实践。

  2、翻译

  严格意义上的文言文翻译,必须达到“信、达、雅”的标准。“信”,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准确无误,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达”,就是通顺明白。翻译出来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句要流畅,语气不走样;“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点是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最高要求,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

  翻译的方式,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1.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如:

  原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可以改变原文的词数、词序和句式。如:

  原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译句:天上的云雾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千里方圆,月映水上如金光闪耀,月影象一块圆圆的玉璧沉落在水底。

  这个例句的译文,适当地增减了词语,调动了词序,这就是意译。

  中学文言文翻译题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直译的能力。因此,考生必须认真领会词、句,紧扣原文,弄懂原意,不能把翻译弄成叙述大意或改写故事。认真地、严格地直译,是落实文言文词句的重要环节,是避免错误的较好办法。 用“六字诀”去翻译文言文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呢?”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如: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又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07-03

初中语文新学期学习方法07-09

学习方法07-03

日语学习方法07-03

学习方法作文02-05

学习方法的书籍07-02

我的学习方法作文01-09

关于学习方法的演讲03-18

数学学习方法07-03

初中学习方法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