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概念的学习规律详解

时间:2022-06-23 08:36:10 物流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物流概念的学习规律详解

  一、关于物理概念学习方法指导

关于物流概念的学习规律详解

  学习效率的高低、成绩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习方法决定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物理学习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分成六大类:物理知识(包括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观念、物理学方法、物理知识结构、物理应用(主要有:解答物理习题、在社会实践中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和物理技能。这里仅就中学生课堂学习中普遍关心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以及解答物理习题的方法进行讨论。

  1 .物理概念学习方法的指导

  物理学是概念性很强的一门自然科学。学习物理,关键在于掌握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一种抽象,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性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物理概念的学习在整个物理学习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概念理解得如何从根本上决定了物理学习的效果。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一般是从观察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然后从已经感知的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抽象出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从而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不难得出,学习物理概念一般要经历认知定向、找出共同特征、抓住本质属性、进行抽象规定、深人理解概念等环节。因此,教师指导物理概念的学习应使学生重视掌握下列环节和学习方法:

  ( 1 )引导学生认知定向

  在感知物理现象、建立物理表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使其认知活动指向确定的方向。认知定向就是要让学生明确引人这一物理概念的目的,搞清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

  ( 2 )指导学生找出事物的共同特征

  找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共同特征,一般运用归类和概括两种不同的方式。学习直接从事实中总结出来的概念时,通常用归类得出其共同特征的。归类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认知形式,通过归类可以找出物理现象的内在本质特征。学习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时,主要是靠概括特别是思维中的理性概括得出共同特征的。

  ( 3 )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

  找出共同特征实际上只是对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做了区分,还没有得出相应的本质物理属性,更没有加以明确表述。多数物理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对于这些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的学习,必须在找出有关事物共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进一步抓住共同特征所反映的本质物理属性。一般而言,物理学习中学生比较容易对物理现象和过程做出区分,却常常难于抓住相应的本质属性。这是由于本质属性一般比较隐蔽,而且与各种非本质属性相互交织在一起,本质属性常常被非本质属性所掩盖,造成学生难于掌握物理本质。

  ( 4 )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定义

  概念的定义是对概念的抽象规定,是学习概念认识活动中的认识成果。在抽象出一类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后,就要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对该特征或属性进行表达,即给出概念的定义。指导概念学习时,就要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定义。

  ( 5 )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

  一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定义背得滚瓜烂熟,却并不理解概念所反映的物理本质属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定义物理概念前缺乏必要的感知、表象、认知定向、找出共同特征、抓住本质属性等认知环节。另一方面是在定义物理概念后没有回过头来对概念进行深人理解。

  在深人理解物理概念的阶段,适当地利用变式和例证是十分有益的。变式是指在向学生提供直观材料过程中,不断变更对象的非本质属性,而使本质属性恒在。变式的作用是使隐蔽的本质属性因多次反复出现而成为优势刺激,进人学生意识中心。在指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时,充分运用肯定例证对深人理解概念的内涵是很有帮助的。一个物理概念包容着形形色色的物理对象和现象,在建立概念时,不可能把所有这些对象和现象都毫无遗漏地列举出来用以说明概念。这就要指导学生善于抓住典型性较强的肯定例证,突出其本质特征,达到举一反三、以少概全的收效。同样,正确地运用否定例证,可以帮助学生辨别、划分概念的范围,明确概念的外延。

  指导物理概念的学习,必须使学生明确以下几点:① 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要引人这一概念?② 根据哪些实验事实,或哪些已知的理论,怎样对事实进行分析、概括的?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是什么?③ 概念是怎样定义的?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如果是物理量,它是描述什么的?是矢量还是标量?若是矢量,其量值和方向是如何定义的?若为标量,其量值是如何定义的?它们的单位是什么?④ 该物理概念与有关的其他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⑤ 该概念适用的范围和条件是什么?用它可以说明和解释哪些物理现象?⑥ 能否正确灵活地运用物理概念解释或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电场强度这一概念时,应该明确以下问题:在研究静电场的性质时,置入电场中的电荷要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为了反映电场力的性质而引人“电场强度”这一 概念。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被定义为放在该点单位正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即。“检验电荷”所受的力 与其电量q 的比值与检验电荷无关,只与电场中的位置有关,因此 反映了电场本身的性质,描述了电场的强弱程度。应该强调的是,电场强度定义式: 虽然与数学式 形式相同,决不可以将电场强度理解为:电场强度 与电场力 成正比,与检验电荷的电量 成反比。对于给定电场中的某一点,电场强度是恒定不变的,与检验电荷的电量和它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无关,与检验电荷存在与否无关。在抽象的数学中,数学式 中 、 、 并无具体的含义,公式变形后函数关系依然存在。而电场强度定义式 中, 、 和 都有确定的物理含义, 不是 和 的函数关系了。

  电场强度的单位由力的单位和电量的单位决定,电场强度的单位为“N/C”,若 = 1 N/C ,则其物理意义为:将电量为1 C 的检验电荷放在电场中某点所受到的电场力恰为1 N 。

  利用库仑定律,容易得到带电量为 的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的大小(量值) 。此式表明,点电荷所激发的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与点电荷所带电量成正比,与该点距点电荷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由 可以看出,当 一定时, ,则 ;似乎还可以看出,当 时, 。而有限大小的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一定是有限的,决不会是无穷大。出现这一矛盾结果的原因是,当 时, 作为“点电荷”模型已经不成立了,必须将 视为一定大小的带电体。当有多个点电荷存在时,利用力的叠加原理,容易得到电场强度叠加原理,即点电荷系所产生的电场在某点的场强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存在时所产生的电场在该点场强的矢量叠加。当 等于恒矢量时,称为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 是矢量。 规定了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电场强度的大小等于单位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静电场,人们虚拟地引人“电场线”概念,电场中,电场线切线的方向就代表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 的大小规定为:起于正电荷 和止于负电荷 的电场线都是 条,其中 是画电场线时选定的任意常数,但必须保证 为整数。

  电场强度和电势都是反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电场强度从电场力的角度描述电场的性质,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势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是标量。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等于把单位正电荷从该点移到电势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或单位正电荷在该点所具有的电势能)。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减小,即电场强度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

  如果把上面这些问题都完全理解了,也就掌握了电场强度概念。

  二、关于物理规律学习方法的指导

  整个中学物理是以为数不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主干而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其中物理概念是基石,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公式等)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各物理概念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物理规律的学习在整个物理学习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学阶段,建立和学习物理规律主要有两种方法:实验归纳法和理论分析法。

  实验归纳法是在实验事实和获得的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等加工过程,概括出物理规律。实验归纳法既可以用于对日常经验或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如研究电磁现象的左手和右手定则,求合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等。也可以用于大量的实验数据,经过归纳和必要的数学处理得出结论,比如光的反射定律,胡克定律,力矩平衡的条件等。在通过实验归纳法讨论几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既可以先分别固定某些物理量,讨论其中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然后加以综合得出几个量间的关系,比如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还可以先从实验现象或对实例分析中得出定性结论,再进一步通过严格实验寻求定量关系得出定量结论,比如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光的折射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这种形式由于有生动的感性知识作为基础,学习时易于接受,并且能直接把握规律所反映的物理实际。

  理论分析法是从已知理论推导出新的物理规律。比如在牛顿运动定律基础上,通过演绎或推理得到的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功能原理等。再如由加速度 的定义式,推导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运用 图像导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等等。用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说服力较强,适用范围也比较明确,但由于缺乏实验的直接支持,学生较难直接把握规律所反映的物理实际。

  学生学习掌握物理规律,一般都要经历认知定向、找出内在联系、规范表述和深人理解规律的过程。认知定向就是要让学生明确建立某一物理规律的目的与具体方法,明确目的将使学生的思维加工活动指向确定的方向。找出内在联系是学习掌握物理规律的关键。实验归纳法是利用有限的实验事实,通过归纳推理找出物理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论分析法是根据已有知识,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物理概念间的内在联系。规范表述是指把已经找到的各物理概念间的内在联系用规范的物理语言尽可能简洁地进行表述。多数物理规律都有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两种方式。文字表述有利于全面掌握规律的物理意义,数学表述则可集中地表现概念间的定量关系和变化趋势。深人理解规律是指在得出规律的内容之后,再回过头来对规律进行全面的深人地理解。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不能仅限于领会表达规律内容的一些词语,更重要的是要对规律所反映的内在联系和必然趋势从本质上进行全面深人地理解。指导物理规律的学习,要注意使学生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 1 )明确建立物理规律的事实依据、研究方法和过程

  物理规律是以一定的物理事实为依据,因此,学生学习物理规律也必须在认识、分析和研究有关物理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更需要有充分的感性材料作支撑。人类在对物理规律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生认识和掌握物理规律的过程,也相当于一个简化了的探索研究过程。因此,指导物理规律学习,一定要使学生明确建立规律的事实依据,研究规律的方法,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

  ( 2 )明确规律的物理意义及其表述

  中学阶段所研究的物理规律,一般都要用文字语言加以表达。指导物理规律的学习,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规律文字表达的真正含义,决不可死记硬背结论。例如,动量定理可表述为:“在一段时间内,质点动量的改变量等于这段时间内作用于质点合力的冲量。”指导学习动量定理时重点使学生弄清“等于”二字的含义:其一,“等于”所包含的是一种因果关系,即动量的变化是由冲量引起的;其二,“等于”包含了大小和方向的关系,即动量的改变量和引起动量变化的冲量在大小量值上是相等的,动量增量的方向和冲量的方向一致。可见“等于”揭示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

  大多数物理规律都有相应的数学公式。指导物理规律数学表达式的学习,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在实验归纳法中,是怎样通过思维加工和数学加工把实验数据转化成规律的数学公式的;在理论分析法中,是如何通过严密的推理得出其数学表达式的。其次,要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公式所反映的物理意义,把规律的语言文字表述与数学公式表述联系起来,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决不可从纯数学的角度去理解。例如,欧姆定律 ,反映了某段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与加在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将欧姆定律公式加以数学变换后得到 ,如果学生不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就可能得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的错误结论。

  ( 3 )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任何物理规律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发现的,在一定条件下推理或归纳得到的,并在有限的区域内被检验的。因此,物理规律总有其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指导学习物理规律,注意使学生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这样学生才能正确地运用规律去研究和解决问题、避免乱用规律、乱套公式的现象。

  ( 4 )明确物理规律与有关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间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规律总是与一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动量定理反映了动量与冲量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指导学习动量定理,要使学生弄清楚动量定理,动量、冲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再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和牛顿运动定律是三个不同的物理规律,但它们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指导学习这些规律时,既要强调各自本身的意义,也要强调它们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物流概念的学习规律详解】相关文章:

物流系统的概念图解06-28

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学习方法06-26

设计概念与概念设计范例06-25

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的原理详解以及应用06-25

标准差的概念、定义及概念08-04

物流财务管理方法的概念07-03

数学公式概念及定理的学习方法06-25

股票的概念07-03

福利的概念07-14

编导的概念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