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24 04:20:21 行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过河语文教学反思

过河语文教学反思

  《过河》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本课是结合“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从中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过河语文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思考着两个问题: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引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如何让学生体会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进行了如下教学:首先创设过河情境,让学生从中找数学信息,并提问: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几条船?问题提出,为了让学生懂得筛选有用信息,我要求学生把对应的信息与问题完整地说一说。接着要求学生列式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分成两个算式:29+25=54(人),54÷9=6(条),这里我重点追问:为什么先算29+25=54,表示什么意思,54÷9=6又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要求需要几条船?需要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再看54里面有几个9就需要几条船。这也为后面综合算式铺垫。分步完,我又请列综合算式来写:29+25÷9=6,我一问这样可以吗?大家一致认同。这时,我并没有急于纠正,而是和学生一起算,有加法又有除法,我们先算什么?聪明的同学马上受到启发:要先算除法,刚刚我们要先算加法呀,不对呀!这时我多请几个同学来说,让学生明白我们这样列式不对,我们应该先求一共有几人即29+25=54(人)。那怎么办呢?到底怎样才能先算加法呢?知道的同学马上说加小括号,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在这里体现得一清二楚。然后我就顺势引入小括号:没错,我们可以请小括号来帮忙,就可以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反思本节课,我觉得比较不满意的是在解决问题时,我局限于学生列式计算,其实应该让孩子先画图,先通过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也比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画图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也是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引起重视的!

过河语文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马要过河,不知道河水的深浅。小马问老牛,老牛认为过得去,松鼠却说水很深过不去。最后在老马的鼓励下,小马大胆去尝试,终于过了河。故事说明了遇事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

  训练朗读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我侧重指导朗读小马心里的想法,松鼠大叫的话,老马教育小马的`话。出于对时间的考虑,其他对话我一带而过。上课时,我没想到孩子们胆子小,积极发言的不多,朗读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引导几次后,本来就觉得时间紧张的我慌了神,很急,接下来就匆匆忙忙往前赶。我感觉本节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时间少,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分。通过这节课我深深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有感情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以后教学中,还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上多下功夫。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同一条小河,为什么老牛说浅,松鼠却说深?2为什么小马觉得河水不深不浅?并借助课件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分析、交流,对“因为······所以······”“既不像······也不像······”等句式训练。使学生明白老牛和松鼠都只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身高不同。从而让学生懂得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情况去判断,不能光听别人说,而要动脑筋,还要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在这个环节还渗透了安全教育。

  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想一想课后思考题“过河后的小马从磨坊回来,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总之,《小马过河》是经典的童话,它包容的东西太多。孩子们从中所悟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我感觉自己挖的不深,更体会到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生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必须有随机应变能力。

过河语文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是一篇经典的童话。选入教材至今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这也更看出这篇课文本身的经典性。本学期的“同课异构”,这篇课文的讲解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

  一直以来,对于第二课时的讲解总是存在着困惑:课文的道理大部分很浅显,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迅速明白。于是在课文的具体讲解中,我们的孩子少了一分接触新知的新鲜感。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内心对于课文枯燥乏味的厌恶。虽然,我们运用教学机智挖掘课文潜在内容,但是课堂上总体的感觉就是老师在为揭示一个学生早已知道的道理,设置了一个个山岭,最后孩子们收获了本来自己就已经知道的东西。当然,这与我自身的教学设计存在很大的关系。

  结合本次公开课,通过听本组其他老师的课,我对自己的课堂反思如下:

  一、 生动性的课堂需要多种教学方式

  课堂形式是为课堂内容服务的,中心目的是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听其他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自己的教学方式还应该更丰富起来,把课堂还给孩子。例如,在小马接受任务时,小马“连蹦带跳”地接受任务,小松鼠拦住小马大叫,一系列的动作都反映出了小动物的心理变化。在课堂上,如果我能让孩子带着动作进行表演,相信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学生一下子就会明白小动物内心的体会。课堂的表现形式多样了,孩子们将感性思维融入课文的理解,课堂的情感自然就出来了。

  二、 课文分析的细致化

  通过听其他老师的课,我感受到自己的阅读讲解课存在粗线条的情况。对于课文内容的捕捉,往往求其面面俱到,但是却其中失去了课文的详略。造成各种分析停留在某一个层次,没有得到深入的发展。例如课文的讲解中对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强调了孩子的朗读以及心情的体会,但是没有让孩子细致地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对于孩子思维的形成帮助不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将课备细,详略安排得当,抓住重点段落,促进学生语文理性思维的形成。

  三、 强化语文知识的渗透

  语文知识是文学思维搭建的基础。每一篇课文里都有着非常丰富的语文资源。如何用孩子理解的语言,让他们了解体会语文知识,是我要锤炼的课题。例如,《小马过河》中就涉及到了反问句、省略号的用法等相关的知识。尤其对于反问句的讲解,让学生理解答在其中,需要让学生体会句子的意思,或者让孩子仿照句子说话,孩子就会在说话中内化反问句的理解了。课堂上,对于反问句让孩子仿写并不多,因此感觉孩子理解的不透彻。语文知识讲解方法还需要探索和加强。

  四、 让学生的思维闪烁

  本次公开课让我感受到孩子们的世界时那么的宽广,他们可以想到你想不到的问题。表演中,能加上自己感悟出的动作。例如,“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仅仅一句话,孩子们就会在表演时,演出服老马和小马相偎相依的样子。他们的想象力是那么丰富,他们的智慧应该在课堂上闪现光芒。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加强,我要逐渐弱化自己的话语权,给孩子们更多展示的平台,期待早日达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状态。

  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听过其他几位教师的课之后,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取长补短,不断努力,在反思中追求教学的真谛。


【过河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过河》教学设计06-04

《小马过河》教学实录06-25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02-26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05-21

语文天窗的教学反思06-27

语文复习教学反思06-27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07-02

语文阅读的教学反思07-02

语文实录教学反思06-29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