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学类作文

时间:2022-06-24 04:55:58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中考文学类作文八篇

  1文学是灯

关于中考文学类作文八篇

  人心的幽暗之处需要文学来点亮,人生的许多梦想需要文学来点亮,艰苦岁月里蒙上的阴影需要文学来点亮。在我的求学过程中,我也被文学点亮过。《中华上下五千年》,它是一盏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封建文明极度繁荣的明清时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不断相承,在这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无数苦难与挫折,数不清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中华历史这条坎坷长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五千年历史不仅留给我们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文献。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犹如银河中灿烂的繁星,在历史的夜空中熠熠生辉。无论是浑厚朴拙的青铜鼎,还是美轮美奂的玉璧;无论是博大精深的道德文章,还是辉煌骄人的科技成就,都是中华民族的结晶,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华上下五千年》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描绘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从而展现了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轨迹。《中华上下五千年》使我通过每一段文字,每一幅图片来了解历史,感受历史,并用心去思考历史,领悟历史。

  文学,是一盏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点亮我们的心,点亮我们的梦想,点亮我们的岁月,点亮我们的思想。让我们亲近文学,阅读文学作品吧!

  2感受文学

  暖日的午后,手捧一杯香茗,案头一卷《诗经》,文学的精髓在袅袅的热气散开之时升华至巅峰,如一朵轻柔的烟雾,笼罩在整个房间,铅字在周围盘旋,诱人不禁去感触,用手去抚摸,便云消雾散,从真实走向飘渺。

  醉人的夜晚,一杯浓浓的咖啡在手,一本小说置在面前,文学的辛辣与精妙在苦涩与芳醇交融的那一刻回荡,如星海中的月。月的孤傲与美丽使人不由自主地去体味,但一切都沉浸在咖啡中,从飘渺走向真实。

  文学是待人去勾勒的图画,用笔蘸着自己的心情随意涂抹,不必刻意去思索别人会指责什么,它是心情宣泄的寄托。闲暇时拿来欣赏,物虽在手,但它的思想早已浮在空气的每一个缝隙中,真实中包裹着飘渺。

  文学是大脑和每个细胞的集合,细胞在每次不经意中排列,是自己独有的感觉,永远。在静静的冥思中,它们会逐一浮现在大脑的屏幕上,输入电脑,打印出来,轻轻地抚摸,它们仿佛一个个鲜活的生灵,在不停地跳跃,飘渺中包裹着真实。

  文学的天空任你自由飞翔,天边的每一朵云都呵护着你的每一次灵感,那掠过的鸟儿便是最好的证明;文学的海洋任你欢快浮沉,海底的贝壳珍藏着你的每一颗珍珠,那畅游的鱼儿便是最好的证明;文学的大地任你无拘无束地狂奔,地上的每一朵花都开放着你的每一次成功,那欢跳的兔子便是最好的证明R22;R22;

  文学的一切都在真实中飘渺,在飘渺中真实,令人无法抗拒。不必为文学的虚实烦恼,只要是自己的感受,最真、最美、最纯,就好。

  3文学之桥

  文学为我建造了一座文学之桥,通过这桥,我走进了你们的世界。

  ——题记

  (一)孤独如你

  古今中外,找不到一张你的照片,但我却明白,你美如闭月羞花的贵妃和貂蝉,美如沉鱼落雁的西施和昭君。你用以绝美的寂寞与孤独,用你那绝世的多情与才能,吸引着我。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岂是一个愁字就能表达的,淡淡的哀思聚集在你的眉间,惨白的月光钩住了过往。家已不能回。可怜的人儿啊,你该走到哪里?

  你的才华成就了你的孤独,也成就了你的一片痴情,你可曾记得“绿肥红瘦”,可曾在乎“人比黄花瘦”?可曾放得下你那许多愁?

  (二)悲愤如你

  曾经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还拥有吗?当我走进你的时候,远远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你的爱国情怀早就超出了你对自己的关怀,你渴望国家统一,你曾悲痛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曾感慨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你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安危联系到一起,你将国家之事视为自己的事。

  在这文学之桥上,我只是清晰地感受到:忧思,是诗圣的精髓,激愤,是诗圣的灵魂。

  (三)乐观如你

  你是否永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曾在这桥上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曾感受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历史就这么走过我的身边,我只想问一句:“你是否依然那么乐观?”

  我走过这文学之桥,走进了你们的世界,领悟你的感情。

  当我再次踏上这座文学之桥时,它问我:“你领悟到了什么?”

  是啊,我领悟到了什么?朋友,你说呢?

  4文学是盏灯

  文学,在我的认知里是以语言和文字为手段描写和塑造社会生活或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只要是艺术我总感觉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和文学有关的我接触最多的还是书和文字。

  在我很小的时候听老哥总说“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有女颜如玉”,那时童年的理解就是书里有好多好多钱财和美人,所以总感觉书里肯定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家里老哥老姐比我大了好多,我可以不要做能做的家务事,父母对我约束又不多,所以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就拿了老哥老姐的书看。

  我小学毕业已经看了多个版本的《三国演义》、《水浒》、《武松》还有《红楼梦》了,不过我最喜爱看的还是《山海经》杂志和《寓言故事》,而记忆优为深刻的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名叫河曲智叟的老头子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

  故事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多读了也就悟出了一个道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努力。

  其实我们读书的过程就如在黑暗中听人讲故事,悟的过程就如在擦拭火柴,悟出的“道”和“理”就如黑暗中点亮的一盏灯;灯点多了,我们前进的路上也就光亮了。

  5我的文学梦

  “在旷野上奔跑,在险滩上跋涉,在峭壁上攀登……那是我吗?我似乎在追寻着什么。”一觉醒来,还在苦苦思索着。朋友们谈起他们的梦,有的人说梦见自己成为服装设计师;有的人说梦见自己成为画家。可是我的梦是什么呢?

  寻梦·灿烂

  一天,拜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双手微微颤抖,那清新隽永的文字如此灿烂,即使再历经百年,依旧会焕发出华美的光辉。我终于明白了,是文学梦,我梦寐以求,想当个作家。

  入梦·鲜活

  从此,我会在案头放一杯饮品,手中捧一卷书本,听着耳边沙沙的翻书声,闻着丝丝淡淡的书墨之香时,那是何等惬意,何等安详,何等舒畅!《边城》中那个天真烂漫但又遭遇着不幸的女孩翠翠;《笑面人》中那个心地善良却被雕琢着一张怪脸的“笑面人”;《范进中举》中那个因中举喜极而狂的范进……这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常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这些“良师益友”拓展了我的视野,增强了我的文学修养,使我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无限乐趣。

  圆梦·跋涉

  我不再满足于欣赏文学经典,开始尝试着用自己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在老师和同学们赞许的目光里,我投出了第一份稿件。信中贮满了我的希望,绿色的邮筒中有我的热情。然而,当一次次在报纸上没有看到我痕迹时,我气馁了。它将我的文学梦摔得四分五裂,我一次又一次抱怨上天的不公。当我重新拾起报纸再次审视时,我发现在同龄人那些文采斐然、技法巧妙的文章中,我的文字显得过于苍白和稚嫩。

  我明白了,不甘心做一株飘在文学水面上的水草,就得扎实文学基本功,丰富文化底蕴,乐于思考并善于观察,在一次次感悟中,获得长足的进步……我多了几分稳重,少了几分浮躁。

  祈梦·深情

  “在旷野上奔跑,在险滩上跋涉,在峭壁上攀登……”,是实现我的文学梦的必由之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文学的殿堂里,看着花开花落,望着云卷云舒,我会大胆地写,写出心中的感慨;我会用心地写,写出世间真情;我会快乐地写,写出自我风采;我会尽情地写,写到梦想成真。

  6青春需要雕琢

  曾亲见有一位学姐用“明媚”修饰青春的日子。青春--应该是人生中最浓艳的一笔吧!

  点击图片查看幻灯模式

  我常在想,该用什么修饰青春。是拼搏?是冷静?是羞涩?没有答案。

  人生不过一瞬,混沌间,身边的一切已然在发生!

  突然觉着自己长大了,有了些许的不谙。社会上的尔虞我诈,校园里的明争暗斗……就这样周围都慢慢熟悉。也许这就是青春,一丝懵懂。

  在樱花绽开的那天,我清晰地听到了时间奔走的声音,我试着去追逐,却只感受到了眼泪洒落在身后的四分五裂。落拓的我决定躲在角落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青春,一些漫漶。

  青春,应该是最圆满的吧,有中、高考。因为曾有人说过不经历高考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或许真是这样的!

  “镜花水月几年间多少春逝过……”

  也许,再回首时,我会发现原来风雨中也会渗透阳光的灿烂,苦涩后也会流露甜蜜的曼妙。

  青春,令我有些搞不懂。于是我坐下来发呆,偶尔抬头看看天。阿蔡却对我说:“这么好的时光就这样浪费了!”我想说:“你看天多自在,可以随心所欲,可以哭,可以笑,旁若无人,肆无忌惮。”却终究没说,因为她不像我一样喜欢看天。

  青春的我们把自己包裹得像茧一样,害怕在现实中受到伤害,却也最终没能逃脱。所以,努力挣破自己的网,幻化成蝴蝶,为自己的梦想飞翔!

  这就是青春吧,却依然不知该怎样修饰!

  7千年红楼,撼动我心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最高峰,它的成功在于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且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千百年后,当我捧读这部巨著时,依旧被人物的鲜明个性所感动。

  曹雪芹有个性,他教会我面对逆境时要无畏地面对。曹雪芹少年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根本不了解何为贫苦。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曹家衰败,曹雪芹移居北京,过起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生活。贫困的生活并没有消磨掉曹雪芹的个性。他并没有像当时的文人一样写一些歌功颂德的文字来讨好权贵。因为他明白这些人在文学的舞台上永远都只是跳梁小丑。于是他坚守自己的个性,历经十年,增删五次,终于创作出《红楼梦》,让自己成为文学舞台上永远的主角。曹雪芹的坚守,让我明白,坚守个性可以战胜逆境创造辉煌。

  林黛玉有个性,她教会我要真诚地展现自我。在群芳争艳有大观园里,黛玉也许不是最美的,但她却是最纯洁的。她不会像薛宝钗那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地追求富贵,她小心翼翼地生活在充满利益争斗的贾府里,努力坚守自己纯真的个性。也许在常人的眼中,黛玉是多愁善感的,是娇弱无力的,但黛玉的纯真个性又是每一个读者不能忘却的。她的独特个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巅峰。黛玉的真诚个性,使我明白,坚守真诚必会赢得生前身后名。

  宝玉有个性,他教会要勇敢地追求。在一般人眼中,宝玉是个玩世不恭的富家子弟,但是在我看来,他却是一个敢于追求的铁血男儿。他不热衷于追求功名富贵,而是致力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只因为那句“好好读书,以求功名”的话,他生了气,从此不再理会宝钗。他的内心是那样地纯净,不容许有一丝的杂质。追求自我的过程是那样地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即使是黛玉死后,他也不愿与宝钗在一起,剃发为僧遁入空门。宝玉勇敢地追求自我,使我明白坚守个性需要牺牲。

  心境似云,有聚的浓烈,也有散的寡落;心境似水,有静的轻柔,也有动的汹涌。一部《红楼梦》描绘了多少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多少特色鲜明的人物。《红楼梦》教会我:不做别人的模板,要做参天的大树,根深深地扎进黑暗的泥土,树高高地伸进光明的苍穹。

  8文学是我最好的朋友

  鸟儿最好的朋友是天空,天空给予了鸟儿飞翔的空间;鱼儿最好的朋友是溪流,溪流赐予了鱼儿生存的根本;我最好的朋友是文学,文学引领我的成长,给我精神世界以充实——

  小时候,文学常常与我一同欣赏美景。在文学的带领下,我同苏轼一起观赏“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庐山,又与李白感叹“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和杜牧一同欣赏“红于二月花”的枫林,与李白目送孟浩然“唯见长江天际流”;在通幽曲径同常建耳闻“钟磬音”,和陶渊明神游于世外桃源……文学向我展开了一幅幅大自然壮丽风光图:“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江南春景图、“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残阳铺水图、“怅望青田云水遥”的池鹤高雅姿态图、“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动人春色彩图等,我陶醉其间,不可自拔。

  长大后,文学时常向我介绍一些名人志士,让我认识到更多的文学朋友。忧国忧民的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变成了无奈的“国破山河在”的悲痛叹息,感叹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力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的爱国情怀与豁达心境让人不得不敬重;李煜的亡国之痛、妻散之悲的愁丝“剪不断,理还乱”,愁绪又如“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仙李白,生平好喝酒,佳作无数,他不以妃子磨墨、力士脱靴蒙蔽了眼睛,逐鹿青崖间,豪饮如故……

  而现在,文学又将我的思想境界抬高了一个台阶,一些深沉的东西我也慢慢理解。“从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但丁,他的著作《神曲》肯定了人性,肯定了现世生活,是人类思想的启蒙之师;《红楼梦》“满纸荒唐言”,却让人“一把辛酸泪”,其中的苦楚和无奈是无法用言语说出的,读完后只觉心沉痛无比,仔细分析又收获良多;《傲慢与偏见》是人性的教育,爱的教育,给人以启迪,它使我从新思考为人之道;鲁迅是深沉冷峻的,他笔下的孔乙己使人感到可怜又可气,揭示了旧时代封建制度的毒害和世态炎凉、世人冷漠麻木……

  文学是我最好的朋友,可以预见此生必将与她形影不离。鸟儿没有了天空可以生存,鱼儿离开溪流只是死亡,而我若失去了文学这一精神支柱,那世间万物又于我何物!

【中考文学类作文】相关文章:

国考中要求“文学类专业”的文学类专业有哪些07-10

文学类就业方向06-22

文学类小说阅读技巧06-26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技巧06-26

文学类读书笔记06-28

文学类论文写作方法06-23

文学类的广播稿大全06-23

天文学类专业就业方向06-23

大学天文学类专业详解06-21

校园文学类广播稿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