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意见:写作公式

时间:2022-06-24 23:13:01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高考作文指导意见:写作公式

  高考作文指导:写作公式

2017高考作文指导意见:写作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古诗词鉴赏: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高考语文备考: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8)

  【编者按】在高考语文复习中,古诗文方面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由于古人的说话方式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古诗文学起来不是很容易,特别整理了文言文中常出现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8.【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③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①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③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②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所谓】所说的。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所在】

  1.到处。

  ①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所在之处,处所。

  ①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

  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编辑推荐: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两汉、魏晋南北朝部分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

  ③“竹林七贤”。阮籍、稽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 高中物理 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现代文阅读的表达技巧分析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 高中物理,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古代文化常识之【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1、最早的文学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是流传在原始人类中的古老歌谣和神话故事。

  2、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劳动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劳动说,这是对文学艺术起源的科学解释。

  3、一般认为,古籍中保存下来的一些原始歌谣,比较接近原始形态,可信为原始歌谣的有:《吴越春秋》中的《弹歌》、《礼记·效特牲》中的《蜡辞》《易经》中的《归妹》上六爻等。

  4、殷墟的甲骨卜辞、商代和周初的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爻辞,《尚书》在的殷周文告等,可以说是我国散文的萌芽。

  5、我国远古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天问》中,其中保存神话最多的是《山海经》。

  6、我国远古神话分为三类:关于自然神的故事;关于英雄神的故事;关于异人异物的故事。

  7、《共工怒触不周山》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其工是传说中的水神;“颛顼”又叫“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

  8、《女娲补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它描写的女娲是一位英雄女神。

  9、《夸父逐日》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塑造了一位英雄夸父的形象。

  10、《黄帝擒蚩尤》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它是反映社会斗争的著名神话。

  12、在原始时代,除了原始的劳动歌谣以外,还存在着另一类文学作品,那就是流传在远古人口头上一些关于天神、怪异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诗经》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最初叫做《诗》或《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经典后,称为《诗经》,共收入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作品,主要是民歌。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开端。

  2、《诗经·小雅》中有《南陔》《白华》《华黍》等六篇诗有篇目而无歌辞,后人称为为“笙诗”。

  3、《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现在一般认为这种分类是按照音乐的不同特点来划分的。

  4、风即乐曲,国风指当时诸侯国所辖各地域的乐曲。诗经有十五国风,160篇。即: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频风。

  5、雅,即正,“雅乐”是相对于地方乐而说的,周京都地方的王畿之乐。大、小雅之分可能因为《小雅》中的诗产生的时代较晚,在音乐上受到了“风”的影响而有所变化。有大雅、小雅之分,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计105篇。

  6、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包括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计四十篇。

  7、《诗经》作品的写作年代,总的来说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一般说,《周颂》当产生于西周初年,《大雅》的大部分也当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小部分产生于西周后期。《小雅》和《国风》的少数作品产生于西周初,大部分产生于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鲁颂》是周平王东迁以后的作品。《商颂》的时代有争论,一般认为是东周宋国的作品。

  8、关于《诗经》作品的结集,汉代学者提出了周代有“采诗”制度的说法。《汉书·食货志》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这是民歌洪的方式。《诗经》中文人作品汇集则鄘风是通过“献诗”的渠道。据《国语 ·周语》记载,周代有让公卿列士等贵族官员和文士献诗的制度。

  这两部分诗汇集到乐官“太师”手中,而“太师”又有“以乐语教国子”的任务,《诗三百篇》可能就是“太师”为了教授“国子”而选订的课本。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说《诗三百篇》是由孔子删定的,这个说法不可信。

  9、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鲁(申培)、齐(辕固生)、韩(韩婴)、毛(毛公)四家,后世称“四家诗”。前三家早已亡佚了,只有《毛诗》流传了下来,我们读到的《诗经》就是《毛诗》。

  10、毛诗序指《毛诗》的序言。前人把冠于全书的序言称《大序》把每篇类似题解性质的短文称《小序》。《毛诗序》否认和贬低民歌;写诗时抱着浓厚的儒家成见,对许多优秀作品都进行了歪曲解释。但在讲诗时提出了比兴、美刺等一些文学理论上的问题,对后世文学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1、《诗经》中的第一篇作品是《周南·关睢》。

  12、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有《豳风·七月》、《魏风·伐檀》、《魏风·硕鼠》等,《魏风·伐檀》一诗的思想高度就在于,它反映了不合理的阶级社会所共有的基本现象:生产者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不是生产者。

  13、反映徭役、兵役痛苦的诗篇有《齐风·东方未明》、《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等。其中两首著名的思妇诗是《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14、反映爱情和婚姻的诗篇有写情人幽会于“城隅”,赠“彤管”的《邶风·静女》,描写郑国青年男女三月欢会于河滨的《郑风·溱洧》,表现对远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秦风·蒹葭》

  ?5、描写弃妇生活最著名的作品是《卫风·氓》和《邶风·谷风》

  16、反映劳动生活和爱国思想的诗篇。有《秦风·无衣》许穆夫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知名的爱国女诗人,作品有《鄘风·载驰》。

  17、《诗经》里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共五篇,即:《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出世到武王灭商的许多传说和史迹。《生民》是一首带有神话色彩的诗篇,它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的历史。

  18、《诗经》里讽刺性民歌有揭露卫宣公强娶儿媳的《邶风·新台》,揭露陈灵公君臣三人私通夏姬的《陈风·株林》,揭露统治阶级的“中觏之言,不可道也”的《鄘风·墙有茨》,还有《齐风·南山》等。

  19、《诗经》的表现的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关于赋、比、兴的解释,朱熹的《诗集传》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双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高考古诗词鉴赏分类解题指导

  [解题指津]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高中语文。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文言文背诵五法

  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

  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

  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法)一、化整为零法。把一篇文言文当作一个整体去笼统地读,这便像“囫囵吞枣”,应把这个整体分析成若干意义段落进行分段熟读才好。

  [析]一篇课文经过意义段落的分析,便可看到文章的线索与作者的思路,对所写的人物和事物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然后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照生活的逻辑和照人地时与前因后果的交代,贯穿起来。层次既清楚了,熟读之后,很快就能背诵。背诵应分段背,各个突破,直到全部背完为止。

  (法)二、抄读法。这是眼、口、手、心综合运用于背诵的方法。

  [析]眼看文章的字、词、句,口念文章的字、词、句,手写文章的字、词、句,心想文章的字、词、句。抄抄读读,读读抄抄,不要多时,读完部分,便抄完部分,也就背完部分。那么全部读完,也就全部抄完,也就能够全部背诵完。当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全文也就容易通过对它们的熟记而背出。

  (法)三、累进法。采用此法有如滚雪球,即先读第一句,即背诵第一句;再将第一二句连读,即要求第一二句连背。依次类推,滚动前进,累积背完全文为止。

  (法)四、三抓法。它是以自然段为单位实行三抓。

  [例]当要背诵《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之前,可以运用三抓。如在第一自然段里,先抓本段的第一个字----“秦”;然后抓本段的起始句----“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最后抓本段所体现的作者思路,文章脉络----交锋发生在秦王与安陵君之间,是唐雎出使的前因,也是双方斗争的前奏。情节开端部分。这三抓相互都起到提示作用。依照这些提示去背课文就容易些。

  (法)五、照看译文背诵法。即由语体文反回文言文 高中数学。

  [例]如要背诵欧阳修《醉翁亭记》,可以先将它逐句译成现代汉语(即“古译今”),然后根据所译的汉语,再返回古代汉语(即今译古),由古到今,再由今到古,也就是从译文回复到原来的文言文,多次反复,这不但练习了古译今,而且可以比较古今词法句法,背诵原文,不论其长短,都是易为的。

  [析]以上五法,对于背诵原文,是行之效的。每一个方法,固然可以采用,几个方法,综合运用,似乎更好一些。总之,采用何法,没有定规,一个是各人所喜爱用什么法就用什么法,这是主观的一面,另一个则看客观的背诵效果了,采取的某法既快(背诵得快)又好(背诵准确),那么那个法就是一个最佳的方法。

【高考作文指导意见:写作公式】相关文章:

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07-14

中考数学公式指导口诀06-28

指导教师意见09-14

硕士指导教师推荐意见范文-意见07-06

教育部发布中考改革指导意见-意见02-28

指导教师推荐意见07-03

指导老师意见07-03

学校指导教师意见07-01

教师导师指导意见09-27

指导教师推荐意见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