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真美》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1-27 11:51:49 教师 我要投稿

《夕阳真美》的教学设计

《夕阳真美》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夕阳真美》的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好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及投影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认识绿线内只识不写的五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第一段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出示投影放大图,观察图上的太阳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它正往哪里走?

3.板书课题:23 夕阳真美读题

4.小结图意,解题

5.质疑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帮助正音。

3.指名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挑选你认为写得最美的段读该大家听。)

5.逐个相机评价

6.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

7.交流。

8.同桌互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理解“日落”与“傍晚”的关系。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日落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傍芒蓝伏余

2.指名认读

3.生自学,交流识字方法。

4.口头组词。

5.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6.反馈写字情况。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另外五个生字,理解有绳子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多形式地复习生字和词语。

2.交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想哪一自然段你认为写的最美?(交流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段学习。)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有几句话?每句话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句

指名学生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后齐读第一句话。

(3)学习第二句

自由读,思考读懂了什么?

(4)学习第三句

生自由读,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是多么的壮观)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好这一句。

(5)小结并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3).四人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所描绘的语言用自己的画笔在纸上画出来。

(4).齐读课文三、四两段,再一起评一评图画作品,看谁画得符合课文的描述。

(5).自由地、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

(6).指导背诵

座位上练背、指名背、齐背。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多美的夕阳啊,爷爷满面红光的望着奶奶说,生接读——夕阳真美啊!

2.自读课文,有什么不懂的提出?

3.指导朗读好。(读出爷爷奶奶的愉快心情)

三.熟读成诵

指导学生按夕阳“西斜—下沉—落山“的顺序练习背诵,先引背,分段背,再有感情地背,比赛背,从而达到成诵。

四.学习生字

1.认读:壮慢沉涨更

2.口头组词。

3.自学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4.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5.反馈写字情况。

五.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看日落,边看边讲,然后让学生把课文中没有描述到的景象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下来。

教学反思

《夕阳真美》是国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美文。课文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空、云彩、西山等大地万物富有变化的美丽景象。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努力以引导学生在读中“得言”、“得意”和“得法”作为课堂的价值取向。

1.关注“言”的训练。

“言”,即辞、文、句、论、叙、体式、章法、结构等言语式样的总称。本文虽然只是一篇写景小文,但是语言生动而又形象。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一些值得寻味的重点字词句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文字中内含的美——得到“言”的训练。

我将字词句的训练贯穿课的始终。开课伊始即引导学生认读展示夕阳西下景象的词串,夯实了基础。导读课文时,我依据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求,将词句教学作为重中之重。如引导理解“壮丽”一词时,我在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后,问及“你从哪儿找到了美的感觉”,大部分学生将目光投向第三句——“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然后,西山的壮丽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夕阳余晖的照耀和深蓝色天空映衬的共同作用。由此,在导读时我按文序进行,先引导学生读懂第一、二句话,感受夕阳余晖的柔和美和天空的色彩美。然后再理解第三句:结合图片理解“连绵起伏”,小手比划着,动态的红色曲线沿着山的轮廓延伸着,“山一座连着一座,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边,这就是“连绵;这里既有高高的山峰,又有低低的山谷,这就是起伏。连绵起伏的西山远远看去是十分壮观的。”我再勾连前两句,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此时,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在余辉的照耀下,在深蓝色天空的映衬下,显得又壮观,又美丽。这就是——壮丽。”在口、手、眼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之下,西山的“壮丽”已经不言而喻,“壮丽”的词义也已经不言而喻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文本反复地打着交道,读中生悟,读中生情,熟读成诵。类似的,在主问题“你从哪儿找到了美的感觉”的启发下,学生立足文本,品味着重点词句,循着“总——分——总”的顺序:先从整体入手追寻夕阳西下的脚步,看着太阳的位置和脸蛋的变化,感受着变化之美;再分段感受夕阳西斜时的壮丽之美,下沉时的多彩之美和落山时的灿烂之美;再回归整体,在录像流动的画面中加深对夕阳美的感受。这个过程中,他们在寻找夕阳美的同时也内化了文本的“言”。

此外,我还注重指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表达技巧的神奇效果。这篇课文的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夕阳西下的场景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前。如第三自然段“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并不急于点明拟人这一修辞手法,而是在导读中引导学生体会着其富有的情趣:太阳如小朋友一般或许是害羞了,或许是正高兴着,也或许是因为下沉运动而涨红了脸。它像一位画家,把身边的云染得五光十色,彩绘了一幅下沉图。同时,我的教学语言也选用与文本语言类似的童趣化的句子,如用“太阳的步子是慢慢的,否则就来不及给身边的云染上很多色彩了”评价“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一句的朗读;又如用“夕阳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一刻也闲不住。看,先是西斜,然后下沉,最后落山了”、“太阳真是个羞答答的小姑娘,红着脸躲到西山背后,却把美丽留给了天空”等语句巧妙小结、自然过渡。

“言”是语文的主体,也是语文的根本。我们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就是要念好“字、词、句、篇”的“真经”,就是要练好“听、说、读、写、书(写字)”的“真功夫”。

2.关注“意”的熏陶。

“意”是指通过语言而得以传达的各种思维、情感、思想、意志和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学中,关注“言”的层面的同时更需要关注“意”的层面,即通过具体可感的文本中的“言”——抓住文中的一个、两个传神的字眼,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品读、品析、品味,探究其意旨,受到 “意”的熏陶。

教学《夕阳真美》时我紧扣文眼——“美”字做文章。复习旧知环节“美已生”:学生认读着词串,眼前仿佛就出现了夕阳西下时的美景,自然过渡到本课时的教学情境中“读着这些词语,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傍晚,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于是,我们在天地间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导读课文环节“美正浓”:我以“你从哪儿找到了美的感觉”这个问题贯穿始终。课文是按事物自身变化的规律来描写夕阳的,我觉得按照课文的顺序来安排教学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我就按夕阳“西斜——下沉——落山”的顺序让学生自主读出文中优美的词句加以品味。他们陶醉于课文中,对“夕阳真美”做了多元的解读:夕阳真美,美在太阳自身的位置与脸蛋的变化之中;夕阳真美,美在西斜时柔和的余晖、深蓝的天空和壮丽的西山;夕阳真美,美在下沉时缓慢的步伐、涨红的脸蛋、多彩的云朵;夕阳真美,美在落山时变红的脸儿、轻轻的脚步和灿烂的霞光;夕阳红,映红了爷爷的脸庞,夕阳美,美得令爷爷陶醉……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了“壮丽、连绵起伏”等关键词句,体悟文中人物的心境,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文中的“爷爷、奶奶和我”产生共鸣,学生在诵读中领略到了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夕阳美。课外延伸环节“美犹存”:音乐声中我展示了七色的彩虹、深秋的枫林、皑皑的雪景等自然风光图,引导学生延续寻美的脚步,怀着一颗爱美的心,去发现、去欣赏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更多美的事物。

《夕阳真美》是一篇优美的文,是一幅美丽的画,是一首清新的曲,文、画、曲在不知不觉之中结下了不解之缘——既相映成趣,又相得益彰。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学习的氛围:用虚化的课文插图作为背景图,导读时适时地展示与文本匹配的夕阳图片,播放夕阳 “西斜——下沉——落山”的全过程的影像资料,配上一段的悠扬的乐曲,浓郁的美的感觉呼之欲出。目视文、耳悦声、心醉情,学生充分地享受着文本的语言美、意蕴美,在不知不觉中使文本传递的信息,铭刻于学生内心。

“情动而辞发”,要理解文本的情感,就要让学生走近文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思其想。“夕阳真美”的赞叹,一次又一次地在课堂上响起,孩子们的认识一次比一次深刻,情感一次比一次真挚。

3.关注“法”的指导。

“得法于课堂”才能“得益于课外”。语文书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只是一个例子,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经典的范例,引导低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在《夕阳真美》这课的教学中我立足文本,不仅精心地“授之以鱼”,而且还努力地“授之以渔”。

指导学习如何理解词语。识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其中字义、词义的理解是重中之难。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刺眼、涨红”,动手比划理解“连绵起伏、往下沉”,观察图片理解“灿烂”,前后勾连理解“余晖”等。

指导学习如何朗读句子。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一个含有省略号的句子:“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为了让学生读出云朵的多彩,我先引导学生抓住“黄色、红色、紫色”和省略号展开想像,说说太阳还会把身边的云染成的哪些颜色,接着让他们用表示颜色多的四字词语概括,出示“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等词语引导积累。最后在欣赏多幅彩霞满天的图片后引导朗读,学生能关注到顿号,但是省略号的处理不得当。于是,我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在听中比较,在评价中感悟到读法:将句尾的“紫色”一词的读音稍稍拖长,就能让听着觉得此时的云朵不止黄、红、紫三色,还有好多好多的色彩。我适时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读此处的省略号,学会读这个句子,加深对夕阳美的感受。

指导学习如何阅读美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根据“文中有画”的特点,我在教学中相机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展开丰富的想像。边听边想促感悟:教学第二、三段时引导学生听同学读课文,想像课文描绘的景象,“想”让学生很快捕捉到了深藏于文字背后的夕阳美;边读边想促表达:指导朗读时我强调学生在有感情朗读时要想像画面,“想”让学生将静态的语言文字在脑海中化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在读中自然表达出自身独特的阅读感受;边想边背促记忆,我指导背诵课文时,引导学生借助相应的画面与几个关键词,“想”让学生找到了记忆的支撑点,让他们的背诵积累省时又省力。这样的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进而更好地体会夕阳的壮丽,让学生读得有滋有味,也为他们的后继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指导学习如何书写生字。在教学“壮”的字形时,从构字部件出发用“将军在前,士兵在后”的口诀法指导记忆。为了增强书写的示范性,我摆好“头正、肩平、背挺、足安”的姿势,在实物投影下规范地握着铅笔在纸上写生字,在我直观的横竖撇捺、顿提折收的示范中告诉学生书写的正确姿势、运笔方式。“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课堂的实际效果看,远远优于我平时用粉笔在黑板上进行的示范书写。

在“言”的训练过程中渗透“意”的熏陶和“法”的指导,在“意”的体验过程中落实 “言”的训练和“法”的运用,在“法”的指导中更好地接受“言”的训练和“意”的熏陶。美文教学要达到既“得意”又不“忘言”,还“得法”的有效统一,是我的追求。

《夕阳真美》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夕阳真美》这一课,先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课题。(齐读课题)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夕阳的了,谁再来说一说。(指名说: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那你能告诉大家分别是哪几个时间段呢?聪明的你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 精读课文,感受夕阳之美。

1. 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读后交流)(师根据回答板书:西斜、下沉、落山)

2. 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夕阳西斜的那段话?(指名读第二节)

读得真好,老师很想亲眼去看看他所说的夕阳,大家有没有同感?(有)我们就去看看夕阳是不是如他所说的一样美。(看录象----夕阳西斜时的情景)

(因为诸多的原因,同学们是极少有机会亲自看日落的,这时候安排看一段录象,可以弥补生活中的遗憾,也可以促动他们对大自然充满无限遐想,有一种想亲自去体验的冲动。)

真是耳闻不如一见呀!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你最欣赏文中的哪些词句吗?说说你的理由。

出示第二小节(交流)

“收起了刺眼的光芒”(说明太阳光已经不象白天那么强烈了)你读了这句话有什么感觉?(-------)你能把你的这种感觉用你的朗读来传递给大家吗?(指名读、齐读)

“天空一片深蓝”(说明当时天空的颜色已经发暗,没白天那么亮了)说的真好!你来听听老师读得怎么样?(师示范读)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好象整个人都沉浸在蓝色中了)啊!你对老师的评价真是太高了,看来我读得还是可以的。谁能象老师一样读好这句话?(指名练读)

“连绵起伏”(说明山很多,很美)是嘛,那你能用画笔把他画出来吗?(指名上台画)

真了不起,他能用画画的方法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语,我们谢谢他。让我们知道还能用画的方式来理解词语。

“披着夕阳的余辉”中的“余辉”用得好,说明阳光不是完全没有,还有剩余。看来你真是很会读课文。就请你把这句话完整的读一遍吧。(指名读第三句)

什么样的场景才能称得上“壮丽”?(说说对壮丽的理解)为什么西山也会给我们一种壮丽的感觉呢?(因为他披上了夕阳的余辉,好象穿了一件金色的风衣-----)说得好,金色的风衣,现在就请你帮西山穿上金色的风衣。(指名上台画——在连绵起伏的西山上画上一层闪耀的金黄)

(在这里安排学生通过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说是在动中学,在学中悟,也让他们有一种对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真是神笔呀!瞧,现在的西山真是不同凡响啊!这就是壮丽。(板书:壮丽)

文中的句子美,同学们的手更巧。我想,你们的朗读一定也能一鸣惊人。(齐读第二节)

读得让老师都有点陶醉了,真是了不起。

3. 太阳已经往下沉了,这时候的景色又会如何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用语句来描绘的。

出示第三节(指名读)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时候的景色吗?(五彩斑斓,五颜六色---)为什么用这样的词语,你有什么依据?(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

我数了又数,也只有三种颜色呀!(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颜色)真是一语点破梦中人呀!老师把这六点给忘了。那你说说可能还会有什么颜色?(绿色、蓝色------)

这是太阳的颜色吗?(不是,是云的颜色)你真会读书。那太阳自己呢?(圆圆的脸涨红了)。

看作者写得那么好,我也有点手痒,写了一段文字,想让大家来欣赏一下。请多多指教。

出示文字:太阳往下沉。它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五颜六色。

谁来评一下老师写得如何?希望大家实话实说。这样才能提高我的写作水平啊!(学生评价)(略)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看来我还要多多练笔,才能有所进步呀!

(对学生而言,老师的所有言行都值得他们去学习和仿效,而在这一环节,他们可以毫无保留地对老师的习作做出点评,也可以看出他们对美文的理解。从而通过比较的方法来更深地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挖掘到课文中的精彩。而老师的鼓励和赞同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最大动力。)

那让我们一起把书上的这一节来美美地读一下吧!(齐读第三节)

4. 太阳下山后又会怎样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看录象)

怎么样?美吧?说说你的感受。(交流)

那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出示第四节)

你喜欢其中的哪些词语?为什么?(交流)

“轻轻地”(说明它下山时很慢,很轻,就象是不想打搅别人一样)说得真好,我想你读得会更好。(读读这个词)

“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灿烂”说明霞光很美,“遥远”表示霞光很多吧!连天边都有了。)(板书:灿烂)

哎呀!真是说得我如痴如醉呀!你能用朗读再来让我们感受霞光的美吗?(指名读第二句)你的朗读真让我回味无穷啊!。连太阳也发生变化了,变得怎样了?(脸更红了)

不仅太阳变化了,爷爷都变了,谁来读读最后一节?

5. 出示第五节:(指名读)

“满面红光”表示什么?(爷爷心情非常开心)所以他由衷地发出赞叹,齐读:夕阳真美呀!

6. 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交流学习后的感受)

三.总结

1.我想,此时此刻,大家也一定体会到了我和爷爷奶奶当时的心情了,也能真切的感受到了夕阳的美。那就请你用最动听的声音把这美丽的夕阳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齐读课文(配乐)

3. 如果你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看看日落,亲身去体会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题关键字可以查找所有相关资料。


【《夕阳真美》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春》的教学设计10-15

an教学设计11-23

《远离危险》的教学设计07-24

南极风光的教学设计07-24

《背影》的教学设计范文10-26

写启事的教学设计10-04

中学作文的教学设计10-24

中学圆的教学设计10-19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01-12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