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04 06:27:20 教师 我要投稿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小编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用。关注pincai网获得更多内容!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3.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体会朋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吟诵知音

1、⑴导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板书:伯牙绝弦)谁来读读这个课题?尤其是“弦”要念准了,齐读课题。

⑵ 通过预习你知道“绝”是什么意思?(断绝)“绝弦”是什么意思?(再也不弹琴了)那么“伯牙绝弦”呢?

2、伯牙为什么再也不弹琴了呢?老师先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范读。模仿着老师自己先读一遍。齐读。

3、我们五年级时曾经学习过文言文,理解文言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同学们预习时用了什么方法疏通了文意?(借助书下注释,没有注释就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翻译,读不懂的地方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把预习成果先和同桌交流一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没有读懂的地方也可以互相请教。

4、在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词语或句子比较难读、难懂,需要提示大家或要向大家请教吗?

学生汇报:

(1)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说:好啊,高高的犹如泰山一样。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

(2)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文中的有些字确实难懂,没有注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谓在古汉语词典中有这样的几种解释,你觉得“谓”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 谓:①称为。 ②认为,以为。 ③评论。 ④告诉。 ⑤意义,意思。

A.老师想提示同学们有一个字在这则古文中出现了四次,你发现了吗?(善)意思一样吗?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呢?(好啊!)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其实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里很常见。

B.这则古文中还有不同的字意思相同的情况,你发现了吗?这里“伯牙所念”的“念”与前面句子当中的哪个字意思一样?(志)都是什么意思?(想)这就是古文中的异字同义现象。

C.学而不思则罔,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学会归纳,才是善读。

二、精读课文品悟知音

1、我们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具体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善听呢?(板书:鼓琴期善听) (可以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体会到。)

(1)把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你知道怎么断句吗?为什么要在“兮”字后边断句?(“兮”是个语气词。)借助注释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还能帮助我们朗读呢。这个“兮”和前边的“哉”一样都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在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就有了。我们再来找个同学试读。(善哉!)

(2)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哪个字表现出了巍峨?指名读,他看见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山?读出这种画面来。指名读。不愧是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峨峨两个字表现出了这么多内容,古文真是用字凝练,意蕴丰富啊!

(3)下面的句子你打算怎样读?(洋洋)指名读。特别是“洋洋”这两个字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宽广的“江河”。古文里的“江河”是有特指,不是一处随意的江河。大家能猜出来吗?(这里的“江”是指长江,“河”是指黄河。)提到长江和黄河,你的脑海中跳出了哪些词语或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波澜壮阔、波涛汹涌”就是这样的江河,读!

(4)男生齐读第一句,女生齐读第二句。(善哉!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女生的朗读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2、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

(清风徐徐明月皎皎 芳草萋萋 杨柳依依 白雪皑皑云雾蒙蒙 春雨潇潇 炊烟袅袅 )

读词。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了吗?(ABCC)

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你是子期,寻觅你的伯牙,一个鼓琴一个赞叹。(练习句式)

无论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知道。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钟子期必得的到底是什么?(伯牙心里的想法。)古人常以琴言志,看来善听的子期不仅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志向。那么钟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究竟说出了什么呢?(出示)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什么样的志向?什么样的胸怀?

原来钟子期不仅在说琴声,也说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出示)

峨峨泰山一般的高远志向,洋洋江河一样的宽广胸怀。

4、伯牙曾是名满天下的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投入地弹奏着《高山流水》,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他们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去。伯牙又气愤又伤心,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他心中充满了苦闷,寂寞,孤独。然而,他遇到了能听懂他琴声的钟子期。请你想象,假如你是伯牙,无论你在琴声中寄托着怎样的志向和情怀,钟子期都能“必得之”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又会有怎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呢?请你接着“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往下说。试着用文言文来表达。

想知道伯牙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听矣志想象犹吾心也。

好啊好啊,先生你听我的琴声,听到的志向和情怀简直和我心里所想的——(一模一样)。

5、志想象犹吾心,这两个人之间的默契,用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讲就是——心有灵犀、心心相印。

是啊,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人,才可以叫做——知音。(板书:知音)

6、(出示)老师和大家配合着来读这段话,看看咱们是不是也有知音的默契。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生逐句对读。

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些语言有什么特点?

(每一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是相对应的。)

一句伯牙,一句子期!这样的语言形式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一个倾诉,一个回应!写得多妙啊!让我们仿佛看到伯牙和子期的默契和谐,情谊深厚!(板书:情谊深)从此,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板书:高山流水)

三、深悟绝弦祭知音

1、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终于等到第二年的中秋,当伯牙兴致满满地赶来与子期相会,却等到了子期逝去的噩耗(板书:子期逝去)。伯牙悲痛欲绝,久久伫立在子期墓前,弹起了《高山流水》,吟诵起一首短歌:

忆昔去年春, 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谁来读读这句话。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的方式来祭知音。(板书: 祭)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板书:破琴 对谁弹)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的伤痛和悲怆再齐读最后一句。

四、千古传唱怀知音

1、老师有感而发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伯牙鼓琴期善听,高山流水情谊深。子期逝去对谁弹,破琴绝弦祭知音。这段千古佳话世代流传!课文后边有个资料袋,就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源远流长,请你快速地浏览一遍。(出示)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引读:同学们,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代苦觅知音的中国人。就在故事发生300多年后的战国时期,古书《列子》就记下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记下了这对知音的名字(出示)——一齐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时间在流逝,500多年过去了,秦朝的《吕氏春秋》依然为我们呈现了这对知音相遇时那美好的瞬间(出示)——男生一起读!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1000多年后的唐代,人们在古诗中也都为那伯牙绝弦叹息不已(出示)——女生一起读!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000多年后的明朝,人们又用小说传诵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出示全文)—一齐读!

25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六(2)班的同学们伴着这曲《高山流水》,在深情地背诵着这个荡气回肠的知音故事。(集体背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伯牙绝弦的教学设计06-11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2-05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02-01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03-01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03-01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03-12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04-15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8篇04-14

(热)《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09-02

伯牙绝弦评课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