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350字

时间:2022-07-03 11:42:0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们仨读后感350字

杨绛文学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我们仨读后感350字怎么写才好呢?小编搜集整理了优秀范文供大家查阅,希望大家喜欢。

我们仨读后感350字

篇一:

土黄色的封面,装帧得极为简单,朴实也温暖,这就是杨绛的这一本《我们仨》了。人生经过一番岁月的沉淀,这位年逾九十的老人用她特有的细腻而淡然的笔调记叙着自己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感悟。透过这些从容淡定的文字,可以那么深刻地感知到她的生活哲学:懂得感恩,从而懂得生活。

纵览全书,杨绛先生无意于渲染人生的艰难困苦、挫折磨难,只是静静地、静静地回忆……掩卷回忆沉思,在我的心目中便有了一个栩栩如生、可亲可敬的杨绛老人。

这是怎样的一个老人呐。在那段时间,她踽踽独行于两所医院之间。丈夫年迈病重,女儿更是生死垂危,她只得通过电话甚至梦魇的方式,为“我们仨”传递着彼此的思念与牵挂。她一度头晕脚软体力耗尽,虚弱得只能扶着墙壁行走,而最后亲人们还是一个个离她而去。在她的眼中,人生只是“百年长梦”,人世间所有的居所、医院、旅馆等等等等不过是驿道上的一个个客栈。可就是这样一个纤细柔弱的老人,虽然承受着生命的至沉至重,痛定之后,老人表现出的却是参透人生、洞悉生死的达观和智慧。

书不算厚,薄薄的一本几个小时就可以读完,但给人留下的却是可以长久驻在心间的那种透心彻肺的温馨和感动。也正是她告诉了我死亡之于生的意义。

是啊,死亡的确可怕,在那个夜晚或另个清晨,你领受的都不再是双手可及,任强大的个人意志也改变挽救不回,你只能道别。还记得很多年前,当时还年幼的我第一次参加了葬礼。哀乐震天,亲友们的哭声响彻整个建筑,弥漫的香烟将每个人的眼睛刺出眼泪。可再是这般的喧嚣,死去的姑奶奶终是一言不发。衣服被子全被捆绑烧去另一个世界,床板橱柜拆卸,旧报杂物卖尽。那口跟随了她六十余年的老钟也嘎嘣一声断了发条。从没有真正见识过死亡的我,一下子就被震慑住了。呆呆地站在那里,任灰尘迷住眼睛,蒙过脸颊。仿佛是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声响。周围摇曳的火光中,模糊的人影、树影恍如隔世。时间静静地淌过,却似乎是在这里微微地拐了一个弯……在当时我的心里,死亡带给人的恐惧压过了一切。而这样的心理伴随着我直到有一天我读完了这本充满了对人生思考的《我们仨》。

杨绛先生告诉我们,苦难之中见真情,面对死亡,只能用亲情,用一颗感恩的心将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女儿,转眼间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依靠,可就是这样一个纤细的老太太,却并未支持不住,而是以一种万分缜密的思维极为有条理地打点着一切。甚至,她还为了了却女儿的遗愿,将她生前的遗稿整理修订,通过自己的回忆修编成册。这也便有了我们手边的这一本《我们仨》。

我还清晰地记得她在书中说,“我们夫妇常把日常的感受,当作美酒般浅斟低酌,细细品尝。这种滋味值得品尝,因为忧患孕育智慧。”对于她,岁月不宽宏,转眼间青春落地生根。那些花影缭乱,那些浓烈黯然早已成了过往。在对于生活的细知细觉中,即便是苦难之于她,也有了感恩的理由。因为苦,所以知道了甜,因为失去,方才知道了拥有。

生活的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尝试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一切的细枝末节,时光仿佛也温柔下来,温柔如蝴蝶的轻微振翅。那些还曾激烈的心情渐渐平抚下来。年轻如我们,为了梦想,凭着一股子冲劲,在成长的道路上劈荆斩棘,心中难免激荡起纷纷扰扰地情绪,感慨人生不公,感慨时运不济。面对失败,我们更多的时候会选择去唉声叹气。而恐怕也只有经历了人生一番苦辣的人才会懂得,何为梦、何为空。

这般的通达,还青涩中的我们又岂是一朝一夕间就可以学到的。但我们至少可以学会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人生。短短的一句“失败是成功之母”曾多少次被我们挂在口上,却不知其中蕴含的正是一种对于生活的感恩。感谢生活的赐予,哪怕是失败。

或许杨绛想借《我们仨》传递的远远不止这些。待我再成长若干年,重读此书,有可能又会是另一番模样。但谁又能知道这一切不会是殊途同归呢?感谢杨绛的这一本《我们仨》,她让我们懂得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这样的一批人。他们懂得生活,懂得珍惜,珍惜亲情、友情,珍惜人生的每一步、生活的每一天。而我也正努力让自己同样学会在感恩中成长,从而在感恩中感知生活。

篇二:

相亲相爱的我们仨,血脉相连的我们仨,无法分割的我们仨。

我们仨经历了人世间诸多苦难,最终却没换来诸多幸福。天人永隔,阴阳挡不住绵长的思念,更挡不住结发之情,血脉之亲。我们仨,钱钟书,杨绛,钱瑗。

这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三口之家。论其平凡,是因为他们像千万家庭一样,母慈子孝,家庭和睦。论其不平凡,是因为他们都在自己的事业方面都有所贡献。其实世间哪有不凡,万物皆有灵,有灵则有情,亲情可谓占据大半。在亲人面前,我们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他们永远会牵挂我们,而我们也会依赖他们。

这是一幅作者家庭人生的刻画。从懵懂少女,到为人妻,再到为人母,这就是一个女人的一生。当然,这中间还有许多故事。文章开头,描绘了一个梦境,一个至亲生命将尽的梦境。其实,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梦。生,为梦的开始,殇,为梦的泯灭。人生不应该因为恐惧死亡而患得患失,也许,将人生当成一场梦,不失为一种豁达。

作者全文行笔平淡,没有呐喊,没有声嘶力竭,只是将故事平静地叙述出来,俨然像一个旁观者。我不知杨绛先生写此书时是何等心境,但我认为,其实不然。看似波澜不惊,但却波涛暗涌,字里行间却飘散着淡淡的思念。也许经历过生离死别,年华苍苍,看淡了所谓的生死,看破了寥寥红尘,明白了生死由命。一次失去两个至亲,普通人应该承受不了。没有先生强大的心境,也理应学会豁达,而不是为生死之事沉沦,要为他们好好活着。

记住一切你曾经拥有的,珍惜一切你所拥有的,寄希望于你即将拥有的——“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我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这本书中充满的不过是生活的片断,对人的思念。然而你可曾在其中听到过一滴怀念的泪水?坚强,在坚强中得到了磨练;希望,因希望世界被赋予以色彩。“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真正自由,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一切终究会改变;改变的代价是高昂的,然而我们必须付出以执著。前人植树后人乘凉,当我们将真心付出,我们的后代必会受益。相比之下,死又算得了什么?在爱因斯坦眼中,不过是不能听莫扎特罢了。成败何足道,看破烟云,就让那一份温情伴随我们走向路途的终点。

书中最后说:“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路在何方,家在何处?愿杨绛先生在这寻寻觅觅中永远怀着我们仨这份曾经的幸福。

篇三:

这个学期伊始,我读了一本书——《我们仨》。这本书是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在丈夫、女儿相继离世,在“我们仨”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时,写下的生活回忆录。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没有着太多笔墨,寥寥两页,拉开了那“长达万里的梦”的序幕。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如梦似幻,我只觉朦胧,没怎么看懂。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就是着墨的地方了,这一部分主要写杨绛老人对于“我们仨”生活点点滴滴的回忆。

然而,令我最有感触的还是封底杨绛老人的题字:“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这是一句多么平实的话语,然而我却从中读到了老人空留自己一人的心酸与刻骨铭心的思念。如今社会,而许多老人很久才能见到儿女一次。老人思念,而儿女们却浑然不觉。科技如此发达,家人之间当然也减少了相见的机会,人与人的内心之间之间仿佛隔了一层厚厚的屏障。这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中那份平淡却又深刻的情感,是现代人无法体会的吧……试问,在这个交通十分方便的时代,多远的距离都不成问题。但是在身体靠近的同时,我们的心灵也同样靠近了吗?我认为没有!我们的心中,怕是已没有这本书中杨绛老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了吧!

我喜欢这本书,不仅是因为它的情节,更是因为其中包含的厚重的爱!


【我们仨读后感350字】相关文章:

《我们仨》的读后感02-26

我们仨读后感01-19

《我们仨》读后感01-20

《我们仨》读书笔记10-25

我们仨读书笔记03-25

我们仨读后感作文精选07-09

《我们仨》读后感 (优选)07-06

初中我们仨读后感12-26

我们仨读后感800字07-03

《我们仨》读后感(精选15篇)03-13